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銘泉
冬季氣候寒冷,自制一些藥膳糕點,不但可以祛寒,而且能飽口福,增加生活樂趣,因此,特介紹以下幾種,以饗讀者。
粟子糕
配方:板栗500克,白糖250克。
功效:止煩熱,消渴,泄瀉。
應用。適用于久病體弱,小兒筋骨不健,軟弱無力,以及吐血、鼻出血、便血等癥。
制法。1、將生板栗放鍋內,加水煮30分鐘,待冷,剝皮,放在碗內,上籠蒸30分鐘,放入鋁盆內,加入白糖,用勺拌勻成泥。2、把栗泥放在搪瓷盆內,用刀切成4厘米長,3厘米厚的小塊即成。
棗柿餅
配方:柿餅30克,紅棗30克,山萸肉10克。
功效:通竅,健脾,滋陰、益肝。
應用:適應于肝陰不足、虛火上擾,脾受其制而引起的耳鳴耳聾、口干食少、倦怠懶動,易煩急躁等癥。
制法。1、將柿餅去蒂,切成碎塊,再將紅棗去核切碎。2、將碎柿餅、紅棗同山萸肉一同搗爛成泥。3、將柿餅、紅棗、山萸肉泥拌勻放入熱鍋內同焙。4、將焙好的柿餅、紅棗、山萸肉起鍋,如法做成小餅,放入籠內蒸30~40分鐘即成。
蓬肉糕
配方:蓮米100克,糯米或粳米500克,白糖適量。
功效:健脾益胃。
應用:適應于病后體虛,少食、便溏、泄瀉等癥。
制法。1、將蓮米去心,放入高壓鍋或鋁鍋內,加水適量,煮至爛熟,?;穑疱?,放入盆中,揉成蓮米泥。2、粳米或糯米淘洗干凈與蓮米泥拌勻,置搪瓷盆內,加水適量,上籠用武火蒸20分鐘,熟后起鍋,用潔凈紗布壓平,切成5厘米見方的塊,撒上白糖即成。
蓮子茯苓糕
配方:蓮米500克,茯苓500克,麥冬500克,白糖,桂花各適量。
功效:寧心健脾。
應用:適用于心陰不足、脾氣虛弱而引起的消渴、心悸、怔忡,食少、乏力等癥。
制法:1、將蓮米去心,茯苓切片,麥冬共研成細面,加入白糖,桂花拌勻,用水合面,作成糕。2、將糕上蒸籠,用武火蒸15~20分鐘即成。
山藥扁豆糕
配方:山藥200克,扁豆50克,陳皮3克,紅棗500克。
功效:健脾止泄。
應用:適用于脾氣虛弱、大便溏軟,泄瀉不止、面黃形瘦,乏力等癥。
制法:1、將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再將棗肉切成碎塊,鮮扁豆切碎,陳皮切絲,共同合勻,壓平,做成糕狀。2、將糕上籠,用武火蒸15~20分鐘即成。
蠶豆糕
配方:蠶豆250克,紅糖150克。
功效:健脾利濕。
應用;適用于咽食困難,食后呃氣,水腫等癥。
制法。1、將蠶豆放入盆內,加水泡發(fā)后,去皮,放入高壓鍋或鋁鍋內煮至爛熟,加入紅糖,搗成泥,稍冷,待用。2、將蠶豆泥放入搪瓷盆內,用刀切成五厘米長,四厘米寬的小塊即成。
八寶飯
配方。苡仁50克,白扁豆50克,蓮米(去心)50克,紅棗20個,核桃肉50克,龍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滋腎。
應用:適用于體弱,少食、消渴、神衰、便溏、浮腫等癥。
制法:1將薏苡仁、白扁豆,蓮肉先以溫水泡發(fā)4小時,洗掙,放入高壓鍋或鋁鍋內煮至爛熟,備用。2、紅棗洗凈,用水泡發(fā),核桃仁炒熟,龍眼肉、糖青梅裝入盆內,備用。3、糯米淘洗干凈,放入盆中,加水適量,上籠用武火蒸熟備用。4、取大碗一只,內涂豬油,碗底將糖、青梅、龍眼肉、紅棗、核桃仁、蓮子肉、白扁豆、苡仁擺成菊花、梅花或自己喜愛的圖案;然后放入糯米飯,上籠蒸20分鐘,把八寶飯扣在大圓盤內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