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都說中國人是極要面子的,自尊心極重,吃點虧,破點財,添點麻煩不要緊,小看了我是萬萬不能干休的。你瞧,哥兒們就是再寒酸也不能虧待了朋友,你來串門,碰上兜里有錢,定會買得酒來,喝個一醉方休;出門見到熟人,趕快把平時舍不得抽的好煙遞上去,免得對方嘲笑“哈,老兄,你就抽這煙!”若是下了館子,臨走時盤子不能見底,酒瓶不能全空著,還要對服務(wù)員小姐喝一聲:“別找零錢了,麻煩!”
然而你再瞧,不要面子的事兒也隨處可見:火車上、電影院里想脫鞋,然后把個腳丫子放在別人的認位上;孩子要解手了,就讓他隨地一蹲,誰會指責(zé)一個孩子污染環(huán)境?到商店里買東西,如果問了價試了衣又沒買下來,難免聽到一句諷譏“你到底有沒有錢?”乘車上班,汽車突然半路停下,司機不知去向,一車人傻傻地擠在車里,沒有人告訴你為什么停車,要停多長時間以便你作出選擇;推著自行車進了單位大院,如花似錦的樓前卻豎著這樣一個冷冷的牌子:“不許在此處放車,違者扎帶放氣”;有的廁所墻上竟寫有這樣的標(biāo)語:“誰拉屎不沖就不是人!”(這標(biāo)語的發(fā)明者一定是吃夠了苦頭,于是想用罵人來解決問題)
朋友,你受到過這類的傷害嗎?你覺得很不開心,很不舒服是嗎?然而所有這樣做的人并沒有感到你在受傷害。他們也許都是極愛面子的人,卻又在不經(jīng)意中敗壞著自己的面子,喪失著自尊。
也許,在我們關(guān)于自尊的觀念中,缺少了什么要緊的東西。
自尊的最基本的含義,是尊重權(quán)利和義務(wù)的規(guī)定,恪守這些規(guī)定,就不會受到傷害或傷害別人。你有享受公共場合新鮮空氣的權(quán)利,同時你也有不污染這空氣的義務(wù);你既然花錢買票,就有要求公共汽車正常行駛的權(quán)利,同時司乘人員有向你說明停車原因的義務(wù);如果你沒有亂放車子或是便后不沖,你就有受到別人尊重的權(quán)利,同時那些標(biāo)語的發(fā)明者也有尊重守法公眾的義務(wù)……因此,假如有人超越了權(quán)利與義務(wù)的界限,就肯定會喪失自尊,同時也喪失了別人對他的尊敬。沒有某種權(quán)利卻去做了,就一定會傷害他人的權(quán)利;該盡某種義務(wù)卻又沒有盡,就一定會強迫他人盡本不該盡的義務(wù)。這話有點像繞口令,但事情確是如此。
如此說來,權(quán)利與義務(wù)界限模糊的人做不到真正的自尊。自尊的商人會承認決定購買的權(quán)利在顧客一方:自尊的母親不會用孩子的幼小無知來逃避自己維持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義務(wù);自尊的標(biāo)語設(shè)計者會知道公眾沒有義務(wù)接受自己的羞辱;自尊的家長也不會“越權(quán)”去偷看兒女的信件和日記;自尊的公民決不會在公共場合脫鞋、吐痰、吸煙,因為他們知道,別人沒有義務(wù)被迫接受這些污染。自尊的人必定平等地尊重他人的權(quán)利,無論是面對一個什么樣的人物——一個清潔工,一個保管員、一個老傳達或是一個孩子。這就是為什么自尊的人往往贏得別人尊重的道理。
自尊的這一層意義顯露在外,容易被人察覺。自尊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完全靠自己才能把握,那就是:尊重自己公開表明的做人原則,在自己的人生信念、信仰和行動之間不存在背叛。這是自尊更高、更雅的境界,它能夠顯示出強大的人格力量。一個具有這樣力量的人極難用行動去否定自己堅信的原則,倘若他不得已這樣做了,一定會陷入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并為此感到受了深深的傷害。達到這種自尊境界的人不再“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是“怕”自己瞧不起自己,怕自己失去真實的光彩。
這種層次上的自尊雖不易發(fā)覺,卻也逃不過善于觀察的眼睛。曾經(jīng)有一個條件頗好的小伙子抱怨姑娘對他的離棄——
“不過是因為參加一次外語考試!”他憤憤不平地說?!澳谴慰荚嚕瑢ξ覀儌z都很重要,如果過了關(guān),各能升一級。我們坐在一起,有幾道題我不會,遞條子過去想請她幫助,不想條子沒有過來,最近連人也見不到了。”
姑娘或許是個極重做人原則的人,我這樣猜想。小伙子并沒有意識到,考場上的那張字條使姑娘覺得他踐踏了一個自尊者的形象,誰讓他平時滔滔不絕地大侃自己最崇尚“真”呢?如果姑娘正是為了這個喜歡他,當(dāng)然會期待他用行動證明,然而,他提供的證明卻是:他并非始終如一地尊重自己的人生信條。這在姑娘看來,是極不自尊的。
你看,考試過關(guān)的面子竟可以通過損害自尊的方法獲得,這還有什么自尊可言?如此說來,我們平時所講的“愛面子”不是自尊,有時它只是自尊的一張皮,有時連皮也算不上,甚至還可能破壞自尊,就像一個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永遠不會被主人當(dāng)作上等家什。自尊不是皮,而是內(nèi)涵,裝也裝不像,想包也包不住。無論對人對己,它都是一顆分量極重的砝碼。
誰心里都有一桿秤,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