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中專生。同班一同學的新皮鞋被偷。當我和他在一起時,總覺得自己就是小偷,臉紅、心跳、語無倫次、局促不安。這使得那個同學真的懷疑上我了,用異樣的目光盯著我,在我的背后指指點點,使我欲訴不能,處于一種極苦悶的狀態(tài),上課一點也聽不進去。為什么沒做虧心事,反怕鬼敲門?我該怎么辦?
浙江王禪
王禪同學:你好,
看了你的信,我想起了我的一個朋友講過的一件事。她上大學的有段時間,隔壁寢室晾在走廊里的衣服連續(xù)被竊,因為她與丟衣服的同學關系很好,人家就請她一起商量抓賊的方法。雖然她明明知道那些同學很相信她,不可能懷疑她,可她仍然渾身不自在,好像自己就是小偷。努力鎮(zhèn)靜著討論了一番,她趕快“逃”出了那個寢室。然而,這并沒有使她輕松下來,連吃飯、看書她也禁不住想這些。這樣,在苦悶中徘徊了一陣之后,她決定去請教幾位臨床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們告訴她,一些性格內(nèi)向的人自信心較弱,不能正確估價自己的價值,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確認自己的價值。這樣他們就很重視輿論,很擔心別人說自己不好。一旦這種擔心偶而被證實了,就會對以后的行為造成更加不利的影響。比如,她自認為沒有“口才”,不敢當眾講話,迫不得已時鼓足勇氣講了幾句,卻又遭人譏笑。這個不愉快的經(jīng)歷就作為記憶存留下來了。當現(xiàn)實生活中又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時,以往的經(jīng)歷就會浮現(xiàn)出來,并與現(xiàn)實情況在情感上形成一個正的相加。于是,她就越發(fā)感到別人不信任自己,輿論對自己不利。這樣,出現(xiàn)“沒做虧心事,反怕鬼敲門”的現(xiàn)象也就不奇怪了。
“覺得自己是小偷”,其實是“怕別人說自己是小偷”。那么這種想法與怕當眾講話有什么聯(lián)系呢?心理學家認為,這兩者都屬于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一種過度的恐怖反應,而這種反應會隨著類似經(jīng)歷的增多而加強。于是,一旦遇到類似情況,她就會沉浸在這種感情里,讓自己的思緒停滯在這個情感的惡性循環(huán)圈中,不能進行合邏輯、有理性的思考。當她獨處時,無法排除“別人肯定已經(jīng)懷疑我是小偷了”的想法;當她與人相處時,又總是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別人的話,懷疑別人在試探她、影射她,終日苦悶。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如果認為自己有能力從“懼怕輿論”的心理中解脫出來,可以干脆不在乎周圍的人怎么看,那么心情自然會平靜下來,日子久了,誤解也會消除。但許多人無法做到這一點。如果“懼怕輿論”的感情非常強烈,那就只有等到真相大白時才能完全解脫出來。但這之前怎么辦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人與人之間通過努力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nèi)相互理解的。因而暫時的誤解也是可以通過努力消除的。如果這種誤解是由于自身的恐懼心理引起的反應,那么就應盡快讓周圍的人理解自己,經(jīng)過一段時間,輿論也會慢慢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zhuǎn)化,誤解也就容易消除了。
我的朋友采用了后一種方法,經(jīng)過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自己就從苦悶中跳出來了。后來她與那些同學談起那件事時得知,人家確實從來也沒懷疑過自己。從那以后,她處理問題變得坦然起來,現(xiàn)在竟能自然地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王禪同學,從你的來信看,你的情況與她類似。所不同的是,你認為別人真的懷疑你了。實際上,這完全是由你的“恐怖反應”引起的。要想解決問題,也可以參照她的做法。在這里我還想多說幾句。首先你要相信,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心理疾病,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心理體驗,你不必憂心忡忡,過于緊張。當你能確信自己時,不妨去找那個丟鞋的同學,把你的想法告訴他。這樣,你不但能贏得他的信任,也會使周圍的人感到你是一個誠實的人。
你的朋友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