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德
社會上所傳今年是“國際老人年”之說不確。事實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今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老年人的保?。唤衲昶咧涟嗽略诰S也納舉行討論老年人問題的世界大會。世界上一些國家已開展各種敬老活動。
我國老年人日益增多。據(jù)統(tǒng)計,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由解放前的35歲提高到68歲,延長近一倍。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jīng)為“人生七十今日多”所代替了,它從一個側面顯示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边@是一千多年前聰俊少年王勃對長者的摯熱贊譽。我看,移用到今天的老年人,也頗為貼切。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我們許多老干部、老工人、老知識分子為振興中華,勤勤懇懇地奮斗了幾十年;如今,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又高瞻遠矚,薦賢讓能,主動退居二線、三線,這是何等值得青年一代尊敬的??!
遺憾的是,十年動亂破壞了敬老的傳統(tǒng)。這個惡果至今在一些青年人中還沒消除。有些青年視老年人為“廢物”,動輒責罵老年人為“老不死”;有的把老人看成家中的保姆,當做活“洗衣機”,一旦衰老無用則棄之如敝履;甚至有些做子女的胡說什么“新生活,各管各”,遺棄老年父母!如今,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是應當徹底消除這些謬誤觀念和愚昧行為了!
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國古代,對老人年齡就有一些特定的稱呼:稱六十歲為“耆”(qí其),進入老年之境,免服力役;稱七十歲為“?!保╩ào帽),八十歲為“耋”(dié迭),九十歲稱“鮐”(tái臺),百歲稱“期頤”(yí夷),意為飲食起居期待于子孫奉養(yǎng)照顧。
古人是很尊敬老年人的。早在兩千年前,我國杰出的思想家孟軻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規(guī)范,即提倡每個人不只是要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而且還要推及其他人的老人,提倡全社會要普遍敬老?!抖Y記》中還把“老有所終”列為達到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的一項內容。
古人還把不尊敬家里長輩、老人視為大逆不道。古時有所謂“十惡大罪”,從隋朝正式寫入法典一直沿用到清朝;“十惡”中的一惡是對父母、祖父母不贍養(yǎng)、詛罵,或在他們喪期內嫁娶作樂等;另一惡是毆打或謀殺父母、祖父母、伯叔等尊親屬。“十惡大罪”被視為最嚴重的犯罪,觸犯其中一條,處刑十分嚴厲,并且不準赦免,所謂“十惡不赦”就是這樣來的。
我國敬老的傳統(tǒng)文明應當發(fā)揚光大。尊敬老年人,事實上是尊重人類歷史,尊重自然辯證法則。老人們披荊斬棘,奮斗一生,為人類增進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有功于家庭和社會,薪盡火傳,世代相接;當他們年暮力衰時,理所當然地應受到子孫后輩及全社會的關注與尊敬,這對民族的繁衍、社會的安定及國家的興旺有著積極的意義。愿青年人都來敬老、愿敬老這朵精神文明之花開遍祖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