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黑
說來你也許不信。當你悠然自得地欣賞童安格《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這首流行歌時,很可能這盒包裝精美的音帶,就是被人扒過多次的偽造品。
當你津津有味地閱讀古龍那些神乎其神的武俠小說時,很可能有一半是冒名頂替的貨色。
近兩年,隨著人們物質(zhì)消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費的行情也在看漲。然而和那些假酒、假藥、假名牌商品一樣,但凡一檔能賺到錢的文化生意,都不能幸免被卷入真假文化商品大混戰(zhàn)之中。雖說邪不壓正,但混戰(zhàn)的結果,往往卻是真家伙們傷痕累累,疲軟不堪,假東西們?nèi)詸M行于市,肆無忌憚。
這確是一個不容置疑的怪現(xiàn)象,讓我們通過三個專門從事制造推銷偽劣文化商品的販子自述,來略窺一下他們是怎樣制作假商品,怎樣攪亂市場、坑害消費者、危害社會利益的。
一個“棚蟲”的自述
我不能告訴你我的名字,那會給我找麻煩。你就叫我“棚蟲”好了。因為干我們這一行,成年累月鉆在錄音棚里,??堪卿浺魩?,所以被圈里人送了這么個雅號。
你問我賺了多少錢,這怎么說呢。1958年大躍進時有一句名言叫做“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而我的賺錢哲學就是“人有多大膽,就能賺多大款”。
在中國有著巨大的音像市場,打1982年那會兒,鄧麗君歌曲走進千家萬戶,就有些明智的錄音機生產(chǎn)廠家預測,用不了10年,中國每3個家庭就會有一臺錄音機,也就是最起碼每5個人中就會擁有一臺錄音機。光這數(shù)目就是兩個多億。再說了,有錄音機就會需要磁帶,而每臺錄音機不可能只需一盒錄音帶吧,起碼要有個十盒八盒。而且還需不斷更新。你想想,這又是一組什么數(shù)字,上天文了。這錢還能不好賺?
剛開始,我玩的也是原裝帶。這首先要根據(jù)市場進行預測、創(chuàng)意、選曲目,然后花高薪聘請歌星、樂隊、錄音師;爾后租音棚,錄好了母帶,再去某個音像出版社買個版號,有了版號和委托書,再去找印刷廠印刷封面和招貼畫,找磁帶加工廠制作原聲帶,找批發(fā)銷售的商店,其中還要自己打包郵售,最后是求爺爺告奶奶四處結款結帳。
這過程太復雜,太累人。而且這樣干投資大、風險大,弄不好就會賠個底兒掉,負債累累,就算賺到了錢,利潤也不會很大。
我這樣苦干了兩年,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門道,與其費勁巴拉地干真帶子,倒不如去干扒帶。就是從原裝帶上扒出歌,復制假帶子,走黑道。
你別怕,這種黑道可不是港臺警匪片中周潤發(fā)、萬梓良們演的那種黑道。我不過是看市場上哪一品種的帶子好銷,就馬上復制出版假帶子。這是一項投資小、利潤大的生意,風險雖說大了一些,但干生意就是賭博,就是冒險,干成一筆,就夠一輩子吃喝。
制作銷售帶子過程前面講了,而翻版假帶子有兩種方法:一是翻印磁帶封面,就是將原版帶的封面拿到印刷廠,去重新制版印刷。現(xiàn)在高科技手段翻印出的封面質(zhì)量跟原裝的差不了多少,不是行家根本看不出來。然后將封面賣給磁帶加工廠。當然,這些磁帶加工廠也是地下的專門制作翻版帶子的個體作坊。二是有了復制的封面,自己翻制假帶。這是很簡單的事,假如說市場上童安格的音帶特別好銷,那么就買回一盒原裝帶或是相應的激光唱盤,跟咱們自己家用錄音機盒對盒轉錄一樣,錄好了用塑料紙一包裝,也漂亮極了,在貨架子上一擺,誰知你是真假。雖然音響信號要經(jīng)過三四次衰減,比起原裝帶來差了許多。但是你不用怕,中國人的耳朵聽不出這些差異來。尤其是現(xiàn)在這個時候,是煽假帶子的最好時機。為什么?因為現(xiàn)在大力提倡和強化民族的民歌。這類大俗歌,音樂節(jié)奏、線條、層次都很簡單,幾乎沒有什么較復雜的和聲、配器,而且聽眾欣賞水平也低,信號衰一些,聲音悶一些,他們根本聽不出來。而那些屬于層次高級先進一些的搖滾、純歐美流行音樂帶,還真不好翻制。因為,聽這類歌的人層次都不低,他們要聽人聲,聽吉他solo,聽鼓華彩般的擊鍵,聽貝司強勁的伴音,層次分明。如復制這樣的帶子,衰減三、四次之后,聲音就烏涂了,沒法聽了,一聽就知是假帶。所以不要說官面上的人不喜歡這類音樂,連我們也不喜歡。
你問我們復制一盒假帶能賺多少錢,這是個敏感問題,我還是打比方說吧。就說前兩年出了一盒《小虎隊》的音帶。上市后,賣得特火,我們就可以組織一幫兄弟,日夜加工復制,如果每一張封面我可以賺到1元錢的話,我煽出去100萬張封面,不就等于賺了100萬嗎?每當那個時候,聽著印刷機“咔嚓、咔嚓”地響,心里那個美呀,就別提了。那“咔嚓”一聲,可就是1元錢呀。
至于假帶子頂了真帶子的市場,毀了原版帶的名譽,那就不是我的事了。我們也要生存嘛。最有意思的是,假帶子充斥了市場,真帶子卻沒處去賣,被擠兌的只能降價處理,那5盤6盤一捆賣10元的處理帶,里面凈是原版帶,而擺在貨架上,10元8元一盤的帶子,沒準凈是假帶子。
你看過美國有一本叫做《第22條軍規(guī)》的書嗎?這叫“黑色幽默”。
一個書販子的自述
你們文化人也別太清高,說句你可能不相信的話,你們的文化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文化商人操縱的。不是有一句話叫做“出書難”嗎?用我們的行話來講就是發(fā)行難。誰掌握了一個龐大的發(fā)行網(wǎng),誰就可以在文化消費上呼風喚雨。
閑話少說,干書刊發(fā)行這一行,如果僅靠正常渠道發(fā)行出版社出的書刊,那油水實在不大。因為,人家是國營,有自己系統(tǒng)的發(fā)行渠道,賺賠跟他們個人沒關系。所以我們還要經(jīng)常陪笑臉,點頭哈腰地去求人家批給一些暢銷書。
這樣太被動,于是我們幾個兄弟合伙干起了地下盜版生意。這既不要花大價錢購買書號,也不要經(jīng)出版單位層層審查。市面上哪本書賣得火,不出半個月,我們的盜版書就會出現(xiàn)在市面上。所賺的錢,除去印刷費全部歸自己。
貓有貓道,狗有狗道。不瞞你說,現(xiàn)在書刊發(fā)行都是代銷,書銷出去后,再給結款。由于我們有自己開辟的發(fā)行網(wǎng),而這個發(fā)行網(wǎng)用邏輯上的術語來說屬于國家、集體、個人相互交叉的關系,有時互相之間難分你我彼此,所以我們銷售成功的秘訣就在這里。
比如古龍的一本武俠小說,由某某出版社出版。他們印多少萬你不用管他,只要這本書好賣,我們從市場上買回一本,直接送到印刷廠,這些印刷廠平時也攬不著活,跟我們也是協(xié)作關系,所以只要有活,他們根本不要什么委托書等手續(xù),一手交現(xiàn)金,一手交貨,印刷完,雙方監(jiān)督著把版全部毀掉,不留一點痕跡,剩下的就是我們拿著真假難辨的古龍小說,投入發(fā)行網(wǎng)。
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現(xiàn)在大的批發(fā)銷售店,多屬于某某國營的發(fā)行系統(tǒng),但由于都是代銷關系,不是指令性關系,所以他們的進貨渠道也有很多。古龍同一本書他們可以從不同的渠道進貨,很顯然,哪一渠道的進貨油水大,他們就會進哪一渠道的。而我們的促銷手段,當然要大大靈活于其他渠道的發(fā)行手段,哪怕古龍這本書是這個系統(tǒng)上面發(fā)下來的,銷售店也能扣住不發(fā),而專發(fā)我們送去的古龍小說。最后以原裝書賣不動為由,給上面退貨就行了,該給我們結帳,就給我們結,我們的銷售就算成功了。
我們有一條銷售的原則很靈,叫做“給單位少一點,給個人多一點”。由于這個買賣風險很大,利潤也大,所以我們給那些發(fā)行網(wǎng)的主管人物的報酬提成,也是相當可觀的。有時那些人比我們還黑。
盜版書刊是多種多樣的,還有一種是盜用某一書刊名稱,內(nèi)容則是從其他報刊上東拼西湊些文章編纂而成。這類書刊有張冠李戴的,有冒名頂替的,有在作者名字的筆劃上略作不引人注意的小改動的,如明明不是古龍的書,卻把書的作者署名寫成“吉龍”、“占龍”等,讓你猛的一看以為是古龍的新書。等買回去一看,回過味來也晚了,誰讓你看走了眼呢。這類小花活多得是,只有你想像不到的,卻沒有人干不出來的。
這類盜版書,多在偏遠的小城鎮(zhèn)鄉(xiāng)村發(fā)行,那里人沒見過什么世面,而且也不用擔心會被有關人士查出。這些書,印數(shù)不多,力求一上市在兩三個月之內(nèi)銷售一空,誰也查不出個來龍去脈。
前不久,又一位干這一行的人被陷了,那小子道行不深,可膽子賊大,正在全國掃黃查偽的風頭浪尖上,他就敢盜用共青團中央出版的《中華兒女》雜志的名稱,出了一本大拼盤。不陷了那才怪呢。而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早就偃旗息鼓了,等什么時候風頭過去了,瞄準機會再撈一把。
一個字畫商的自述
我是跟著我?guī)煾底呱腺u假畫的路的。
按說我?guī)煾迪惹耙彩钱嫯嫷?,而且畫得不錯。在書畫界雖沒什么名聲,但上上下下認識不少畫友,而且對金石篆刻、珠寶古玩,樣樣精通。由于在書畫界名氣太重要了,有了名不管畫得如何都能賣出價錢,沒有名畫得再好也沒用,所以我?guī)煾稻桶讶坎湃A和精力投入到制作假畫上。
說實話,我挺替我?guī)煾低锵У?,因為他仿制的名畫,也都是精品,有時畫得比原畫還好。你問那何必不自己搞創(chuàng)作,搞自己的藝術呢?嗐,咱們國家搞字畫的人太多了,可成了名的有幾個?我前面講了,畫賣的是名氣,而不是畫的質(zhì)量本身,有名的人一幅畫就十幾萬、幾十萬的賣,沒名的能把畫賣出去就不錯,哪里還敢抬價錢。
賣假字畫自成一個體系,外人想打入也不好打進來。仿制字畫,也分成三六九等,那些仿高水平、做大買賣的,往往和全國各大畫店畫商之間相串通,仿出的名畫不經(jīng)專門的專家是根本鑒定不出來的。比如一個畫商收了一張名家的真作,他就可以找個仿畫的高手,一絲不差地將原作臨摹下來,其用紙、用墨、印章、裝裱也都一樣。然后標上高價再賣出去。原畫則自己留下來,若干年之后,那個畫家死了,這件真品就是無價之寶了。
仿畫的人,一般為三類。一是畫家自己,二是名家弟子,三是其他畫師。為什么名畫家還要偽造自己的作品呢?道理很簡單。一個畫家要有自己廣泛的社交活動,在這種應酬往來中,使他不得不經(jīng)常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別人。這樣送多了,畫就不值錢,但在又不得不送時,就有意仿張自己的成名之作。但在題辭、印章、畫的某處用筆或使用的紙張上等略做一點小手腳,就可以使他的作品或有價值,或沒有價值。這里學問大了。仿名人畫最多的還是那些名畫家弟子。因為他們繼承了老師的精髓,非常熟悉老師的作畫習慣。其實在很多場合,老師們也讓徒弟為自己作假。如,要送給某人一張畫,為師的就可以讓徒弟去畫,然后自己再題辭印章。一來二去當名師謝世之后,徒弟們又沒有成大氣候,手頭緊時就會仿了先師的畫去賣。第三類就不用說了。
我?guī)煾党=虒覀儭按蟊I亦有道”。仿假畫的生意是大家共同謀財,也要注意一個信譽和質(zhì)量問題,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可有的下三流的仿假字畫的人就全不顧及這些,一通粗制濫造,還搞出不少鬧劇來。前年,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影印王羲之的《蘭亭閣序》,上市后賣得火爆,可沒承想,有位書法家買回一本看時,卻發(fā)現(xiàn)那《蘭亭閣序》是自己書寫的。很顯然是有人盜了他的書法作品,換上王羲之的名字賣了起來。于是去告狀,去訴諸法庭。剛開始人家還不相信他呢,等他求助于一些權威專家拿出確鑿的證據(jù)時,才使這段荒唐的公案了結。原來這位書法家擅長張旭的狂草,有一次興起用狂草臨了一本《蘭亭閣序》,而王羲之書法以行草見長,從不寫狂草。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原本《蘭亭閣序》,也是用行草寫成。行草體、狂草體,在行家眼里是雕蟲小技,可是那些檔次低庸的假書畫商們卻造假造出了個大笑話。
還有一位前幾年紅得發(fā)紫的中年畫家,他的畫在日本、臺灣很有名氣。大陸一下涌出不少仿造他的假畫。我曾說過,仿假畫有時仿的比真畫還棒,因此官司打來打去,由于難辨真假,一直打不出個所以然。最后,弄得這位畫家心頭火起,對采訪他的港臺記者說:“在臺灣沒有我的一張真畫?!币痪湓捪衿降毓纹鹆伺_風,使臺灣整個書畫商行受到巨大震動,許多曾用高價收進這位畫家作品的畫店,因此而宣告倒閉。據(jù)說共有72家畫店受到牽連,還要聯(lián)名控告這位畫家,甚至揚言要雇傭殺手擺平了他。
所以干假字畫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干。好在這些年除了大量的海外華人到大陸購畫之外,國內(nèi)個體戶、暴發(fā)戶涌出了不少,他們雖說沒有文化,但有的是錢。他們中有的也高價收購名畫,但不是為了欣賞,而是擺個門面附庸風雅,或是購進名畫當作保值商品。我們呢,就下了不少圈套,向他們推銷了不少假畫,狠撈了一筆。
不過,盡管我們的買賣一直很暢通,但我們也擔心,現(xiàn)在名畫家越來越少,可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多。都是道上的人,我們也不便點破,但如果出現(xiàn)了假畫之間的競爭場面,那就真給書畫界帶來災難,中國畫的價格就會暴跌。所以,我講句良心話,你如喜歡收藏書畫,千萬不要迷信名家。要把眼光看向有實力的中青年畫家,說不準那天某一個中青年畫家出了名,你如收有他的畫,你就可以放心地對人家講,我有了一張名人真品。
總之,大千世界,角落甚多,筆者偶拈數(shù)個,便感昏天黑地。如今國內(nèi)正在大力開展“中國質(zhì)量萬里行”的活動,對那些偽劣商品毫不留情面地大曝光。這還僅就物質(zhì)產(chǎn)品而言,如果精神產(chǎn)品也是這樣任由偽劣貨色叢生,那對我們的國家、民族、子孫其危害性豈不更大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