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粱
夏朝嘉1949年生成都精印包裝廠廠長
(九年前,他作為臨時工曾被一家工廠辭退。原因是,該廠領導“不愿看見他那雙眼睛”?,F(xiàn)在,他本人正領導著一家工廠。
這家工廠本來是只有兩間工棚、四十余人、六千元資產(chǎn)的街道生產(chǎn)組。他用了五年時間,使之發(fā)展成具有八個車間、四百余人、兩百多萬元資產(chǎn)的小型聯(lián)合企業(yè),增長利潤一百五十倍。從第六年開始,他著手在遠郊縣建立分廠。他計劃以成都為中心,在全省范圍內(nèi),使分廠數(shù)量達到二十個。
在由中國青年雜志社、中國企業(yè)管理協(xié)會等單位舉辦的評選全國優(yōu)秀青年廠長活動中,他被列為全國十名優(yōu)秀青年企業(yè)家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有著一串既難數(shù)清、更難記住的頭銜。
他對頭銜并不看重。他的目標是:當一個能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社會主義企業(yè)家。)
我這個人很喜歡交朋友,我總希望人與人之間能結成一種更為親近的關系。在我的廠子里,如果我的手下人不僅把我看作他們的廠長,而進一步當成他們的兄弟、子侄,我就很高興。反過來也是一樣,他們不僅是我廠子里的職工,同時還是我的兄弟姐妹、叔叔嬸嬸。我努力建立這樣一種關系,倒不全是出于工廠利益的需要,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本該如此。
其實我這個人挺兇的?!皟础笔撬拇ㄔ?,就是厲害,不好惹。這不是我自己下的結論,是公論。(笑)可我跟大伙兒相處得很好。為什么呢?關鍵是有與人為善的動機。脾氣歸脾氣,心腸歸心腸,大家彼此都理解。
我活了這三十多年,考慮得更多的,不是從事什么職業(yè)而是如何作人這個問題。人是個大范疇,人的職業(yè)是個小范疇,小范疇要納入大范疇去通盤考慮。一個人不管干什么,如果他只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職業(yè)上,這個人必定是個有很大缺陷的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不考慮好如何作人這個問題,他也就很難在自己那個職業(yè)上有多大造就。
有人說過,每個人的一生經(jīng)歷都是一本書。我同意。你活著,這本書就一頁一頁往下翻;你死了,這本書就結束。有的書很精采,有的書就沒啥看頭。人也是一樣。你這么看一眼,大家都在活著;你再琢磨一下,有的人就不大象個人樣了,他沒有人應該有的那個味道。所以我總想,人活著就得象個人。你不管干什么職業(yè),在哪個位置,都得努力說人該說的語言,干人該干的事情。這樣你死的時候心里也踏實些。這是個起碼要求,也是個很高的要求。高也沒有辦法,誰讓你是個人呢?所有動物里,上天對人的要求是最苛刻的。
年輕人進到我這個廠里來,我就跟他們說:“我要求你們的首先不是干好活兒,完成生產(chǎn)任務。我要求你們從一開始就努力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我的廠里,我把吹牛拍馬、損人利己、奸懶滑饞和玩忽職守當作企業(yè)中的大忌。我用人首先看重的是他的基本素質(zhì)。比如我廠里有個女工,17歲進廠,人很聰明,可干活兒總比別人慢。一慢她就哭,一邊哭還一邊干,別人勸她歇歇,她怎么也不聽,非要追上別人不可。一天快下班了,我去車間轉轉,就正好看見了這個場面。我很感動。我想,作為一個操作工,她現(xiàn)在的確很差,但作為一個人,這個女娃很有苗頭!我當下決定讓她當了廠子的會計。現(xiàn)在她21歲,已經(jīng)是廠主管會計了。企業(yè)要發(fā)展,得有一批基本素質(zhì)好、懂得應該如何作人的人。這是企業(yè)的本錢。如果一個企業(yè)上上下下形成一種努力作人的風氣,這個企業(yè)的前途就不可限量。
我認為人的基本素質(zhì)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進取心,羞恥心,善良之心。這三點具體表現(xiàn)在一個人身上可以有所偏重,但缺一不可。我辦了這樣一件事,就是給所有在我們這里工作過的老婆婆們辦了退休。給老婆婆們開了大會,辦了手續(xù),然后坐上汽車,戴上紅花,敲鑼打鼓地送回家。那天的場面很感人,很多老婆婆泣不成聲,我們的年輕職工也很激動。這就是一種使人成之為人的感覺?,F(xiàn)在我們自愿供養(yǎng)著二百多名退休老人,每年開支13萬元。錢是花了,但廠里職工一提到這件事,就感到臉上很光彩。作為一個人,我和大家一樣高興;作為一個廠長,我很需要我們職工有這種感覺。我再給你講件事。我廠里有個工人,不正經(jīng)干活,曠工,被扣了工資,該過年了也沒拿到獎金。我把他找到辦公室,把我的獎金分出一半,三四十塊錢吧,交給他。他不要,還滿不在乎。我惱火了。我對他講:“這錢不是給你的,你不配!我這錢是給你老婆孩子的。你拿去辦些年貨,再給你女兒買件禮物,讓她們好好過個年!你告訴你老婆,說這東西是你一個兄弟的心意;告訴你女兒,說這禮物是一個叔叔送給她的。然后你自己好好想想,你當人家丈夫,當人家爸爸,你過年給人家拿不回錢去,你算個什么東西!”他收下錢,哭了。他比我歲數(shù)大,好歹是個漢子。漢子哭,讓人難受,我也落了淚。后來他干得不錯,是廠里的先進生產(chǎn)者。他也知羞。人要是知羞,好多事都好辦。
我這個廠這幾年發(fā)展是很快的。一年一個樣,一月一個樣。資產(chǎn)和利潤,借用一句旁人的評價,是“旋風般地增長”。但我卻把職工的獎金一直壓在一個中等水平。我認為我們目前更應該提倡的,是一種全民族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富可以是一個目標,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很自然,但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應該盡力防止個人的暴富。在我的企業(yè)里,我極力給職工灌輸一個意識,就是請大家和我一起為我們國家創(chuàng)造出一個社會主義大型企業(yè)。如果我們今天發(fā)八百,明天發(fā)兩千,發(fā)倒是有錢發(fā),分光吃盡嘛,但后果如何?企業(yè)發(fā)展能力降低,大伙兒凈想著自己撈,心散了,離垮臺就不遠了。那我夏朝嘉豈不把大伙兒害了?現(xiàn)在我們工人的月收入是100到120元,科長、主任是120到180元,我這個廠長是150到200元。有差別,但不大。整體略高于社會上的平均收入。而且眼看著企業(yè)飛速發(fā)展,大家都有一種情感上的滿足。我這樣做的目的,說到底,還是請大家和我一起作堂堂正正的人,過一種人的生活,得到一些人的感覺。我這幾年常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我們提供了極好的作人機會,我們要抓住機會,正兒八經(jīng)干些事情,也不枉來人世一遭。
我當然不能讓我的職工當苦行僧。凡國營企業(yè)職工買得起的東西,我的職工都買得起;國營職工享受得到的福利,我的職工也享受得到。我還專門安排一筆福利金,用于以下幾件事:貼補伙食團開支,讓職工吃好午餐;職工生病、生孩子、結婚、過生日,廠方一律備禮相送;職工獨生子女從上托兒所到上高中,入托費、學雜費廠方全包。我還想,五年之內(nèi),為本企業(yè)每個職工買一套住房。這都是錢,但花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樣。這種花法,比把錢給他個人強多了。它既解決職工后顧之憂,還能夠增進企業(yè)內(nèi)部的凝聚力,同時還能避免人對錢的過大興趣。
我這個企業(yè)現(xiàn)在挺有吸引力的。好多人都想來,有國營單位的,有大學生。我大開門戶,而且來去自由。當初可不行,一般人都不愿來。都不愿來的時候,我要人倒很挑剔。我只要那些沒有靠山,沒有退路,家境不好的平民百姓的孩子。那些有門路的、生活優(yōu)裕的,特別是“八旗子弟”,我一個不要。我怕他們干幾天就走人。我要的是別無出路又受得了苦的死心塌地分子。后來證明,我這種考慮是對的,這些人都沒有扔下我,好多人都成了骨干?,F(xiàn)在我當然不必這樣拘泥了。別說“八旗子弟”,天王老子的娃兒我都敢要。(笑)誰要走,我也決不限制。我只問三句話:你考慮好沒有?有沒有合適去處?不后悔吧?只要三句話答上來,我馬上通知辦手續(xù),一刻也不耽誤。人各有志,我跟他握握手,祝他前途順利。我這里只留志同道合的。有人走了又想回來。回來仍然歡迎,但手續(xù)稍麻煩些,要寫申請報告,講清回來的原因。講得清就回來,講不清我們就得“考慮考慮,研究研究”了。(笑)
我個人當然是不走的。我們的目標是自己創(chuàng)建一個大企業(yè),大伙兒撲下心跟我干,我走了怎么交待?再說我也不想走。我對這個企業(yè),對我的同事已經(jīng)有了一種很深的感情,我們一起從風風雨雨里過來的,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們自己最清楚。去年我被評上優(yōu)秀青年企業(yè)家,和省里另外幾名廠長去北京開了幾天會?;貋淼臅r候,飛機到成都已經(jīng)晚上八點多了,省、市、區(qū)一些領導在機場等候迎接。我們剛走出機艙,我就看見大門那邊黑壓壓沖過來一大群人。他們拿著鮮花,又喊又跳,把領導們?nèi)珨D到一邊,抬起我就往外跑。這些就是我的職工,他們來了一百多,來的目的就是把我搶回廠,要和我這個廠長一起吃這頓晚飯。廠長的榮譽就是企業(yè)的榮譽,企業(yè)的榮譽就是大家的榮譽,他們高興得不得了,高興得什么都不顧,以至我一下飛機連一個首長的手都沒有握到。你說我還能說什么呢?你說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廠長,除此之外還能要求什么呢?
好,最后報報我的簡歷:
我出生于舊官僚家庭。父親早死。繼父是個忠厚老實的醫(yī)生,但他和母親長年沒有固定工作,以至我們姐弟三個經(jīng)常拖欠學費。我七歲就到一個帆布箱作坊幫工。十六歲初中畢業(yè)后,遠走甘孜州,參加公路工程隊,成為我家五口人中第一個掙正式工資的人?!拔母铩笔?,全國不干活或不正經(jīng)干活,我也在公路隊躲清閑。閑得無聊就讀書,書讀了不少,但缺乏系統(tǒng)。七五年回到成都,先后干過蓋房子、修汽車等各種零活兒。七六年結婚,妻子和我母親一樣,都是既柔弱又剛強的賢妻良母。七七年進入街道生產(chǎn)組,與四十幾位老婆婆一起,手握大裁紙刀,進行原始手工勞作,并由此萌發(fā)了當一名企業(yè)家的夢想。
八五年二月,我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劉萍1948年生五十年代北京市少年宮紅領巾合唱團團員
你昨天來就好了。昨天晚上我們這兒有個聚會,老同學熱鬧熱鬧。大伙兒喝了點兒酒就開始唱歌,一首接一首,全是小時候唱的。我看大伙兒都有點兒醉了。(丈夫插話:不是喝酒喝醉的,是唱歌唱醉的。)跟喝酒也有關系。(丈夫:就是不喝酒,光唱那些歌也一樣醉!)好,我同意我丈夫的話。(笑)
(她數(shù)出那些歌的名字——《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我們的田野》《花兒朵朵向太陽》《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兒真多。說實話,我都有點兒可憐現(xiàn)在的孩子,他們沒有歌!你看,這是我兒子,今年該七歲了。那天我問他:小崧,你最喜歡唱什么歌?他想了半天,答不上來。你說他們真沒有歌吧,也不是。我上下班老經(jīng)過一個幼兒園,前幾年那里頭唱的是“叫一聲二奶奶,聽我表一表……”后來又改成《霍元甲》,再后來是《萬水千山總是情》,還有“少林,少林”什么的。(笑)我不能以偏概全,不敢說所有幼兒園都唱這個。但你細想想,現(xiàn)在真的沒有一批,甚至沒有一首值著這些孩子們銘記終生的歌曲?,F(xiàn)在當然也有好歌,但那是大人唱的。比如《十五的月亮》,詞曲都好,可孩子們沒有那種復雜的體驗,唱不了。昨天晚上我還想這個問題。我想,論各方面條件,小崧他們比我們優(yōu)越多了,可至少有一點我們比他們幸福:我們這一代人,有著我們自己的歌。我們就是活到七老八十,活到走不動道,拄著拐棍兒顫巍巍地聚到一起,我們也會啞著嗓子唱“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也會熱淚盈眶,就象又回到小時候的時光。真的,這是我們這代人得天獨厚的幸運。
其實那時候我們挺窮的。我父親是個小干部,每月掙七十八塊錢,母親沒工作,養(yǎng)活三個孩子。一家五口,吃飯,穿衣,我們上學交學費。你想,肯定挺緊的。我們所有的衣服和鞋都是母親做,從來不買。父親想聽收音機,只能買了零件自己一邊學一邊裝。你說從物質(zhì)生活來講,那個年代有什么可懷念的?可它就是讓人忘不了。尤其是我們這些當年的孩子,比大人們更忘不了。這就因為我們有歌。
那么細想起來,這些歌對我們的成長,對我們?nèi)烁竦男纬善疬^什么作用呢?我想大概是:熱情,理想,誠實,善良……還有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美好的東西。當然,這是整個教育的綜合結果,但那些歌是一種標志,一種象征。象征著那個年代里讓人留戀、讓人回味的東西。
我在合唱團呆了三年,從58年到81年。那時候我家住東四六條,離少年宮不遠。我們每星期日下午活動。從東四六條到景山后街,六站地吧,乘車5分錢,走路半小時,
我都是走著去。那時候好象坐車也是一種奢侈,就是走,走不到的地方才坐車。出去演出當然是有車了。演出主要是逢年過節(jié),人大會堂,中山公園音樂堂還有五色土旁邊那個臺子,都是我們常去演出的地方。有時候還去電臺錄音。后來我聽說,當年合唱團的好多成員,都成了文藝單位的骨干。當然更多的人是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yè)。比如我就是大學的英語教師。我覺得這些人后來干了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那里已經(jīng)培養(yǎng)起一種信念:世界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一個人具備了這種信念,就等于在他心里播下了一顆種子,一顆催人奮發(fā)進取的種子。然后,風也罷,雨也罷,挫折倒霉也罷,他都能不屈不撓,永遠向前。“向著理想勇敢前進,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真的,如果后人想要了解我們這代人,就不能不先了解一下我們唱過的歌。要讓我說,這些歌詞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寫照。我們這一輩子的調(diào)子,早就被這些歌奠定了,無論后來發(fā)生了什么,這基調(diào)已無法改變。
我這樣說也許因為我自己受那個年代影響太深。我到現(xiàn)在穿衣服還不會趕時髦,到現(xiàn)在看見用完水不關龍頭、坐車遇見老人和抱小孩的不讓座還受不了,到現(xiàn)在還把雷鋒奉為道德修養(yǎng)的典范。我曾經(jīng)裝了一腦袋英雄:劉文學、歐陽海、卓婭和舒拉,保爾·柯察金……你看我家里挺井井有條的是吧?這是跟楊靖宇學的?!稐罹赣畹墓适隆酚幸粋€情節(jié):他住在窩棚里,文件放哪兒,挎包放哪兒,手槍放哪兒,全有固定位置,遇到情況,摸著黑兒就整點好了。我當時想,我也得這樣。所以多少年了,我干什么都講究個條理。當時少年宮有個鐘老師,是我們合唱團的輔導員。他多才多藝,可他把精力全放在培養(yǎng)孩子們身上。我對鐘老師印象非常深。前幾天我跟我丈夫講,如果我能活到退休,我一定開一個幼兒英語教學班。我現(xiàn)在在大學里教大孩子,以后要教教小孩子。我丈夫說,我敢擔保你能活到那時候,你有這么個好主意,你將益壽延年?。ㄐΓ?/p>
我和我丈夫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非常一致。我們說了,我們要按照五十年代模式來塑造我們的兒子。也有人問過我:以后的世界將遠比以前復雜紛紜,五十年代模式適應得了嗎?對此我毫不擔心。我們所謂的五十年代模式,指的只是這樣一種素質(zhì):誠實,善良富于熱情。而這種素質(zhì)對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將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還有一個愿望,就是當我們有了孫子(孫女也行)的時候,給他(或她)買一架鋼琴。兒子只好委屈一下了,因為這筆錢夠我們攢一陣子的呢。
你認為我們想得挺遠。是的,不過這想法也挺有條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