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歲數(shù)稍大一點兒的中國人(不包括港澳臺及海外華人),提起孔方兄的名字,大約心里總是風起云涌,盡管早在大明朝的后期,中國就產(chǎn)生過商品經(jīng)濟的萌芽,盡管中國是最早發(fā)明貨幣的國家之一。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于錢卻一直引以為恥,不以為榮。像位正派少年不慎投胎于煙花柳巷,或像位庶出的大家閨秀,提起自己的母親,心中總是百感交集。世人把錢當作洪水猛獸,可這猛獸卻能馱著人叱詫風云。
有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錢能使鬼推磨”;又有人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懷仁,小人懷土”。同樣是說錢,同樣是中國人,看法卻截然相反,最叫人傷心的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折磨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金錢萬能”不過是窮人的夢想,正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那位村姑,斷定宮里的娘娘一覺醒來會叫宮女拿個柿餅吃吃一樣。由此類推,歷史上的圣賢大多是有錢人,或是曾經(jīng)有錢,或是原先沒有后來有的,總之他們飽受過錢多的蹂躪,所以才點醒人們不要過分看重錢。佛祖釋迦牟尼的出走,就是最好的明證。只可惜,圣賢的古訓傳到了我手里,圣賢的家產(chǎn)卻傳給了他自己的子孫。這正是:“君子本是小人做,小人只因沒有錢?!?/p>
后來,我又發(fā)現(xiàn),“金錢如糞土”,純粹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下可便宜了某些人,高帽兒由您戴,實惠我全得。各得其所。
甭管怎么說,人總得踏踏實實地活下去呀!
誰都知道那句老話,叫“無農(nóng)不穩(wěn),無商不富”。咱們中國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诜饨ㄉ鐣旧蟽汕Ф嗄?,靠的興許就是個穩(wěn)字,重農(nóng)抑商,貧窮成了換取穩(wěn)定的代價。別以為“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不為五斗米折腰”之類豪言壯語真是老祖宗坐在冰涼的灶臺上說的;別以為他們不會花天酒地,大把大把地花錢。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將心比心,我要是皇帝老子,也會把由花錢花來的快樂秘不傳人,不帶你玩兒唄。
對錢的無知和渴望,造成大部分中國人獨有的矛盾心態(tài);千百年來的重農(nóng)抑商把一代又一代純情少女逼良為娼;有句罵人的話:“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雖然罵得恰到好處,仔細想來,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中國人窮怕了,對于那些千載難逢的好事兒,只要抓到手,就想占全嘍——想掙錢,不想擔風險;想占便宜,不想給別人半點好處;想肥腸滿灌,不想起早貪黑;……這是一種極度的怯懦和自私,而貧窮正是怯懦和自私的根源。
從小,家里的大人就反反復復地告誡我,錢是禍水,錢會讓人心變成黑的,對于錢,不能碰,不能拿,甚至不能想。如今,孩子們早已聽不到這樣的告誡。入世的滄桑,朝代的更疊,歷史學家診斷為歷史的進步,可這進步攤到咱老百姓身上,有時就是一場死去活來的爭奪,用文明的話說,這叫權力的轉移和利益的再分配。
現(xiàn)在的中國人,大都不再懼怕追求富裕的欲望,有一部分人也的確先富起來了,那些漂亮錢包、錢匣子之類絕不再是地主老財家的稀罕物。只不過,有人掙了錢舍不得花,有人掙了錢不敢花,有人掙了錢不會花,甚至有人掙了錢亂花。我走過全國許多城市,發(fā)現(xiàn)除高級賓館外,最豪華、最氣派的當屬銀行,這大約是在用另一種語言道出了我們中國人對錢的基本態(tài)度:“掙了錢存起來”,“掙了錢擺闊氣”。
兜里有了點錢,國人的心里忽然間普遍而強烈地呼扇起來,躁動起來。一直安貧樂賤的人們,驀然回首,原以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美國人一夜之間成了富翁;可更叫人受刺激的莫過于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同樣聰明辛苦的人群中,有人腰纏萬貫,有人兩袖清風。奇怪的是,隨便請出幾位中國人,問他是否有錢?答案大約如此:有100萬的認為自己不富,有10萬塊的認為自己很窮。是怕露富?還是不知足?我也說不清。
本來,錢,作為“一般等價物”,與世間萬物沒有更多區(qū)別,然而,人類對于這種東西的需求被人為地捧到了高于他們自己的“王位”;本來,人想有錢,甚至有多多的錢也算不得罪過,可悲的是,人們把自己的欲望和錢攪在了一起,直至攪得周天寒徹;本來,人類永無休止的欲望是出于身不由己,但聰明的人們卻把那身不由己的惡果嫁禍于錢。“有錢能使鬼推磨”,正好說明人鬼之間,借助錢存在著一種溝通和交易。
金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類對于有限的金錢無休止的爭奪。
金錢并不骯臟,骯臟的是人們借用錢放縱自己魔鬼的本性。
我想再過10年,中國還會有更多的人富起來,中國人的錢袋里還會生出許多錢。但不論你占有多少數(shù)額的金錢,仍然滿足不了人類永無饜足的本性,富裕和幸福永遠不是同一回事。
有錢能買山珍海味,卻買不來好胃口;有錢能買花冠繡服卻買不來青春年少;有錢能買大學學歷,卻買不來聰明才智;有錢能買高官顯爵,卻買不來自信和尊嚴;……錢作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人們卻愚蠢地為那花不了的錢瞎著急。
據(jù)說,早先洋人是把錢當作榮耀徽章的,不會賺錢的人被認為是懶人,庸人;可是,翻開那些大富豪的家譜,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今天靠勤勞聚集的財富,成為明天培養(yǎng)庸人的溫床。錢這東西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這個世界上,好事跟壞事一樣,都不會長久。
我常想,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了一切,只剩下錢,世界會怎樣?也許比沒錢的日子更叫人難受。
以上對錢的諸般褒貶純屬窮人的閉門造車,要想真正體驗錢的滋味,我勸大家還得先多多地掙錢。
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既沒有享盡人生的各種榮華富貴,也無能為蕓蕓眾生點撥迷津。原本只想提醒大家,別太看重錢,把錢當個奴隸使喚;可轉念一想,錢原本不是壞東西,壞事兒的,是人們自己。
我說,還是學著把錢當個朋友吧——像萍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