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冰賓
一晃又是一年??赐觌娨曄戳四_往床上一坐,恍惚聽得墻上的鐘敲了那么一下子,木木地翻翻眼皮一看,12點整。就在這一瞬間,××出版社的編輯張新亞心頭一緊:我他媽30了。
30歲對張新亞兩口子來說意味著什么?度日如年,總算熬出一個階段,給寶貝女兒找了家幼兒園。從此他們又可以開始像個人樣地活著、工作了。
說起孩子,這個年歲的人都打寒戰(zhàn)。男歡女樂給他們帶來的是喝涼水塞牙,放屁砸腳后跟。對剛結婚樂不滋兒的更小的兩口兒們,小張時常只有漠然的一句忠告:“你丫頭養(yǎng)的沒條件別讓你老婆揣上。揣上了趕緊把小不死的弄死。否則后患無窮?!?/p>
小張兩口子都上了研究生,堂而皇之混了碩士頭銜。結了婚沒房子時為房子著急,等他們連借、帶占、帶賴地有了一間窩后,肚里的種子已成了形。兩個天真家伙只顧傻樂,死吃死喝增加營養(yǎng),費盡心機搞胎教,然后是發(fā)動親戚們做小衣服,整日里其樂也融融。
月子里兩家老人關懷備至,除了一疊子又一疊子地掏大團結,退了休的婆婆還來照顧一陣子。一間小屋,祖孫三代,擠點鬧點臟點臭點不知不覺中就雞飛狗叫地過去一個月。幾件家具給老太太隔出的那個“小屋”畢竟太憋屈了,老太太剛添了孫女時那種歡笑也日漸為愁容代替,開始頭昏惡心,整天上火。這下子難題來了。老太太死活要走,不再管孩子。如今的老太太跟從前的不同了。那時當媽媽的反正也沒什么文化,老來就是給兒子女兒們辦內部幼兒園,辛辛苦苦到死心里頭也是樂的,甚至會因為見不到第四代而“含恨”而去?,F(xiàn)在的老太太,大凡有點文化,當個什么干部,退了休后只想接著發(fā)揮余熱,熱衷于“返聘”,讓他們呆在家中抱孫子比要她們的命還難受。她們變成了那種“玩兒”孫子們的,不肯出力,更不愿跟兒孫們雜居一屋昏昏然度過晚年。這年頭中國人的意識變得真快,年輕人變得獨立意識極強,老年人也不再熱衷于幾代同堂享天倫樂。奶奶講話,她算活明白了,以前的先人們?yōu)閮号傩囊惠呑?,苦扒苦拽的落什么好?算了,還是自個兒顧顧自個兒,享享清福吧。
怎么辦?趕緊找保姆吧。小張去保姆服務公司登了記卻不能馬上請到,得等著??衫咸坏?,只好又去了保姆市場。天天抱著希望去,苦著臉歸。開始他還敢跟打扮漂亮、人也像樣的待業(yè)保姆搭搭腔。誰承想,人家一聽他家一間屋還想請保姆,都要笑掉大牙。他灰溜溜地打探,發(fā)現(xiàn)請保姆跟請大爺沒兩樣。
那些保姆實在是趾高氣揚,全是讓北京這些有錢有勢的人把價碼兒給抬高的。不少人是坐著小轎車來的,下了車嗓門兒一亮:保姆一人住一間,家有彩電冰箱等各式電器,一次招兩個保姆,一個管看孩子,一個管家務,工資照最高檔給。于是招賢的人開始挑牲口似的撥拉來撥拉去,拉出兩個漂亮妞兒,上車一踏油門兒,一溜煙兒地接走了。那車是公車,自不必表。
還有討價還價的。主雇們都想找漂亮點的保姆,據(jù)說是孩子跟著漂亮的保姆也能變漂亮。保姆們左問右問條件如何,不外乎是房子、電器、工資。
小張越看越傻眼。鬧了半天他方明白,他這個碩士研究生屬于另冊,他根本就不具備找保姆的基本條件。你還想找個順眼的,你不是找罵嗎?
沒轍,降格以求吧。小張轉而向那些被冷落的姑娘們走去。這些人看著實在是背時,多多少少有點毛病,說得難聽點就是看見她們你就想吐的主兒??煽偟谜艺铱囱?。小張從旁窺探許久,終于選中一個矮子里的將軍。一說話,差點讓小張捂耳朵不算,那一口大黃牙、滿臉的爛笑實在讓他以為誤入下等八條胡同。于是他抱頭鼠竄。這以后又左托人右托人,一聽他這一間房人人搖頭。最后狠狠心,想找個全托的街道老太太家。老太太張口就是120塊保姆費,飯、奶、水果、蛋自帶。人家家里還有一大家子人等她做飯,還有幾個孫子上小學。這哪兒行,不成冤大頭了?可你怎么辦?
想來想去,只好老著臉到河北農村請一個遠房侄女來。跟人家說明居住困難的情況,隨后是表決心為她在城里找對象,找臨時工,又是一氣兒猛烈的贈送衣物,全是城里時興的樣式。那20年沒出過村兒的小姑娘終于被這通兒高價收買給買通了。
小姑娘剛來那陣子倒也相安無事。不出幾個月,城里的好地方都去玩了個夠,家中油水充足,致使她體重體積飛似的增加,儼然一個城市胖姑娘了。
衣食足了就要生事。不久這小保姆就同附近幾個樓上的保姆們勾結上了。那些姑娘們伺候的都是大戶,她們給她展示了一個新的世界:一人住一大間帶陽臺的房子,屋里配備電扇、電視,夏天還全家坐小車去北戴河避暑,保姆也跟著脫了衣服下大海里去泡著曬太陽。她一開始聽了覺得新鮮,接著就是比較,立時覺得臉上無光,只是嘴上還替主人家遮丑,慌稱主人家有兩小間房,她自己帶孩子住一間。
從此她開始變得郁悶起來,整天嘆氣,愁眉苦臉,人也懶懶的。問她怎么回事她也不說,只是說想家。有時聊起天來就很恰到好處地講點別的保姆待遇如何如何,風風涼涼地來幾句替主人家打抱不平的話,說得這兩個碩士心里酸苦酸苦的卻有苦難言。
以后她又說人家保姆夜里起來給孩子把尿,辛苦,主人家給加了工資,每月60元了。這邊女主人聽得明白,咬咬牙不讓她夜里再起來把尿,而是自己親自起來兩次,于是省下20元把尿費。但把保姆惹火了,提出回家?guī)滋?。這下子一去不復返,來信說得了肺炎。這一招實在厲害。男女主人趕緊輪著班請假看孩子,同時發(fā)快信去表示待遇可提高,已為她買下幾斤毛線和幾塊料子,等她來做衣服織毛衣。
緊急措施奏效,她滿面春風而歸。兩個碩士低三下四地堆起一臉笑,然后炒幾個好菜為她接風。
從此她挑吃挑穿,時時提出人家那些保姆如何如何,讓小張兩口子照辦。為此他們只得咬著牙掏錢,而自己卻省吃儉用。后來發(fā)展到保姆只吃大米飯而不吃饅頭,整天開著電視,聽著錄音機織毛衣,任孩子滿地拉尿,滿地亂滾,甚至孩子爬到書桌上拉屎。小張兩口子敢怒不敢言,只會忍氣吞聲默默地干擦屁股的事。后來發(fā)展到孩子把幾條棉褲全尿濕而無棉褲可換只能鉆被窩的地步。這邊保姆毛衣毛褲巳成件地織出,人也愈發(fā)豐滿肥壯起來。再看看這骯臟的小屋子,只感到是一個豬圈。沒辦法,小張兩口子心里有氣只能對著撒。兩人不時為一點小事爭吵,互相罵對方是臟豬、懶蛋,甚至沒法子時只能拿孩子出氣,小小的一歲兒童,每天都要被打得哭幾場。那邊保姆仍無動于衷,有時還要勸小張兩口子:“過日子,可不就是這么湊湊合合唄。孩子不懂事,打成這樣,多可憐?!泵康竭@時小張就恨不得給她兩腳。
這樣一年多下來,已經把老婆熬得人比黃花瘦,整日無精打彩,人只覺得厭得恨,看孩子看丈夫一點沒有感覺,像看兩個陌生人。小張這邊更好,每天早晨積極起床,趁孩子熟睡之機匆匆逃向單位,在外忙一天才回家,一回來就覺得渾身癱軟,上眼皮下眼皮打架,腰酸背沉,終日有一種患了肝炎的感覺。
后來這保姆實在胖得不行,開始施行減肥措施。這就是只吃副食不吃主食(每頓只吃一兩飯),佐以水果什么的增加營養(yǎng)。這下子張家的工資開始減肥,月月虧空。最可恨的是,由于她每頓只吃一兩米飯,時時感到餓而不能自制,于是開始分享孩子的餅干、水果、果汁、糖等零食。一瓶近10元的Guo珍一星期就光,一盒餅干3天只剩渣渣,“孩子”一次居然吃掉半個西瓜。小張兩口子再也養(yǎng)不起這樣的老虎了,忍不住向她提意見。沒想到她卻冷笑:“這些保姆中數(shù)我喝不上吃不上了?!睉嵢浑x去。
小張兩口子徹底傻眼了。兩人對罵一通,都怨對方提意見態(tài)度不好,把大爺給氣跑了。接下來怎么辦?一人辭職看孩子又實在不甘心。說著都覺得可笑。如今知識分子整個淪為下三爛,自己卻還敝帚自珍。連活著都成了負擔還在那兒半死不活干什么他媽的事業(yè),若那樣還不如聯(lián)系出國去。他們同學就是這樣兩人出國,把孩子帶出去,女的干脆當家庭婦女看孩子,男的邊當助教邊讀學位,一點錢用來養(yǎng)活一家三口,盡管日子也不好過,可仍覺得還幸福。因為那樣總能讓男的撈個學位??扇ッ绹膊皇且话肽昃湍苈?lián)系成的事。還是實際點,找私人家托出去吧。等小張再去打聽,那邊保姆費又漲了。又只得奔忙著找幼兒園。幾乎把自行車帶磨破,仍找不到肯接收兩歲以下兒童的幼兒園。
現(xiàn)在幼兒園可成了賺錢的行當,而且錢賺得容易。很少有全托的,大多是日托,得兩歲以上才行,有的只要3歲以上的孩子。日托固然能解決雙職工白天上班的問題,可對于家中沒有老人幫忙的知識分子來說,就如同把他們納入一條永遠奔跑的跑道上,把一個沉重的包袱壓在他們背上。他們從此要機械地每天不管刮風下雨下雪把孩子用自行車送到幼兒園,每天下午還要有一個人提前下班把孩子用自行車接回。孩子晚上一回家,就會加倍地放任起來,一個晚上纏著父母不得安寧。你還想看書,還想寫什么論文?沒門兒。你就當保姆吧!于是最后對孩子都要恨起來。只覺得自己是死乞白賴地活著,而不是痛痛快快地工作和生活。一生中最寶貴的幾年就會如此這般地過去。實在可悲!
小張兩口子就想不那么可悲地生活一下子,可各種條件決定他們必須可悲無疑!早知道這樣不生孩子不好么?中國反正人口在爆炸?;蛘呔桶炎约翰辉佼斒裁粗R分子看,中國大多數(shù)人怎么活你也就怎么活不就得了?可這兩口子不甘心,死活要尋這么個地方,就不信這么大個北京沒個收兩歲以下嬰兒的全托幼兒園!
終于找到一兩處,可人家是某某對口單位的,你不屬于那個口,就甭想進。據(jù)說想進也可以,得找熟人交幾千贊助費才行。沒熟人幫忙說情,你出錢也甭想買鬼推磨。
小張兩口子終于絕望了??磥碇缓迷偃デ竽莻€侄女來他家當大爺供著,忍氣吞聲過日子。要么就送那個私人老太太家,大把花錢不算,還要讓她的孫子們分吃你女兒的水果零食。老太太還管一大家子的飯,哪有太多心思照顧孩子?說不定出點什么意想不到的事。那幾天真是把人愁死。愁就愁少一間哪怕再小一點的房子,只要有兩間,他們兩口子寧可住小間讓保姆住大間的,那樣就可以雇保姆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有同事好心打聽到中關村一家幼兒園是個極慈善的地方,那兒收兩歲以下的孩子,而且是全托。這消息真令人喜出望外。
小張飛快地從城里騎20里地到那兒打聽,果然不錯。但幼兒園是集體辦的,自然收費蔡貴得多,雜七雜八交130塊,外加每年贊助費800塊,好家伙,等于每月200塊!小張兩口子每月工資加一起才200,什么副食補貼,洗理費,自行車補助等等加一塊也不過250。這樣算下來,每月200養(yǎng)孩子,50塊養(yǎng)兩個大活人,實在令人咋舌。但好歹有個去處,而且這里能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健康,還能開發(fā)點智力,看上去干干凈凈挺溫暖。一咬牙,送!總比讓孩子纏得得精神病強!就當是每月200塊租了間房給保姆住了。
小張熬過了這無比痛苦的一年半,把孩子當成什么東西總算扔出去了。見到新結婚的人淡淡地向人家重復他的兩房、家電和幾萬存款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先決條件。甚至突然開竅似的說:“熬到40歲,這些問題總能解決。那時再結婚,生孩子不是很好么?還可以使中國人口銳減?!迸笥褌儐∪皇Γλ?。你想,這不是個永恒的“二十二條軍規(guī)”嗎?永遠的“二律背反”。你把這當成幸福的先決條件,可你不結婚就不會有人分給你一間房子,到80歲你還得住集體宿舍;結了婚沒孩子你就別想改善成兩間;結了婚如果不要孩子,你不急,周圍的人替你急,會催你去醫(yī)院檢查有沒有毛病,查完“土地”查“種子”,夠惡心一通的;你攢錢不花,還不夠貶值的呢。好容易攢一千,今年不花明年變幾百?天曉得。如此等等。再說,咱們中國人又有幾個是熬到40歲熬齊了再結婚生孩子的?不都是苦扒苦拽過來了?一句話,初級階段。有本事你下個世紀第幾十年代再出生,或許會好些。
又有不少朋友安慰小張:“你丫頭養(yǎng)的算可以了,好賴有間房子住著呢。還有不少哥們兒結了婚沒房住呢。還有不少就那么一家三代在一間屋里打成一片,小人之情濃于血,過得熱火朝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別他媽抱怨了。”
張新亞想了想,覺得這話也對。
編者附記
作為小張本人,他自然怎樣想都可以,但我們的有關部門恐怕不該漠然處之。
文中涉及的是關于兩代人的問題。父母把那么多精力花在如何“處置”孩子上,還能有多大勁頭去工作?孩子在父母百般尷尬的環(huán)境里長起來,又談何早期教有?中國的四化建設需要千千萬萬的當今父母們全身心的投入,而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則有賴于對下一代的良好培養(yǎng)。
這篇記實報道決不是一通簡單的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