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超
日記,就是把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以及所見、所聞,或對這些事情的感受都逐日真實地記錄下來。記日記可以幫助人們記憶,積累素材,培養(yǎng)思維能力,練習和提高文字水平。日記內容豐富、形式不拘,生動活潑。古今中外都有人認真記日記的習慣。正因為日記是真實的記錄,因此往往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特別是重要人物的日記。例如中國清末的《張謇日記》、法西斯意大利的《齊亞諾日記》、納粹德國的《戈培爾日記》、美國的《福萊斯特爾日記》,等等。
據(jù)現(xiàn)有資料,我國最早的一部日記應推唐代李翱的《來南錄》。它記述了作者去廣州的行程和見聞,文筆簡潔、古樸、流暢、自然,全文僅八百四十二字。之后,宋代歐陽修也寫了一篇與《來南錄》頗為相似的旅游日記《于役志》。從宋代起,寫日記之風開始盛行。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范成大的《驂鸞錄》,記敘了作者由江蘇吳縣到廣西的旅途見聞。此外,陸游記載他入川旅游的《入蜀記》,也是膾炙人口的。這兩部旅游日記,寫景、敘事都比較細膩。語言道勁有力,抒發(fā)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比之李翱的《來南錄》更富有文學價值。宋末韓濾的《澗泉日記》,記錄了國家政治、私人生活和作者的讀書心得。這部日記在內容、形式方面比《驂鸞錄》和《入蜀記》更有特色。到了元代,日記發(fā)展到以記述私人生活為主的正體日記,如郭天錫的《客杭日記》和郭畀的《云山日記》。正體日記由于反映社會的生活面小,加之作者文筆比較低劣,影響似乎不大。
日記得以廣泛流傳,開始于明代。這一時期,以日記為書名,而且比較有名的著述,不下二十余種,風格也多樣。例如,有專記觀賞各種花卉的(歸莊《尋花日記》),有記述朝政掌故、涉及前代名人的(許浩《復齋日記》),有記述旅途見聞兼錄朝政時事的(史鑒《西村日記》),有記述亡國之痛、流離之苦的(華桐流衲水拂《甲行日記》),也有專記祖國自然風貌和山水圣跡的(徐宏祖《徐霞客游記》),等等。其中,《徐霞客游記》是我國古代游記體日記中的巨著。其影響之大,非其他日記所能比。
在清代,盡管文字獄盛行,寫作日記的人還是很多。清初談遷的《北游錄》是最有影響的一部。作者是明代遺民,這部日記記載了他為編寫史書《國榷》去北京搜集材料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較真實地描述了明末清初中國社會的動亂變化。這部日記有較大的史料價值。程穆衡的《燕程日記》也不失為一篇佳作。它與《北游錄》相似,篇幅也差不多。另外,在清代還出現(xiàn)了專記出使國外和遣成經(jīng)歷的日記,如《張謇日記》、林則徐的《荷戈紀程》和李慈銘的《越漫堂日記》。這幾部日記的內容,別有風貌,十分新鮮??梢哉f,明清兩代是我國日記寫作的繁榮時期,其作者之多,作品影響之大,遠非唐宋元三代所能比擬。
(上接79頁)
到了現(xiàn)代,重視寫作日記的人更多了,其中最有名的,當推魯迅先生。眾所周知,一部《魯迅日記》,計時二十五年,八十一萬余字,具有較大的革命文獻價值。
(摘自1930年第4期《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