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文
《德國文化叢書》前言
自從耶穌會傳教士開始把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歐洲人便不斷地為中國人及其文化所吸引。此后對中國事物的接受逐漸加強,就德國說,這一過程可以分四個主要階段來說。
第一次熱潮是由欣賞中國哲學、倫理、藝術、文學和政治的耶穌會會士的充滿激情的報告掀起的。興趣各異、學科不同的人們,例如奧皮茨、托馬西烏斯、萊布尼茨、沃爾弗、勃蘭登堡-普魯士的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大帝,及其他許多人,從他們掌握的遠東文化中吸取了豐富的靈感,而以前人們對它知之甚少。萊布尼茨與在中國的耶穌會會士通信,由是對中國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為中國文明直言不諱的贊賞者。早在一六九三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就采用了中國的文官制度。中國文學藝術的主題也開始影響這個時期德國洛可可風格的作品。
第二次浪潮產生于十八世紀后期和十九世紀初,主要影響文學界。不但影響啟蒙浪潮中的評論家和作家,還影響浪漫主義的評論家和作家。其中,維蘭德、赫爾德、歌德、席勒、諾瓦利斯意識到他們自己的世界觀接近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中國人對自然的愛。歌德、席勒和其他啟蒙運動時期的詩人接過了中國的思想和文藝作品主題,便將它們融進了德國文學。而浪漫主義詩人覺得中國人的自然觀(自然神秘主義)和他們相似。
雖然歌德只是通過翻譯作品——主要譯自法語和英語——來接近中國文學,但他卻非常了解中國文學的三種類型。他多次嘗試意譯中國詩。他是第一位欣賞中國小說的德國作家。在拿破侖一世戰(zhàn)亂時期,他忙于寫作《西東合集》,在這部著作中,指出歐洲危機的解決辦法也許來自東方。
歌德轉向東方一百年之后,另一次強勁的中國熱潮激動了德國的某些知識分子圈子。這起因于兩國間許多政治、文化、經濟和貿易聯(lián)系。德國漢學家的著作——他們?yōu)楦酶娴亓私庵袊幕窚蕚淞藯l件(例如,通過嚴肅的譯著、比較研究);還起因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帶來的沮喪和絕望等因素。然而,這次新東方熱的主要原因是,年輕一代因現(xiàn)代技術社會的墮落感到幻滅。他們閱讀了斯賓諾莎、叔本華和尼采的著作,渴望和平、安寧、真正的人道,要求加強他們的精神生活。他們希望在遠東的,特別是中國的哲學和文學中尋求這些生活理想——一次徹底的精神體驗。道-佛世界觀和中世紀的神秘主義都吸引了年輕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的表現(xiàn)主義作家(例如,德布林、克拉邦德、里爾克、埃倫施泰因、布萊希特)在受苦的人民中,在諸如老子、佛陀,甚至李白等人中尋求自我。他們的許多作品都顯示了社會的傾向。
這個時期最著名的作家是德布林、布萊希特和海塞。不過,更多的作家是通過把中國人的主題用于他們自己的文學作品,或通過意譯中國文學作品來顯示他們對中國世界觀的熱情。作家克拉邦德、霍爾茨、貝特格、戴默爾、比爾鮑姆都以這類文學活動著名。
本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向西方開放,德國重新掀起一個相當獨特的中國熱浪潮。以前只是社會某些圈子接近中國人及其文化,而現(xiàn)在一般德國人也認識并欣賞中國人及其文化。旅游中國的業(yè)務驚人上升,官方和民間的交往加強,學習漢學的德國學生迅速增加,德國大學和科學研究院歡迎持續(xù)增加的中國學生和學者,大量的文化、教育和技術交流項目,許多雙邊的教育、文化和科學任務,合資企業(yè),以及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在德國的大量專題討論會、展覽、藝術表演,琳瑯滿目的出版物,中國語言中心和中國貿易和信息中心。這些都表現(xiàn)出富有成果的中國熱。
如果我們說在十年多點的時間內中國已經抓住了許多德國人的心,并非言過其實。如果要問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我們首先想到的也許是歌德已意識到的,而且對本世紀初的年輕作家意義重大的精神聯(lián)系。我們也可以提到中國和德國在本世紀經歷了類似的不安定并有許多共同點這一事實。然后,我們必須考慮這一事實:由于兩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它們都面臨了并仍面臨著嚴重的問題。
中國要現(xiàn)代化的決定是不可逆轉的。德國作為一個歐洲國家,分享這個大陸的文化遺產和現(xiàn)代發(fā)展。因此它能把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zhèn)鹘o中國,尤其是那些和現(xiàn)代化現(xiàn)象過去有過關系,現(xiàn)在仍有關系的方面。但在我們談現(xiàn)代化問題時,重要的問題是什么呢?
現(xiàn)代化創(chuàng)造一種主要由科學技術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它是一個國家物資集結的強有力工具。由于現(xiàn)代化,我們的境況看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好。但是,在目前形勢下,我們并不十分安然自得。大量的問題看來已隱隱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我們終于成功地擺脫自然的束縛,但卻感到被隔離。關于自然和自身,我們有十分豐富的知識,卻并不真正知道所有這一切的意義和如何好好地利用它。我們享有思考的極大自由和名目繁多的思想與見解,但今日誰能指出我們生活的實質?誰能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此外,作為有責任感的當代人,我們必須思考這個事實:科學技術成就已把我們和這個星球帶入前途暗淡、危機四伏的境地。而許多危機威脅地球文明的繼續(xù)存在,也許還威脅地球自身的生命。其中,人口迅猛增長、自然資源急速耗盡,核戰(zhàn)爭對我們的明顯危害,以及我們重醫(yī)藥社會的遺傳退化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人類自我毀滅。如果我們未能解決這些問題,或由于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自由日益受到控制而衰竭,將導致一種心智活動停滯的狀態(tài)?,F(xiàn)代人對自身所處的危急形勢進行嚴肅反省,將使我們得出結論:謀求新的精神境界是當代一切有責任感的人首要的任務。
所有這些,我想也正是正在謀求現(xiàn)代化的中國讀者所切望了解的。
這套叢書試圖通過選擇當代各學科的知識來回答頭等重要的問題。在這套叢書中,哲學家、科學家和宗教思想家試圖寫出他們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的含義,以進一步精練和重塑長期發(fā)展而成的、蘊含在文學、宗教、哲學和科學傳統(tǒng)中的文化智慧。他們這樣做不僅僅為了溝通人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科學發(fā)現(xiàn),還為了給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提供較好的答案。任何使人們意識到這些困難并引起個別討論的企圖,都一定會受到一個決心解決它的問題——不管問題會有多嚴重——的民族的歡迎。問題在沒有覺察之前是不大會被人了解和解決的。這套叢書力圖不僅僅提出現(xiàn)代的問題,它還希望通過提供著名德國專家學者的觀點、意見和建議,來為解決這個國家的問題出力。而為了解德國文化的淵源,我們也將提供一些歷史悠久的德國文化名著的譯本。
這套叢書介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文學、哲學、宗教、交叉學科研究等領域著名德國作家的見解。著力于選擇那些適合于受過教育的非專業(yè)人士的,有關各個領域的目標、可能性、范圍和局限、基礎和先決條件、前途、內在的危險、方法問題的材料。這些作家是他們領域的權威,博學明智。他們試圖指出他們學科的新發(fā)現(xiàn)是如何與鄰近的領域,特別是與當代人類社會相關。
如上所述,這些材料都由各個領域公認的權威寫成,但它們是以一種非技術的方式描述的,就是說,它們的描述方式使任何受過教育和有興趣的現(xiàn)代人都能明白并樂于閱讀它們。因此,這套叢書不僅為研究院、大學和學校的教授、教師和學生,也為社會各界有責任感的人士,尤其為商業(yè)、工業(yè)和政府機構中居領導地位的人士,提供極好的閱讀材料。
我們深知我們這一事業(yè)僅僅是個開始,微不足道,但總算有了開始。
(《德國文化叢書》將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