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銳
(45歲,男性公民。從藝30多年,感受最深的是,笑話和幽默是在生活中產(chǎn)生出來的,單靠呆坐家中,閉門造車,是造不出來的。所以我追求那種自然、真實的幽默效果。我也絕不放過團里組織的任何一次深入生活的機會。我真心地希望我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能得到觀眾朋友的喜愛。謝謝大家?。?/p>
1.口誤
前年春,趙炎駕車,拉我和謙祥、鄭健3人由琉璃河返回北京。過良鄉(xiāng),汽車上了高速公路,趙炎把車開得飛快,還連連贊嘆:“這路真棒,好跑?!?/p>
我很想知道這條路的長度,便脫口問了句:“這高速公綠,有多少公旅?”車上人俱都大笑,趙炎笑問:“你剛才說的什么?”我理直氣壯:“我問你這高速公綠有多少公旅?!壁w炎說:“你先把舌頭理順了再問我?!蔽颐臀颍o自己找臺階下:“我講的是古漢語,你們聽不懂。”
鄭健捂著肚子樂,他嘴上不饒人,指著我說:“這瑞哥,讓學問催的,連中國話都說不利落。”還是說謙祥善解人意?!彼f:“增銳是想問,這高速公略究竟有多少公掠?!?/p>
他也錯了。
2.“大煙袋”
到貴陽巡回演出,發(fā)現(xiàn)貴州人愛抽水煙,我對水煙袋便產(chǎn)生了興趣。它很有特點,下邊是桶狀,里面裝水,把煙過濾后通過一根很長的銅桿兒和十分別致的煙嘴兒送入人的口腔內(nèi)。再細細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每位煙民的煙袋都各具特色。因此,只要看見有人吸煙,我總要上前去細細地觀賞,很有點樂此不彼的意思。
一天,吃完午飯在街上散步,突然發(fā)現(xiàn)馬路對面有位老兄肩背煙桶,手持一根足有2米長的銅煙桿兒,我大為興奮,因為這是我看見的最為壯觀的水煙袋了。我急忙穿過馬路,走上前去一看,哪是什么水煙袋呵,是打農(nóng)藥的噴霧器。
為此,貴陽之行,落了個“大煙袋”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