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慧
聞益同志:
葉劍英同志在黨的十工大講話中,引用的一句詩“雛風清于老鳳聲”,出自哪里?希望給以解答。
河北小英
小英同志:
“雛鳳清于老鳳聲”這句詩,出自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七絕》詩,全詩共4句,抄錄如下: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生于唐憲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12年(公元858年)。他雖然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但自幼喪父,家境貧寒。這使他較早地體察到當時的社會生活,也促使他勤苦好學,企圖從科舉謀個可以振興家業(yè)的出身。李商隱16歲那年,被曾在唐憲宗時期當過宰相的令狐楚聘為幕僚,接著又由令的兒子推薦,中了進士。令狐楚死后,李商隱被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賞識,招而為婿。而令和王分別屬于當時斗爭激烈的牛、李二黨,于是李商隱就被卷入朋黨傾軋的漩渦,從此在排抑和誣毀中潦倒終身。
李商隱是一個有政治抱負和正義感的人,對當時一些重大政治問題,有比較進步的看法和傾向性。因此,他的詩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在他現(xiàn)存的600余首詩中,直接反映社會問題,抒寫政治胸臆的詩,就占六分之一,加上許多看來是描寫愛情,實際上卻寄寓了一定政治理想的詩作,比重就更大了。李商隱的詩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他走的是一條創(chuàng)新的道路,并確實通過藝術實踐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構思巧妙,意境含蓄,用典精致,語言清麗,極富藝術魅力。比如我們熟知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等詩句,皆出于他的筆下。
這首《七絕》,在李商隱的詩作中,并不是最優(yōu)秀的,屬于“即興詩”。李商隱即將離京赴任,他的朋友韓瞻的兒子韓偓,年僅10歲,面對殘燭冷灰,觸動離情別緒,即席賦詩相送,詩作感情深摯,四座皆驚。李商隱稱贊韓偓詩思敏捷,才華過人,把他比喻成“雛鳳”,雛鳳雖然幼小,但鳴聲清亮動人,比“老鳳”的鳴聲更為悅耳動聽。因此,“桐花萬里丹山路”,前途無可限量。在詩中,李商隱的器重后生,獎掖青年的精神溢于字里行間。
葉劍英同志在黨的十二大講話中,引用這句詩,說明了后來者居上,年輕的會超過年老的這一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規(guī)律,展示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寬廣胸懷和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