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
小燕〔一邊幫爸爸整理房間,一邊輕快地哼唱著《北國之春》(見本期封三)?!?/p>
老柳:小燕,你喜歡這首歌嗎?
小燕:喜歡,很好聽。
老柳:你知道這是怎樣的歌?
小燕:愛情歌曲!思念故鄉(xiāng)的姑娘。
老柳:你改不了不認真的毛病。你只知道第二段歌詞,要看看全部歌詞。這是一首思念故鄉(xiāng)的歌曲,而且不是一般的思鄉(xiāng)曲。
小燕〔露出不解的樣子。]
老柳:這首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原住在日本北方農村的青年農民。五年前的冬天,遠離故鄉(xiāng)到城市里打短工。他已在城市飄零了五年,既未找到正式職業(yè),也沒有掙到多少錢。他收到母親寄來的郵包,他知道慈母之心:盼兒早還家。他想起了故鄉(xiāng)心愛的姑娘,她如今怎樣了?是不是早已嫁了別人?他想起了總是把憂愁埋在心里的父兄,他們是不是還偶而坐在一起喝悶酒?而自己如今饑一日、飽一日,連回家車錢都沒有,更無臉見家鄉(xiāng)的親人。那故鄉(xiāng)??!我是不是回故鄉(xiāng),我是不是回故鄉(xiāng)?他苦悶地徘徊在城市街頭。
從這首歌,可以看見日本經濟繁榮背后另一個小的社會側面。
小燕:爸爸,你怎么能從短短的歌詞中了解到這么多意思?
老柳:一首好的歌詞應當是一首好詩,雖然文字不多,卻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爸爸在日本工作期間,曾訪問過日本北方農村,見過與這首歌中主人公同樣遭遇的農民和他們的父兄。在日本“農業(yè)現代化”潮流的沖擊下,許多農民為購買農業(yè)機械負債累累。同時,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城市市區(qū)的擴大,耕地減少,農民不得不去城市打短工。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六十年代,每年外出打短工的農民達一二百萬人。近幾年有所減少,但每年也有四五十萬人。流進城市的農民多半只能從事最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沒有工會,受到招工把頭層層勒索,工資低微。一般打短工都是冬天農閑時進城,第二年春天返回家鄉(xiāng)。但也有相當一批人象這首歌的主人公那樣,流落于城市,成為半失業(yè)的流浪者。這在今天仍然是日本的一個社會問題。
小燕:這么說,這首歌唱的并不是思鄉(xiāng)者心里的春天,而是他的辛酸。
老柳:可以這樣說。記得四年前,這首歌創(chuàng)作出來不久,日本有名的男歌手千昌夫首次演唱這首歌時,特意打扮成流浪漢的樣子:頭戴破氈帽,手提破皮箱,穿一身舊外衣。他這樣做,是想讓觀眾對歌中主人公的形象有個更明確的認識,并喚起人們對他的命運的同情。千昌夫的老家?guī)r手縣農村,便有許多人外出打短工,他了解并同情他們的遭遇。
《北國之春》的曲作者遠藤實,是日本著名的老作曲家。他也是千昌夫的老師。遠藤實擅長創(chuàng)作具有濃厚的日本民族音樂特色的群眾歌曲。在這首歌的曲調中,他便巧妙地揉進了日本農村民謠的旋律,顯得十分親切、生動。在日本,一首流行歌曲一般流行一二年就消失了,而這首歌至今仍為群眾喜愛,許多農民都會唱。在良莠參差的日本流行歌曲中,這是一首并不多見的歌。
小燕:爸爸,經您這么一解釋,我更喜歡這首歌了。有好幾個同學都想學唱這首歌。您說,應當怎樣唱這首歌?
老柳:爸爸可不是音樂家呀,只能提幾點建議供你們參考。我覺得,第一、應當唱得樸實,因為它是一首以日本農民為主人公的歌。比如:開頭的幾個3,要唱得飽滿,不要隨意下滑。第二,要根據歌曲內容的變化,掌握好節(jié)奏的適當變化,不要唱得過于輕快。這首歌,每一段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故鄉(xiāng)自然景物的描寫,可以唱得比較輕快;第二部分是對親人的懷念,應該是深情的;第三部分是表現主人公思鄉(xiāng)情緒的高潮,決不能唱得輕飄飄,節(jié)奏可以適當舒緩沉重。要記住,這里抒發(fā)的是主人公灼熱的,然而又是辛酸的思鄉(xiāng)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