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8月,意大利人佩魯喬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戒備森嚴的盧浮宮里竊走了世界珍品——《蒙娜·麗莎》,把她帶回佛羅倫薩。兩年之后,在法國政府的努力之下,這幅名畫才重返巴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蒙娜·麗莎》失蹤案。如今,達·芬奇的這件大作已被安放在裝備著警報系統(tǒng)的保護裝置之中,人們只能透過一層厚厚的特種防護玻璃才能觀賞到《蒙娜·麗莎》那泰然自若的目光和捉摸不定的微笑??磥磉@幅被法國人視為國寶的繪畫再也不會離開盧浮宮了。但是最初她是怎樣從意大利來到法國的呢?
這要從意大利戰(zhàn)爭(1494—1559)說起。這場戰(zhàn)爭使法國人廣開眼界,大量接觸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和雕塑作品。無論是法國王室還是民間,都在爭購意大利的藝術作品;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更是爭先恐后。他派往意大利的使團人員擔負著為他尋找和收集繪畫的使命。紀堯姆·杜巴萊這位法國駐羅馬大使在1526年就用一千零五十斤銀子,為他購買了不少名家的代表作。此外,還有一些懂行知底的意大利人直接為弗朗索瓦一世服務。在佛羅倫薩,一位名叫巴蒂斯塔·德拉·帕拉的人只要看到有價值的繪畫或雕塑作品,便會不擇手段地弄到手,然后再想方設法運到法國。意大利人曾控告帕拉把托斯卡納地區(qū)全部的藝術品搶劫一空,都奉獻給了法國國王。比帕拉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威尼斯人彼耶特羅·阿萊底。1538年,他為弗朗索瓦一世購買到兩幅提香的作品。其中一幅是提香根據(jù)一枚勛章上的圖像繪制的弗朗索瓦一世的肖像畫。1539年,他又為法國國王購得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肖像,深得弗朗索瓦一世的青睞。
弗蘭索瓦一世不僅派人四處為他收集繪畫,而且喜于結(jié)交那些知名的藝術家,竭力把他們爭取到自己身邊。1516年,他向久負盛名的達·芬奇發(fā)出了邀請。
達·芬奇這位在當時就為人公認的偉大藝術家,在意大利卻找不到一位穩(wěn)定的保護者,找不到一處能安心從事創(chuàng)作的場所。于是,他接受了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請,移居到法國,隨身帶著一些他心愛的作品。如:《處女》、《童年耶穌》、《圣·安娜》、《圣·讓-巴蒂斯特》等,還有他最珍惜、一直帶在身邊的肖像畫一一《蒙娜·麗莎》。這一年,達·芬奇已經(jīng)六十五歲,世上留給他的時間只剩下三年了。1519年5月,他在昂布瓦斯附近的克魯斯魯城堡與世長辭。他的《蒙娜·麗莎》連同其他作品便成了弗朗索瓦一世的財產(chǎn)。被放置在“國王繪畫收藏室”內(nèi)。弗朗索瓦一世的收藏室是組成后來盧浮宮藝術珍品的核心。而《蒙娜·麗莎》則是核心中的核心。
(孫輝據(jù)法國《歷史》雜志及其他有關資料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