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日下午四時十九分四十三秒,上海市公安局消防處“09”(火警)電話總機上的紅燈亮了,話筒里傳來了急促的報警聲音:“虹口區(qū)全家庵路五十一號失火,光華印綢廠起火!”
十九分五十九秒,虹口消防隊的消防車出動了。
報警的電話,空中的黑煙,消防車的警鈴聲,都成為一個召喚,一道命令。工人、學生、民警、里弄居民的搶救隊伍從四面八方奔向火場。
一個召喚一道命令
益民食品一廠黨委會正在開會。接到光華印綢廠起火的警報,黨委書記和廠長立即離開會議桌,組織搶救力量。幾分鐘以后,一支由基干民兵組成的搶救隊來到了火場。
新滬中學團委書記林鈞風正在輔導共青團員們學習青年報的社論《愿一九六四年涌現(xiàn)出更多雷鋒式的青年》。聽叫喊:“光華印綢廠起火了!”共青團員和同學們自動集合、整隊、由團委書記率領著奔赴火場。
公安部隊某部接到起火的警報的時候,戰(zhàn)士們正要吃晚飯,菜都端在桌上了。首長下達了緊急集合的命令,他們連飯也顧不上吃,跑步奔向火場。
許多正在里弄里工作的、正在家里休假的、正在醫(yī)院看病的民警們,也被消防車的警鈴聲和空中的黑煙召喚到火場來了。
“救火!救火!”許多放工或放學回家的工人、學生,以及上下街買東西、在家?guī)г撟拥睦锱用駛?,一聽到火警,有的連書包和針線活出來不及放掉,就涌向火場來了。經(jīng)過光華印綢廠附近的十四路無軌電車、四十七路和五十五路公共汽車上的許多乘客看到工廠發(fā)生火災,也下車來參加搶救工作。
附近的工廠和學校在火場附近設立的臨時廣播站成為救火人員的報到處。
“我是共產(chǎn)黨員,請分配任務吧!”
“我是復員軍人,請下命令吧!”
“我是共青團員……”
“我是少先隊員……”
一支由黨政領導、消防隊員、工人、干部、學生、民警、戰(zhàn)士和里弄居民等近三千人組成的搶救隊伍,在統(tǒng)一的指旨揮下展開了滅火和搶救物資的戰(zhàn)斗。
赴湯蹈火頑強搏斗
當消防隊飛快地開到的時候,這里的三樓和四樓廠房已是一片火海。
在烈火面前,很多消防隊員表現(xiàn)了英勇頑強、臨危不懼的精神。
消防隊員黃再庭帶著水槍和水龍帶沖到三樓東部,他的任務是要從西面窗口把水帶放下去接通水源。這時三樓是一片火海,一條條印花臺板。都在燃燒,好像一條條火龍。黃再庭伏在地面上匍匐前進,烈火就在他背上燃燒。他把水槍背在身上,把水龍帶放在自己面前,推一下水帶,向前爬行一步。前進了十五米左右,來到西面的窗口,從窗口上把水龍帶放下來。不巧,那水帶的一端落在一個玻璃頂棚上,一時接不上水源。這時,火舌從四面八方向黃再庭竄來,他處在烈火的包圍之中。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雷鋒的形象在他的腦海里閃過。“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就是入火海進刀山,我甘心情愿。”雷鋒的話在他的耳邊回響。他揮舞著手中的水槍,阻擋著從四面八方襲來的火焰。樓下正在搶救物資的解放中學初三(11)班的學生陸鴻寶,看到以后,冒著極大的危險攀登上那個玻璃頂棚,把那根水帶拖下來。這時,其他消防員也趕來了。水源接通了。黃再庭舉起手中的水槍向烈火猛射……
三樓北部,這是火勢最猛烈的地點。虹口消防隊的代理班長、共產(chǎn)黨員許澤林和消防隊員范惠榮等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戰(zhàn)斗。許澤林是負責管照明車的,這
時天還沒有黑,不需要照明,他就從戰(zhàn)友手中接過水槍,投入滅火戰(zhàn)斗。許澤林和范惠榮一面戰(zhàn)斗,一面前進。六七分鐘以后,他們前進了十幾米。在他們的頭頂上,四樓正在燃燒,磚瓦和木塊不斷地掉下來,落在他們的頭上和身上。腳下的地板有的都燒焦了,踏上去搖搖晃晃的。這時,傳來了磚木爆裂的響聲。在樓梯口指揮戰(zhàn)斗的消防隊長提醒他們:“注意墻壁倒坍!”“知道了!”許澤林應著。他們選擇有利地形,繼續(xù)前進。突然,轟隆一聲巨響,前面的一垛墻壁倒坍了。范惠榮聽見站在他前面的許澤林的聲音,“范惠榮,你……”一根梁木擊中了許澤林的頭部,他倒在地上,雙手還緊緊地抱著水槍,強大的水流通過他手中的水槍,向烈火噴射……
為了國家奮勇當先
在同烈火搏斗的第一線,許多工人同消防隊員們一起并肩戰(zhàn)斗。
光華印綢廠司爐工、共產(chǎn)黨員姚祖興,從一個消防隊員手里接過水槍,沖到二樓去滅火。這時,樓上的磚頭,著火的樓板本斷往下掉,別的消防隊員對他說:“快出去!”他想,這正是考驗我們共產(chǎn)黨員的時刻,搶救國家財產(chǎn)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我不能離開陣地。濃煙和蒸氣嗆得他眼淚目直流、喉嚨發(fā)干、連氣也透不過來。這時,他多么希望能喝到一口水啊!只要把水槍彎一下就能喝到了,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意識到,在這最危急的關頭,一秒鐘也不能浪費,一滴水也不能白流。他堅持著,堅持著,一直堅持到將火撲滅為止。
在另一個戰(zhàn)斗崗位上,中南橡膠廠的工人陳永生也同消防隊員們一起英勇地并肩戰(zhàn)斗。陳永生這天身體不好,在廠內(nèi)的浴室里洗澡,聽到消防車的警鈴聲,出來一看,光華印綢廠的窗口冒出了濃煙。他想這家廠里都是綢緞,怎么能眼看它燒掉。他迅速爬上屋頂,翻過曬臺,進入光華印綢廠的四樓,和消防隊員一起同烈火搏斗。他們舉著水槍,撲滅了一片又一片的烈火。再向前推進,樓板已經(jīng)燒穿。消防隊員倪榮根對他說:“你留在這里吧,前進有危險!”陳永生眼看烈火還在吞噬著國家的財產(chǎn)。這比烈火燒自己還要難受,他說:“不能停在這里,我有責任搶救國家財產(chǎn)!”他們站在印花臺板下面的一排三根水汀管上,繼續(xù)向烈火進逼。
突然,轟隆一聲,一根粗大的木梁掉下來,把水汀管打彎了,水汀管猛烈地震動,他和倪榮根都跌倒了。他們用雙手緊緊地抓住水汀管懸在半空中,他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才重新爬上來,摸到水槍繼續(xù)投入戰(zhàn)斗。
想起雷鋒精神抖擻
同消防隊員、工人和解放軍戰(zhàn)士在一起戰(zhàn)斗的,還有許多青少年學生。他們同樣地經(jīng)受了烈火的考驗。
起火的時候,紅旗中學初三(8)班的學生、團支部書記陳華芳正在校里勞動,聽到同學們叫:“光華印綢廠起火了!”她丟下手里的鋤頭,拔腳便跑。到了火場,糾察不讓她進廠去:“你這個小姑娘,跑來做什么?”“我是共青團員!”陳華芳挺起胸口,給他看自己衣襟上的團徽。糾察猶豫了一下,陳華芳已經(jīng)鉆到里面去了。
她沖進工廠,跟著大家到倉庫里去搬綢坯。綢坯搬完了,火還沒有熄,她冒著濃煙,沖上二樓。在樓梯口,她看到一根水龍帶裂縫漏水了。水,在救火時候是多么重要??!多一滴水,就能使國家資產(chǎn)少受一分損失,一定不能讓它白白漏掉!她用手去按,哪里按得??!跪下,用膝蓋頂住,也不頂事。水,還從裂縫處噴出。一定要堵住它!她把自己的身體壓在水龍帶上,冰冷的水浸透了她的全身。旁邊的一位工人說:“小妹妹,要凍壞的,把棉襖脫下來裹在上面吧!”陳華芳聽從了這個勸告,立即把自己的棉襖脫下來裹在水龍帶上。
在她旁邊的一些工人,看到這位小妹妹的英勇行為,也紛紛脫下自己的棉襖,裹在水龍帶上??墒?,這幾件棉襖,仍然堵不住漏水。陳華芳冷得直打顫,這時,她想起了雷鋒:“雷鋒如果在這里,他會怎么
樣呢!”于是,陳華芳又一次撲到水龍帶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漏水。
當消防隊員把水龍帶上的漏洞堵好以后,陳華芳站起來,她又冷又累,有人問她:“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陳華芳又想起了雷鋒,搖搖頭,走到別處去了。
同陳華芳一樣,虹建民辦中學的學生、少先隊員王寧發(fā)也是“偷越”糾察線而沖進火場的。這時,火勢正猛。王寧發(fā)聽見有人在叫:“雷鋒式的戰(zhàn)士,跟我來吧!”王寧發(fā)就跟著這召喚沖到樓上。
不久消防隊員上來了,王寧發(fā)便幫著消防隊員拖水龍帶。為了使水噴得高些、遠些,王寧發(fā)把水龍帶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充滿了水的水龍帶像一根鐵棒似地壓在他的肩上卜,他感到腰酸、腿軟,大顆大顆的汗珠從額角上滴下來。他咬著牙齒,堅持著,堅持著……直到消防隊員催他趕快離開火場的時候,才不得不把肩上的水龍帶交給別人。
這時,王寧發(fā)已經(jīng)十分疲倦了。他忽然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根水龍帶在漏水。他一時找不到什么東西來堵,就縱身撲到水龍帶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漏洞。突然水龍帶接頭的地方松開了,一股強大的水流沖擊著他。只覺眼前一陣昏黑?他失去了知覺……
這位在學校里努力學習,要求上進的好學生,家里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學習黃繼光那樣堅強,學習劉胡蘭那樣忠誠,學習劉文學那樣勇敢,學習雷鋒那樣全心全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一個堅強的革命后代”。這是他的座右銘。這次在火場場的行為,正是他學習這些英雄人物的一次最好的測驗。
我的工廠我要搶救
當消防隊員和群眾在三樓和四樓同烈火搏斗的時候,一支由幾百個工人、學生、民警、解放軍戰(zhàn)士和里弄居民組成的隊伍,正在進行搶救物資的戰(zhàn)斗。
在這支隊伍里,有一個中年女工,一邊搶著搬東西一邊哭:“我的工廠!我的工廠!……”她是光華印綢廠的老工人王成娣。這天她在家里,兒子放學回家告訴她說廠里起火了,她像瘋了似地朝廠里奔去。跑到香煙橋附近,胃病發(fā)了。但是,看到從廠里窗口和屋頂竄出的熊熊烈火,她也不顧胃疼,恨不得飛到廠里去?;饒龈浇募m察不放她進去,她急得大哭起來:“快放我進去呀,是我的工廠??!”
王成娣一進廠,就沖到綢坯倉庫去搬綢坯。綢坯搬完了,她又帶著大家到物料倉庫去搬顏料。有人搬顏料撒掉了一些,她心痛地說:“同志,當心點,這種顏料撒掉一斤就損失幾十塊錢啊!”王成娣的皮膚有過敏性,一碰到生漆氣味,臉和手都會發(fā)腫。由于這個原因,廠領導將她從印花車間調(diào)到整理車間工作??墒沁@時,倉庫里正有一桶生漆,上面只蓋了一塊油布。她顧不上自己的毛病,同幾個學生一起把這桶生漆搶出來……
在搶救物資的隊伍中,有一個穿著花綢面、鑲線邊的新棉襖的青年婦女,她是中南橡膠廠的女工韓蘭珍。這天下午,她同她的丈夫、廠里的團委副書記蔡德明,帶了兩個孩子,從南京路買東西回來。在十四路無軌電車上,他們就聽說光華印綢廠失火。蔡德明叫她帶著兩個孩子回家去,自己下車救火去了。韓蘭珍帶著兩個孩子,身上穿著花了三十幾塊錢買來的新棉襖。她問自己:回家呢,還是去救火?當然,應當救火去!孩子怎么辦?她在車站附近的一條里弄里找到一個老媽媽,把孩子交給她照管。孩子們哭著,扯住她的衣角不放,她甩開了他們,直奔火場。韓蘭珍自己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力氣,幾十斤重的一只馬達,搬起來就走(這只馬達現(xiàn)在還在廠里,可她不論怎樣用力,都搬不動了)。
在這支隊伍中,還有一個身材高大的小伙子,他是石油工業(yè)部玉門石油管理局的汽車修理工陳學輝,到上海來探親、結婚的。這天,是他新婚的第二天。下午,他在床上靠一會,忽聽說光華印綢廠起火,馬上從床上跳起來披上大衣,一口氣奔到火場。在搶救物資的戰(zhàn)斗中,他專揀最大、最重的東西搬。樓下的物料搬完了,又到二樓去搶救成品。他正抱起一大捆綢料朝樓下跑的時候?黑暗中一頭撞到一根柱子上,昏了過去。等醒過來,他已經(jīng)躺在第四人民醫(yī)院的急診室里,除了頭有點暈,其他感覺很好,他要求出院去繼續(xù)參加搶救,醫(yī)務人員當然不許。他故意叫口渴,護士替他去倒水,他就悄悄地離開醫(yī)院,跑到火場。他想的是:“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整體,國家的財產(chǎn)是我們大家的。我們不能眼著國家的財產(chǎn)受到損失!”
緊張戰(zhàn)斗秩序井然
火場外面,緊張的戰(zhàn)斗也在進行著。
火災一發(fā)生,附近的工人、學生、民警和家庭婦女們都自動地出來維持秩序。人們肩并著肩、臂挽著臂,結成了一道道“人墻”。
在糾察線上工作的人們,很多人沒有碰過水龍帶和水槍,也沒有搬過一匹綢、一罐漆。但是,正由于他們的這一份工作,才保證了撲滅火災和搶救物資工作的順利進行。
有些孩子,也想?yún)⒓泳然?,但是越不過糾察線;他們就要求當糾察,大人也不答應。可是他們總想為救火做點什么,有的就把脖子上的紅領巾解下來,扎在臂上,當小糾察;有的搶著替救火的叔叔、阿姨們看管衣服和其他東西。少先隊員姚衍國看見大人在脫
衣服,就叫:“叔叔,把衣服交給我保管!”他陸陸續(xù)續(xù)接下了十幾件棉襖,一直保管到這些衣服全都被主人領去,才回家吃飯。公安部隊某部開了一輛汽車來,戰(zhàn)士們把棉襖脫了,放在車子上,少先隊員吳扣成看到了,就說:“叔叔,你們進去好啦,我替你們看著?!彼谶@輛車子旁邊守了兩個小時。
香煙橋里弄委員會的周秀英老媽媽,今年六十四歲了。光華廠起了火,里弄里的年輕人都跑去救火了。她看著對面廠里火光沖天,望望自己的一雙小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怎么才能為救火出一點力呢?看到有些孩子在弄堂口擠來擠去,她就去勸孩子們回家去,又幫助左鄰右舍照看孩子。附近的幾條里弄里,都有這樣的老人,主動出來維持秩序,幫助鄰居看家,看孩子。他們都為救火出了力。正是由于群眾發(fā)揚了這種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才使火場秩序井然。公安部門的同志說:火警中有這樣好的秩序,是從來所沒有的。
階級友愛溫暖人心
在這個近三千人的搶救隊伍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素不相識的。但是,搶救國家財產(chǎn)這一共同的斗爭,把他們緊緊地聯(lián)結起來。
階級友愛溫暖著人們的心。
當有人把身上的棉襖脫下來去堵水龍帶上的漏洞的時候,另一個人就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衣披在他身上。一個工人脫下自己的棉襖披在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的身上;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脫下自己的棉軍衣披在一個學生的身上……
紅旗中學高三(1)班學生徐宏生看到別的同學全身濕透了,就把自己身上的干棉衣脫下來,披在一位同學身上。但是,這位同學哪里肯穿,又把它傳給另一位同學,傳來傳去,沒有一個人肯穿。有人建議:每人輪流穿五分鐘,這才有人接受了。一件棉蘇穿幾分鐘,能保持多少體溫呢?但是,同志間的真掣友愛,卻比任何棉衣更加溫暖。
繼光中學高三(8)班的幾個女學生想到男同學的棉衣都濕透了,就決定給他們送棉衣,路近的女學生回到家里,把自己父親和哥哥多余的棉衣、絨線衫拿來。劉寶珠的家此較遠,回去拿來不及,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件絨線衣和一件背心脫下來。她們按照每個男同學的身材大小,把一件一件的棉衣和絨線衫送到男同學手里。有些男同學從她們手里接過暖和的棉衣時,眼眶里充滿了淚水。
這場戰(zhàn)斗的勝利,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國家財產(chǎn)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使人們在烈火中經(jīng)受了一次鍛煉,經(jīng)受了一次深刻的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教育。正如有的同志說的:“染料雖然染污了我的衣服,但是卻染紅了我的思想,這鮮艷的紅色,將永遠在我思想上放射出光芒!”
從這場戰(zhàn)斗中可以看出,雷鋒所表現(xiàn)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正在無數(shù)人身上茁壯成長。這次救火的勝利,是共產(chǎn)主義精神的又一曲凱歌!
(原載解放日報,本刊略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