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軍軍
死神敲開了年已七十八歲、下肢癱瘓的雷諾阿的生命之門。但這個熱愛生活、醉心探索美的藝術(shù)家,在即將告別他那與鮮花、風景、婦女和兒童相伴隨的漫長一生時,向病榻前的看護人請求說:“請給我一支鉛筆,讓我畫一瓶花吧?!贝霉P人轉(zhuǎn)來,這位法國杰出的畫家已與世長辭了。這是1919年12月7日。
同樣是一瓶花,在年輕的雷諾阿筆下蘊含著探索的熱情;在成年的雷諾阿手里凝聚著堅忍的追求;而在暮年的雷諾阿心中卻迸發(fā)著希望的火花。鮮花與畫家的藝術(shù),自然的生命力和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是這樣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
《花》(創(chuàng)作于1866年)是他早年成功作品之一。當時在法國保守、沉悶的畫壇上,印象派初露端倪,而雷諾阿則以嫻熟、新穎的技巧和敏銳的感受力,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對大自然中光與色變化的瞬間印象,為早期印象主義繪畫的崛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礎(chǔ)。
《花》的畫面以花簇和容器形成兩個三角形相互支撐的構(gòu)圖,洋溢著旺盛生機的鮮花舒枝展葉,自由而不均齊地散落在畫面的左下角,打破了以往靜物畫所慣用的那樣對稱、拘謹?shù)牟季?。畫家把自己的名字簽在右下角,求得與左角花簇的呼應(yīng),給人以平穩(wěn)、寧靜之感。更重要的是畫家將觀眾的視線引向那獨具匠心的方石板上,好象在說這瓶花是放置在室外的,而不是象一般畫家把它擺在室內(nèi)的臺桌上。從中可見印象派繪畫把藝術(shù)引向大自然所作的最初努力。
雷諾阿以寫實而細膩的筆觸、明快而飽和的色彩,描繪著這一簇凝結(jié)著人類美好理想的自然造物。畫面是青紫色的銀灰基調(diào),中間幾小塊重色與此構(gòu)成鮮明對比,深紫色的渾樸而空靈的背景,反襯著陽光照耀下的花簇,一片片、一層層、一朵朵間流動著潮潤的空氣,散發(fā)著沁人肺腑的清香。星星閃閃地點綴著黃顏色的小花,使畫面越加活潑。如果沒有那只藍花瓷瓶和幾塊石板,這鮮花不就是開放在山間的路旁嗎?色彩的跳躍,陽光的閃爍令人捉摸不定,這種色與光的交織,反映了印象主義繪畫初萌時期的面貌。
雷諾阿1841年生在法國中部利摩日城的一個貧苦裁縫家中。十一歲入巴黎一家瓷器廠當學徒,他用工細筆法、明麗色彩從事瓷畫制作,這對他日后藝術(shù)風格的形成影響很大。他的繪畫始終保持著法蘭西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同時也保持著忠實于大自然的創(chuàng)作熱情?!凹兇?、質(zhì)樸、優(yōu)雅,同時具有牢固的實體”是雷諾阿的一句名言,也貫穿于他整個藝術(shù)生活的追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