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非
九十年初,瑞士和其他西歐國家的一大暢銷書,是《瑞士洗錢內(nèi)幕》。本書作者讓·齊格勒(JeanZiegler)是日內(nèi)瓦大學社會學教授,長期從事發(fā)展中國家的研究工作,寫過不少有關的紀實性叢書。他還是一名令一些頭面人物大傷腦筋的瑞士國民議會的議員。讓·齊格勒勇于撞擊社會最高層的丑惡面,撕破它的假面具,因此那些要人只敢在背后謾罵他為“社會的蛀蟲”。作者在《瑞士洗錢內(nèi)幕》中以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痛快地披露了瑞士政界金融界鮮為人知的“洗錢”內(nèi)幕,以及銀行業(yè)秘密運作的“法寶”。
瑞士方圓四萬二千多平方公里,人口約六百八十萬。地球上最富裕的國家是阿聯(lián)酋,其次就是瑞士。酋長國的命脈是本國的天然石油,而瑞士則利用他國的財富大發(fā)橫財。像瑞士這么一個只占地球總面積百分之零點一五,總?cè)丝诎俜种泓c零三的“小不點”,卻赫然躍居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應歸功于銀行。
瑞士有一家叫溫特吐爾(Win-terthur)的中型保險公司,其總裁透露,他的公司將為中國保險公司承擔所有的再保險。也就是說,僅僅一家私人保險公司竟純保證十二億中國人的健康安全——這聽起來實在懸乎之極。
為什么瑞士會在近五十年內(nèi)從一個貧瘠的小山國躍升為一個巨大的“錢泵”呢?書中作者翔實地披露了銀行系統(tǒng)如何躲在法律的保護傘下,把從黑社會的毒梟和暴政國的魔王那里滾來的“黑錢”、“灰錢”換一副嘴臉,洗成“清白”,然后又“完璧歸趙”的內(nèi)幕。銀行在此謀取暴利。不可否認瑞士人是一個兢兢業(yè)業(yè)工作的民族,但是瑞士小王國神速“豐腴”起來的主因是其獨樹一幟的銀行保密政策。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八日,銀行的保密義務被列入法律條款,當時是為了對付納粹蓋世太保追查猶太人存在蘇黎世和巴塞爾銀行的資產(chǎn)。法律規(guī)定銀行職員不得泄露任何存款人的姓名和存款情況,違者科以刑罰。遍布瑞士各地的四千多家銀行幾乎都有國際業(yè)務往來,經(jīng)營方式也極端自由。任何資金在這里“大進大出”,可以不交代來龍去脈。這些資金有三種別稱:第一種是“白錢”,這來自正常合法的渠道;第二種是“灰錢”,是法西斯暴政國家和赤貧饑荒國獨裁者搶空國庫的錢;第三種是黑罪集團將非法販賣毒品、軍火所賺取的億萬利潤偷偷運到瑞士銀行,在那里洗“白”,然后搖身一變,將“白錢”進行再投資,銀行可以從中爭取暴利。
瑞士銀行一方面給赤貧饑荒國家放貸款,作為“經(jīng)濟援助”。另一方面,卻追索高利息,把這些國家的稀有金屬礦產(chǎn)、咖啡、可可等原材料作為抵押品;同時銀行還窩藏像馬科斯這類獨裁者從人民那里搶劫一空的巨額錢財。最后,“經(jīng)濟援助”不但沒有給亞非、拉丁美洲國家?guī)硇碌南<?,反而這些國家為了抵銷外債廉價出賣自己礦產(chǎn)、咖啡這些命根子。寶藏被掏得空空,然而亞非、拉丁美洲國家到至今仍然民不聊生,嬰兒的死亡率不斷上升。
瑞士同外國政府有雙邊司法互助協(xié)議。在執(zhí)行協(xié)議時,則根據(jù)瑞士本國立法程序決定是否接受案例調(diào)查。在批準調(diào)查的情況下,得經(jīng)過瑞士聯(lián)邦司法局、州預審法官、聯(lián)邦法院等司法機關之間道道漫長而繁瑣的程序。而當一個法官要求調(diào)查一名儲戶的身份時,銀行第一個給儲戶本人通風報信,以便使他能盡快尋找法律依據(jù)維護自己的權利,當然這位銀行的“貴客”也有充裕的時間偷偷地將資金轉(zhuǎn)移。一些在美國意大利早已被通緝,應該上法庭待審判的毒王,卻遲遲不被引渡,在瑞士豪華的別墅里過著無憂無慮的奢侈生活。齊格勒在《瑞士洗錢內(nèi)幕》中大膽地點名道姓,揭開瑞士政界和金融界人物受賄、互相串通的隱秘。不久前退休回老家的前瑞士聯(lián)邦最高檢察官魯?shù)婪颉じ癫褪瞧渲幸晃?。他對來自他國關于調(diào)查毒品販的司法互助置之不理;將檢查官們用掉腦袋的代價所作的調(diào)查報告束之高閣,最后則以“證據(jù)不足“作為搪塞。更令人蹊蹺的是一些堅持正義、無畏權勢的檢查官被“莫明其妙”地降職——尋致不少案例“擱淺”。這一切和魯?shù)婪颉じ癫加小半x不清的葛藤”。書中還詳細描素的另一位人物叫漢斯·庫普,他曾領導愛卡奇公司,這是黎巴嫩人的“海洛因美元”黑市交易的巢穴。他夫人,原聯(lián)邦司法警察部長伊麗莎白·庫普,給漢斯透露情報,于是漢斯借口個人原因馬上辭去了公司主席,緊接著還斷送了他夫人,瑞士第一位女聯(lián)邦委員的政治生涯——造成了轟動內(nèi)外的“庫普事件”。
白雪皚皚的山巒,波光粼粼的湖水,鱗次櫛比的商店,還有悠悠散步的老人?!环矫媸敲利惖暮馍缴硪环矫妫昂阱X”“灰錢”又像蝎蛇正在毒化吞噬這個“世外桃源”的靈魂——這就是瑞士的形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