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牧民 劉朝明
“清晨五點,一些學生就悄悄起床讀書了,入晚九、十點鐘,教室依舊燈火通明;熄燈之后,有的學生還在床上打著手電看書……”這不是在什么大學或重點中學里,而是近來出現(xiàn)在上海某區(qū)一所工讀學校里的情景。昔日的“野馬”“懶蟲”正在告別自己的“無知”,開始向“文化山”攀登。這事可追溯到不久前他們收到的一封信和30元人民幣。信是復旦大學分校的一名共青團員寫的。這位團員一邊得護理住院的母親,一邊又學習迎考,班上同志知道了,就每人一元,湊了28元錢讓他請個人照顧母親。那位團員感激不已,自己又掏了2元錢,寫上一封信,把30元一并寄給工讀學生“買學習用品”了……
這是發(fā)生在我們這一代青年中很普通的一件小事。這里沒有慷慨激昂的夸夸其談,沒有駐足不前的空洞嘆息,無論是工讀生還是大學生,他們在共產(chǎn)主義精神的鼓舞下,不是坐而論道,而是扎扎實實行動。這種講實際、重實干、求實效的務實精神是值得稱贊的。
有人想用一句話概括當代青年的特點,這是不大容易的;然而,說“務實精神”是當代青年所追求的,我們認為理由是充分的。這表現(xiàn)在:
其一,求真實而惡虛假。說的就是想的,思想不屑偽裝。不少青年坦率地陳述自己思想,正確的、錯誤的都講,不隱瞞自己觀點,對了就堅持,錯了就改正。在《中國青年報》組織對國產(chǎn)故事片創(chuàng)作的討論中,也反映出當代青年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傾向。那些深刻反映生活真實的人物形象受到青年歡迎,而違背真實的虛假形象則被嗤之以鼻。青年觀眾喜歡《赤橙黃綠青藍紫》中的劉思佳,原因之一就是他“不愛講假話、違心的話,腳踏實地地干,有真本事;敢想敢說,敢于揭露生活中的假丑惡”。
其二,重實干而厭空談。張海迪是一個優(yōu)秀的代表。她目睹“小不點”的天折,沒有對農(nóng)村的缺醫(yī)少藥發(fā)一番牢騷,而是自己拿起銀針,捧起醫(yī)書,實實在在地去設法為鄉(xiāng)親們解除病痛。當今青年十分厭惡光講漂亮話而不實干的人。他們把對四化的熱烈向往,傾注于學習、工作之中。去年一年,上海市青年工人完成“小建議、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改革、小竅門”項目共四萬二千多項。隨著青年“讀書熱”、“學習文化熱”、“鉆研技術熱”的興起,我們國家搞四化的青年實干家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其三,重現(xiàn)實而不空想。青年人有喜歡幻想的特點,但在現(xiàn)在的青年身上,則更多地顯示出執(zhí)著于現(xiàn)實、鄙視脫離實際的傾向。他們對虛假的許諾容易產(chǎn)生激憤的反應,對“偉大”的空話具有敏感的識別力。而許多從現(xiàn)實出發(fā)、實實在在的口號,如“提高經(jīng)濟效益”、“打破平均主義鐵飯碗”等則深得青年的歡迎。
務實精神是一種可貴的品格。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曾多次題詞贈言:“實事求是”、“不但要有革命熱忱,而且要有實際精神”。在《鄧小平文選》中,我們可以突出地感受到鄧小平同志多次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他提出“為了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我們需要大力提倡能把崇高理想逐步變?yōu)楝F(xiàn)實的腳踏實地的革命作風?!蔽覀儺敶嗄甑膭諏嵕?,孕育于時代的災難之中,是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顛倒物質與精神關系、大肆鼓吹“精神萬能”、“唯意志論”的反抗。四人幫垮臺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則為這種務實精神奠定了基石,它已成為我們這一代青年的鮮明特征。
務實精神應當提倡??墒?,有些青年對它卻作了反面的理解,從而囿于個人實惠的小天地,成了目光短淺的實用主義者。缺乏理想,輕視理論,眼界狹隘,是這部分青年的主要弱點。務實精神,來自對十年動亂時的思想與實踐的自我否定,但這是辯證的否定、揚棄。青年人應當怎樣把“務實”牢固地立足于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呢?
首先,要給“務實”插上理想的翅膀。有些青年認為務實就是“活兒多干點,報酬多拿點,小日子過得富裕點”,認為“共產(chǎn)主義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與己無關”。這種務實,缺少了理想的翅膀。
我們說,務實與空想是對立的。但務實本身卻包含著理想。正象雞蛋是實實在在的蛋而不是雞,但雞蛋又確確實實包含著雞的發(fā)展前景一樣。理想是明天的實際,現(xiàn)實是昨天的理想。務實不是短視的。它在努力把握今天的“實”的同時,又在為明天的“實”創(chuàng)造條件。近視的務實者與有理想的務實者所追求的“實”是不同的。殺雞取蛋與養(yǎng)雞得蛋,有蛋即吃和以蛋孵雞,雖然都立足于實際利益,但目標大小卻很不一樣。共產(chǎn)主義并不渺茫,它的萌芽與雛型,就包含在我們今天的共產(chǎn)主義實踐之中。今天我們民族不受外人欺凌、國內(nèi)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現(xiàn)實,對于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說來是一種理想,對于我們則是向更高的理想邁進的現(xiàn)實基礎。
求實插上理想的翅膀,飛翔更有力。《赤橙黃綠青藍紫》中的劉思佳聰明正直,在運輸隊里頗有點威望,部分青年都聽他的,但他卻在那位新來的女隊長解凈面前甘心認輸了。強弱高下的原因就在于是不是具有了生活的理想。
其次,要為“務實”佩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劍”。有的青年認為,解決中國問題靠實干,不靠大道理。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卻又有很大的片面性。
“大道理”不等于空話,不等于假道理。一些青年受四人幫講的“大道理”的騙,至今仍對理論避而遠之,聞而厭之,一概排斥,不愿意學習。怎樣看待務實和理論的關系呢?一位學者打過一個比方,他說:“理論好比地圖,自己是個旅人。旅行而無地圖指引,是很危險的。雖然地圖也有不盡準確、需要在實踐中加以修正補充的地方。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總結。它包含著千百年來多少人的思維、探索、試驗、實踐的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它是指導我們旅行的‘地圖”。當然,地圖又不能代替旅行。在這個意義上講,解決中國問題靠實干,是對的,但不能因此否定理論的作用。缺少正確理論的指導,實干可能變成蠻干、瞎干。實踐表明,我國三十多年來建設中走了一些彎路,正是缺乏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值得欣喜的是,經(jīng)過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今天不少青年人又殊途同歸地重新叩響了馬列主義理論寶庫的大門,從中吸取前進的力量。他們要踏踏實實地走人生的路,自覺地運用“地圖”來指引,他們開始嘗到了“大道理”的甜頭。
第三,要讓務實從狹隘眼界中得到解放。有的青年說:“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边@些人手頭寬綽,腦中貧乏;物質上不缺什么,精神上空空如也;一旦回首返顧,值得回憶的事情總是很少很少。當然,我們不諱言物質利益問題,也不諱言今天青年的物質生活上不充裕,還有不少困難(如工資低,住房困難等等)。但是,對物質享受頂禮膜拜,跪倒在金錢之下總是很可憐的。五六十年代,大批熱血青年唱著“好兒女志在四方”的歌屯墾北大荒,進軍大西北,生活艱苦,歡樂無窮。有志氣的青年不應躲進狹隘的物質天地里,而應向廣闊的精神世界開拓、進取。在對待集體、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有些青年認為只有和自己的利益有直接、具體關聯(lián)的才是實的,其余都是空的。這也是狹隘的。有人說“大河有水小河滿”,有人說“小河有水大河滿”。這兩種說法說明了一個道理:大河、小河同處一個水系之中,總是互相溝通著。如果各遂己意,這里筑個壩,那里決個口,那么大河、小河都會干涸的。與“四人幫”否定個人利益相反,我們是把社會利益同個人利益統(tǒng)一起來的,合理調節(jié)個人與社會、局部與全局的關系。但是,任何人只將自己拘泥于個人物質利益的狹隘天地里,總是沒有什么出息的;挖大壩土補小渠漏的人,暫時圖了便宜,而到頭來總是要吃大虧的。
青年在成長,青年在進步。青年的務實精神在現(xiàn)代化的建設中不斷深化。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開闊革命者的胸懷,邁著更堅實的步伐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