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炯
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和鮑叔牙曾合伙經(jīng)商,得利均分,管仲多取,叔牙不以為貪,知道他是因為窮。管仲曾三次打仗三次敗逃,叔牙不以為怯,知道他是因為有老母在。管仲曾三次出仕三次被逐,叔牙不以為不肖,知道他是因為時勢不利。后來,叔牙先在齊桓公門下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管仲終于得以施展才能,輔佐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霸業(yè)。他曾經(jīng)感慨萬端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惫荃U之交,成為我國歷史上廣泛傳播的美談。珍重友誼是我們民族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人是社會性的生物?!对娊?jīng)·小雅》詠道:“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鳥兒尚且追求朋友,人當然更是要交朋友的。按照古人的說法,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在廣泛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總會遇到一些知己、知心、知音之人,建立起友誼。健康的友誼使人與人的關系密切起來,能夠給人溫暖、鼓舞和力量,成為人們前進的—種助力和動力。社會主義社會的友誼,使同志之間和諧融洽,同心同德,不僅能夠推動個人不斷進取,而且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因而友誼不僅是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需要。
天涯何處覓知音
剛剛走向生活的青年人,最渴求友誼,也最珍重友誼。不過,現(xiàn)在恰恰是有的青年為此而苦惱了。他們認為,由于這些年的羅織株連,沉渣浮起,當今交往唯利,人情如紙。溫情脈脈少見,勾心斗角常聞。錦上添花者眾,雪中送炭者寡。你把心交給人家,人家卻拿刀捅你一下子。你善意地指出某個人的缺點,他會罵你是惡意中傷。你盡力幫助某人克服困難,他時來運轉卻把你踩在腳下。是非顛倒,世態(tài)炎涼。因此,有的青年灰心了,失望了,他們感到孤獨、寂寞和缺乏力量,得出了“交友難”、“做人難”的結論,發(fā)出了“茫茫人海,何處覓知音”的感嘆。
這些青年朋友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他們不是渾渾噩噩 ,而是在認真地觀察和思考。在他們那種孤獨寂寞之感的后面,顯然跳動著一顆追求真摯友誼的火熱的心。但是,把這顆火熱的心引向孤獨寂寞,而沒有引向歡樂幸福,觀察與思考的結論是厭惡世情,而不是去積極爭取友誼,這就說明思路發(fā)生問題了。
大家知道,佛家是最厭惡世情的。照佛家的說法,這個現(xiàn)實世界“一切皆苦”,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彼岸在哪里?彼岸就是他們幻想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生在世間而厭惡世間,食著人間煙火而幻想天國的安樂,使他們的思想陷進了孤獨絕望的死胡同之中,給他們自己造成了無可解決的矛盾。其實,哪里有什么西方極樂?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物質(zhì)世界,任何人生活在這個現(xiàn)實世界中,無論你對這個世界滿意也罷,不滿意也罷,一切都只能從這個現(xiàn)實世界出發(fā),誰也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弄懂了這個道理,就可以明白:何處覓知音?就在周圍的現(xiàn)實中覓知音,立足現(xiàn)實而不要立足于幻想,正視現(xiàn)實、改造現(xiàn)實而沒有必要詛咒現(xiàn)實、厭惡現(xiàn)實。
春蘭秋菊各芬芳
任何社會都是復雜的,不復雜不成其為社會。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社會建立才三十一年,新的社會關系包括朋友關系在內(nèi)還不夠完善。特別是由于十年動亂,一些庸俗腐朽的不正之風盛行,使我們這個新舊交替的時期呈現(xiàn)出更加復雜的面貌。一些青年同志有“人情如紙”之感,并非事出無因的。不過,如同沙漠中也有芳草萋 萋 、風光綺麗的綠洲,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完全壓滅真正的友誼。與酒肉朋友、勢利之交并行的,總有一些可以同甘共苦的道義之交?!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鄙L在爾虞我詐的封建社會中的李白,歷盡滄桑,飽經(jīng)憂患,并沒有否定友誼,恰恰相反,他對汪倫的深情厚意表示了由衷的贊頌,對他們之間的友誼流露出無比的欣慰。在我們這個消滅了剝削的社
會主義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本質(zhì)上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關系,不但更有可能建立而且事實上存在著無數(shù)動人的友情。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包含不同側面的對立統(tǒng)一體。這是辯證法的基本觀點。離開了這種辯證的觀點,對社會的理解必然會偏向一邊,不合事實。
看人也應當這樣看。任何一個同志,總有優(yōu)點同時有缺點:擅長音樂,數(shù)學可能不行;善于思考,往往不嫻辭令;才華出眾,舌頭卻太長;工作嚴肅認真,但生活作風馬馬虎虎;心地善良,不免愛虛榮;有樂于助人之譽,可惜穿著打扮太奢華,等等。所以魯迅說過:倘要完人,世界上配活的人怕就有限。善于交友的人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他們懂得春蘭秋菊各有芬芳,能夠發(fā)現(xiàn)、尊重和學習周圍同志的優(yōu)點,與學習刻苦的人結為學習上的朋友,與工作認真的人結為工作上的朋友,與善于生活的人結為生活上的朋友,還有以文交友,以球交友,以棋交友等,和多方面的同志結成內(nèi)容不同的友誼。與此相反,有的青年同志在自己的頭腦里事先勾勒出某種高大完美的朋友的形象,按這種理想來選擇朋友。他們在周圍當然是找不到這種人的,所見的是張三有點庸俗,李四水平不高,王五小氣,趙六落后。于是,似乎哪一個都不值得自己傾心相交。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北仨毦磹蹌e人,才能獲得別人的敬愛;必須從思想上、經(jīng)濟上、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關心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關心。在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建立和增進友誼。兩眼朝天,目空一切,抱著“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的態(tài)度,把別人看成豆腐渣,拒人于千里之外,別人也絕不會敬你愛你,承認你是一枝花?!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擇友求全的結果,必定是自取孤立,落得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提高到思想方法上來說,擇友求全思想的錯誤在于不承認事物的復雜性、矛盾性,這正是形而上學的特征。
退后一步路自寬
既然任何一個朋友以及我們自己都是有錯誤有缺點的,愛好、脾氣、水平又都有不同,那末,在相處中自然難免發(fā)生分歧、糾紛、摩擦甚至爭吵。這也是矛盾。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是一門真正的藝術,其中大有文章。有的青年同志嫉惡如仇,眼睛里容不得半點沙子,稍有不滿,便感情用事,劍拔弩張,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張口就罵,伸手就打。這種做法,表現(xiàn)出思想方法的僵化性,不合乎辯證法。其結果往往不是矛盾的解決,而是矛盾的激化,關系搞得很緊張,親人如仇敵,朋友變冤家。辯證法要求從具體情況出發(fā),一切依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一些同志之間、朋友之間相處很融洽,不是因為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只是由于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按照這個原理的要求,善于正確地處理這些矛盾。朋友之間的矛盾,有原則性的,有非原則性的。對于原則性的問題,應當互相批評督促、互相規(guī)勸。古人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就是通過切磋琢磨把對方的原則性缺點錯誤去掉。君子愛人以德。如果遷就包庇,反而會害了朋友,毀了友誼。然而,原則性與靈活性要結合起來,規(guī)勸和督促必須適合朋友的特點,分清不同的場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如同春風化雨一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边@樣才能達到幫助朋友、增進友誼的目的。至于朋友之間一些非原則的小事,則必須多加諒解、妥協(xié)和忍讓,有的還可以求同存異。有的人以為解決矛盾必須依靠斗爭,而斗爭又只能你死我活。這是對辯證法的歪曲。斗爭只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之一,求同存異、互相包容、互相妥協(xié)也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當管仲未遇之時,鮑叔牙對管仲的貪、怯、不肖,就是采取諒解、妥協(xié)、忍讓態(tài)度的,因而才譜寫出一曲動人的友誼之歌。宋代有一位宰相名叫呂端,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實,既然大事都不糊涂,小事不會搞不清楚,只不過沒有必要搞清楚,所以他糊涂罷了。我們的友誼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建設這個共同事業(yè)的基礎之上的,根本目標和利益相一致,一些矛盾更多地是非原則性的,就更需要互相諒解、妥協(xié)和忍讓。沒有必要對一些小節(jié)吹毛求疵,為一些雞毛蒜皮眥睚必報。斤斤計較,一切皆斗,只會擴大矛盾,傷了感情,有損于我們的共同事業(yè)。
一條是立足于現(xiàn)實,一條是全面觀點,一條是正確的方法,這三條都是馬列主義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交朋結友,大有學問。正是馬列主義理論,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交友的正確的根本態(tài)度和根本方法,幫助我們認識和處理交友中的各種矛盾,從而能夠腳踏實地,胸懷寬廣,態(tài)度積極,方法靈活,嘗到美味的友誼之果。改造舊的社會關系,建立和發(fā)展新型友誼的任務,歷史地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每一個青年都有責任與庸俗之風作斗爭,建立和發(fā)展新型的友誼。認真學一點馬列主義原理,會使你采擷到美味的友誼之果,也會使你在交友中變得更聰明和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