楊志紅
東風過后,孕育了一冬的小草便偷偷地探出了頭,那時節(jié)真可謂“草色遙看近卻無”,分明春已來臨,尋卻尋不到春的蹤跡,就這樣無緣無故,不合理,卻也讓人心平氣和。
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便在時斷時續(xù)時遠時近的布谷鳥的鳴叫聲中生長,盎然勃勃生機。我便在這片綠草地中坐著,躺著,與小草一同沐浴陽光,吮吸雨露。間或吹一段曲子,誦幾句詩詞,閑在嘴角,閑在心頭上。每一株小草都是一個蓬勃的生命,生長著,奮斗著,充盈著青春活力。我輕輕地踱著,生怕驚跑了那誘人的綠意。自此不忍踐踏,擔心破壞了綠草的和諧與壯麗。我徉徜流連于那片綠草地,留下童年純真輕捷的足跡。綠草給予我更多的是啟迪:小草歲歲枯榮,日子匆匆來去,長河潮起潮落,季節(jié)循環(huán)往復,而生命屬于我的只有一次。
我開始讀書。讀岳飛、洪仁*、雷鋒、焦裕祿,幼稚的心靈飄揚著龍的旌旗。初讀魯迅作品是孔乙已和阿Q的故事,覺得很有意思,后來調(diào)侃不起來了,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深深地觸動了我深藏著善良而思索的靈魂。大觀園那一群美麗的少男少女曾安撫我傷痛而純真的心,基度山伯爵的一次次奇特的經(jīng)歷伴隨我度過許多難眠的長夜。讀茅盾啟悟我什么才是風景,讀肖復興明白那也是人生。我弄不明白屈原為什么要投江輕生,思索著文天祥雖十八死而為何還求一生。我知道我是多么的軟弱和無知,只有讀書才能茁壯成長,才能讓狹小的心靈走向廣闊。
我開始向往。我知道生命不能在泥土中沉睡,沉睡于泥土里,那便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生命正如綠草,萌發(fā)綠芽,沖出黑暗,走向太陽,伸展繁枝綠葉,尋一個清新活潑的世界,尋一片屬于自己的空間—這不是向往的品性嗎?我已屢嘗向往的甘辛,向往伴隨著年歲的增長萌發(fā),飄零,再飄零,又萌發(fā),和年齡同生長。向往與生命同存,生命而無向往,正如綠草之無根須,要枯黃,會死亡。我一直在向往。
我不敢停留。當我信步在繁華的街市時,我分明看到朋友大汗淋漓的身軀;當我靜靜地坐在教室中,眼前又浮現(xiàn)朋友求索沉思的額頭。我看到披荊斬棘者留下的斑斑血跡,看到無畏的跋涉者走過的深深腳印。我知道生命的原地踏步,青春將悄然逝去。而挽住青春,只有腳踏實地一步接一步邁進,不管前路有多么坎坷。是啊,我剛踏上征程,有什么理由不策馬揚鞭、奮蹄前行?
我知道生命的旅程與奮斗同行,奮斗源于希望,“希望是在于將來”,將來恩賜人們更多的是信心?!爸粏柛?,不問收獲”。只要我們認認真真地活著,無愧地付出過,不也能構成絢爛的人生嗎?或許在生命收獲的秋天,鄰人同情我收獲的甚少,但我將付之一笑。在微笑中我明白我收獲的還有人生,我沉浸于人世中,笑過,哭過,迷惘過,煩躁過,停滯過,清醒過,奮斗過……我整個的奮斗歷程畢竟始終充沛著生命洋溢著青春,還有什么可以痛惜的呢?
我同樣懂得享受生命。人生其實就是奮斗與安閑相濟的過程,需要奮斗,也需要閑適。時常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知識”,其實時間更是生命,而生命才是人生最可寶貴的。生命而無閑適就像綠草之無雨露,失去了情趣失去了積蓄力量的時間,生命將會枯竭。閑適時便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必做,靜靜地咀嚼這一份安逸、這一份閑適;匆忙時也不忘獨自輕輕走一走,去關心那一片綠草又長高沒有,那朵小花是否還在怒放。
和人們一起分享歡樂,同人們一起分擔痛苦,又愛在歡樂中走進思考,在痛苦中尋求進取。人們歡呼晚霞時,我在思索黑夜,人們咒罵長夜時,我在仰望黎明;人們在奔向光明時,我卻在擁抱黑暗,人們漫步于草地上,我走進了一片原始大森林。我不敢說我能比別人獲得的多,但至少我和別人獲得的不同—我將擁有一個獨立的自我!
走過許多歲月,兒時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只有那片綠草地永駐心頭,而且日益蔥郁,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