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明
中藥與西藥聯合應用,既不是簡單的湊合,也不是藥物療效的機械相加,而是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以及藥理學作用的反應過程。只有熟悉中藥和西藥的性能以及藥理作用,合理配伍,才能提高藥物療效,避免聯合應用時藥效減低或無效,防止可能產生的毒性和副作用。目前,中藥和西藥聯合應用日漸繁多,中藥和西藥以及中成藥、復合西藥的種類日新月異。如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輕則浪費藥品,減低藥物的療效,延長疾病治愈時間;重則發(fā)生毒性反應和副作用,增加病人痛苦,產生嚴重后果。
中藥和西藥聯合應用,應該注意些什么?
首先,必須明確中藥和西藥聯合應用的目的。中藥在治療疾病、預防疾病以及滋補、強壯身體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而西藥因其療效快速、使用方便,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但是中藥或西藥單獨使用,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臨床醫(yī)生和藥理工作者將中藥和西藥聯用,其目的是增加療效。如復方羅布麻片中含有中藥羅布麻、野菊花、漢防己,與西藥硫酸胍生、肼苯噠嗪、雙氫克尿噻及少量異丙嗪、利眠靈等共同組成。其降壓療效比其中的任何一種藥物單獨使用都好,而且沒有副作用,適用于中等度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如此中藥和西藥聯用,有協同增效作用而無副作用。
第二,必須懂得中西藥物的藥理作用。如磺胺藥物是常用的抗菌藥物,服后在泌尿系統中遇到酸性物質,就會沉淀分離出結晶狀固體物質。對人體不利。故須同服等量蘇打,以使尿液保持堿性,避免上述麻煩。但是,有些中藥含有較豐富的有機酸(如烏梅、山楂、五味子及其中成藥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糖漿等),若經常與磺胺藥聯合內服,則磺胺藥代謝產物便在尿液中沉淀析出,形成磺胺結晶尿,輕則引起血尿、排尿困難,重則可致無尿、尿路結石等。再如甘草是中醫(yī)西醫(yī)都常用的藥物,然而甘草不應該經常與水楊酸類退熱止痛藥或甲磺丁脲等聯合應用。因為甘草口服后,在胃腸道內水解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在結構上與腎上腺素皮質激素相似,水楊酸衍生物與之結合,可使消化道發(fā)生潰瘍。另外,甘草與降糖西藥甲磺丁脲合用,不僅不能達到降低血糖目的,有的還會引起血糖升高,故不宜聯用。同樣原因,甘草不宜與雙氫克尿塞、利尿酸、速尿等排鈉性利尿劑以及降血壓類藥物長期聯用,否則可引起高血壓、低血鉀、水腫,并降低利尿劑的臨床療效。中藥麻黃及其中成藥麻杏甘草糖漿、定喘丸、人參再造丸、大活絡丸、通宣理肺丸等,不宜與優(yōu)降寧、苯乙肼、苯環(huán)丙胺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聯合應用。因為麻黃堿可促使血壓升高,并引起頭痛、惡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嚴重的還可能出現高血壓危象、腦出血。
第三,必須了解中藥和西藥的物理、化學性質。藥物的理化性質關系到藥物療效,如硼砂及其中成藥痧氣散、通竅散等,均有堿性成分,不宜與西藥四環(huán)素族抗生紊以及呋喃咀啶、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聯合應用。因為堿性條件可減少這些西藥在腸道內的吸收,從而影響應有的療效。含有酸性及鞣酸的中藥如地榆、石榴皮、五倍子、五味子、老鸛草、虎杖等,以及中成藥四季青片、虎杖浸膏、感冒寧、七厘散、山楂丸、保和丸等,不宜與下列西藥聯用:四環(huán)紊族抗生素、氯霉素、紅霉索、利福平、士的年、利血平、麻黃素、甙類洋地黃類藥、硫酸亞鐵、碳酸亞鐵、乳酶生、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因為酸性及鞣酸類藥物可使上述西藥失去活性,產生沉淀,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
中成藥酒類和西藥血管擴張劑及降壓藥一般不主張聯用。因為藥酒中的乙醇也有擴張血管作用,兩者聯用反而可以引起直立性低血壓。一切藥酒禁與水合氯醛同服,因乙醇與水合氯醛相遇可生成有毒性的醇合氯醛,可導致服用者死亡。
總之,中藥與西藥聯合應用,一定要合理,防止濫用。用藥前一定要掌握中西藥物的藥理及理化特性,以預防聯合用藥后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