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生
一場爭論,兩種意見
中午連隊開飯時,五班因為人多凳子少,戰(zhàn)士小吳便主動讓凳給他人,自己端著飯碗在伙房門口蹲著吃。排長走來誤認為小吳是到伙房搞“小菜”吃,就在點名時當著全連的面把小吳批評了一頓。當時,小吳心里很是委屈,但他始終沒吭一聲。他想,點名時排長還要布置一項工作,當面提出這件事就會延誤時間,這種情況下,有理也應(yīng)讓三分。
事后,小吳心平氣和地找排長解釋了事情的原委。排長知道是自己錯怪了小吳,深為自己的工作方法簡單、態(tài)度粗暴而慚愧,誠懇地向小吳賠禮道歉,還在排務(wù)會上作了自我批評。
許多人稱贊小吳,說他這種委曲求全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有人不同意,認為凡事應(yīng)當是非分明,這種忍讓是怯懦,不宜提倡。
什么是“委曲求全”呢?從字面上看,“求全”是求得某種園滿的結(jié)局;“委曲求全”,就是寧肯自己受點委屈,也要顧全大局。究竟怎樣看待“委曲求全”,應(yīng)根據(jù)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唾面不拭”不足取
先從一個歷史故事講起吧:武則天時代,有個丞相叫婁師德,史書上說他“寬厚清慎,犯而不?!保ㄐR鬸iào )這句話的意思是:處世謹慎,待人寬厚,對觸犯自己的人從不計較)。他弟弟出任代州刺史,臨行,婁師德囑咐說:“我們兄弟受到的恩寵太多了,這是要遭人嫉恨的。你想過沒有,怎樣才能保全自己?”弟弟回答說:“以后,有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擦干就是了,決不讓你擔心!”婁師德憂慮地說:“這正是我擔心的地方!人家唾你臉,是生你的氣;你把唾沫擦掉,豈不是頂撞他?這只能使他更火。怎么辦?人家唾你,要笑瞇瞇地接受。唾在臉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讓它自己干!”
“唾面不拭”,在封建社會,一直傳為美談。然而,我們今天看來,這種不辨是非、不講原則的一味忍讓、屈從,以求保全自己的作法,不僅在對敵斗爭中要不得,就是對于解決人民內(nèi)部矛盾中的重大原則問題也不值得稱道。這是因為,不加分析地對一切凌辱、欺壓通通忍受、退讓、委曲求全,不僅是十足的自輕自賤,甚或是奴顏婢膝,而且只能起縱容邪惡勢力、助長歪風邪氣的作用。這樣的“委曲求全”,實質(zhì)上與“姑息養(yǎng)奸”沒有多大差別。例如,對某些人的官僚主義、耍弄權(quán)術(shù)、損公肥私、破壞公共秩序等等不良作風,我們就不能以任何理由為借口,與之相安無事,委曲求全。這種委曲求全就是解除人們思想武裝的精神鴉片,任其一味“委曲”下去,它的客觀效果不啻“助紂為虐”!
“將相和”精神永存
那么,委曲求全是不是就完全要不得呢?也不是。在人民內(nèi)部同志之間一些非原則問題上,我們向來不主張斤斤計較、睚眥必報,而是提倡大度、忍讓。特別是在涉及到全局和整體利益的問題上,我們提倡不計較個人恩怨,主張必要時甘受委屈。
戰(zhàn)國時“將相和”的故事,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以后,趙惠文王以藺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居老將廉頗之上。廉頗不服。藺相如對廉頗的無禮尋釁處處主動退讓,以致他的門客都感到羞辱,要離開他。而他卻毫不在意,考慮的是“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這是為了顧全國家民族的大局而寧愿自身受辱的崇高典型,無怪乎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
在無產(chǎn)階級革命隊伍內(nèi),這種范例就更多了。1935年,陳毅同志為了貫徹黨中央關(guān)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指示,歷盡艱辛找到了失去聯(lián)系的臥虎林的游擊隊。這個游擊隊的韓司令由于不了解已經(jīng)發(fā)展了的革命形勢和變化了的政策,誤把陳毅同志當成“投降了國民黨”的叛徒,不僅下令把他捆起來,餓他的飯,還要“立即槍斃”他。陳毅同志毫不計較這些,繼續(xù)耐心向游擊隊宣講革命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終于說服了韓司令。當韓司令向他賠禮道歉時,他豪爽地大笑起來,當眾表彰了這支游擊隊在失去與黨聯(lián)系的情況下仍能堅持斗爭的革命精神,并且說:“司令同志是個老革命,我對他是很敬佩的?!庇秩缧≌f《紅巖》里描寫的華子良,在重慶渣滓洞里為了麻痹敵人,在革命一旦需要時,好承擔對外聯(lián)絡(luò)的任務(wù),他曾裝瘋?cè)辏K日泥塑木雕般地獨自蜷縮在角落里,不與任何人搭腔,放風時也是瘋瘋顛顛地獨自轉(zhuǎn)圈跑步。在同牢難友的眼里,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傻瓜”“膽小鬼”,成崗甚至懷疑他是奸細而想“干掉”他。
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青年一代樹立了顧大局而棄小怨的榜樣。這樣的委曲求全應(yīng)該發(fā)揚。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之間經(jīng)常會在小是小非的問題上產(chǎn)生一些曲解、誤會,或是聽到一些閑吉冷語等等。有些青年碰到這種情況,就傷心備至,心灰意懶,甚至為此動搖了生活、戰(zhàn)斗下去的勇氣。這是大不應(yīng)該的。面對這種矛盾,我們就需要提倡雍容大度,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計較個人得失恩怨,能夠放得下、吃得虧,不能來個“針尖對麥芒”,毫不相讓。否則只會激化矛盾,把事情搞壞。應(yīng)該想到,我們每個人既有被曲解、誤會的可能,自己也難保就不會有曲解、誤會別人的時候,何況許多小是小非的問題是經(jīng)受不住時間的消磨的,“日久見人心”,久而久之,也就可以不解而自解了。
總之,對于“委曲求全”的精神,既不能一律廢除,也不能隨意濫用。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不能委曲求全。在人民內(nèi)部處理小是小非的問題,涉及到黨和革命利益時,卻又不能沒有這種精神。今天,為了安定團結(jié),同心協(xié)力搞四化,在處理同志之間的關(guān)系上,在對待個人眼前利益上,還是多一些“委曲求全”精神好。因此,把話拉回到開首的爭論中,我贊揚大多數(shù)戰(zhàn)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