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良
國家體委在去年八月中旬分別于哈爾濱、南京和西安三地舉行了全國航模分區(qū)賽。這次比賽項目有三級牽引、三級橡筋、二級自由飛和一、二級無線電遙控航空模型等五個項目。參加單位除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解放軍外,還有西北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南京航空學院、吉林工業(yè)大學和中國人民航空俱樂部等共30個單位,組織比賽的單位派出甲、乙兩隊參加比賽,共有33個代表隊、202名運動員。湖北、青海、寧夏和西藏沒有參加比賽。三個賽區(qū)的團體成績如下:
現在將這次比賽情況綜述如下:
自由飛顯示了良好成績
三級牽引、三級橡筋和二級自由飛三項自由飛行模型是我國基礎較好、技術較高的項目。在這次比賽中,顯示了很好的成績。從比賽中可以看出,所有牽引運動員都重視了上升氣流的研究,已經能初步掌握不同場地的氣流形成規(guī)律,有理論根據,也有實際經驗。有較多的隊采用了大拉力脫鉤和自動進入上升氣流的慣性裝置,有的還練出了能夠隨心所欲,牽著模型到處找氣流的本領。
橡筋模型的規(guī)則沒有改動。這一次共有九個隊得五輪滿分。為了提高性能,不少隊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改變水平尾翼安裝角的機構,能在動力結束后轉入滑翔時,使尾翼安裝角變小,使動力飛行時,不致頭輕拉翻,滑翔時又不致很快下沉。
自由飛模型的動力時間由15秒減少到10秒、而這后面的5秒鐘正是爬高的好時機。開始,有的人擔心規(guī)則太準,不容易出好成績。但在比賽中,河北隊翟洪云卻飛了全部滿分。原來,運動員們針對動力時間減少的情況,大都改用了大馬力的電熱式發(fā)動機,有的隊自制或改制了性能優(yōu)良的發(fā)動機,使模型一出手就嘯叫著箭似地上升。此外,有的隊還加裝了富油停車,使停車干脆;有的利用控時器改變水平尾翼安裝角,并在停車時操縱方向舵。為了爬升快,爭取更大高度,有的隊采用了較小展弦比的機翼,翼型的相對彎度也比較小,下弧線幾乎接近于平直。但這樣做也犧牲了滑翔性能。
無線操縱制提高顯著
兩個無線電操縱項目自59年以來,每年都有比賽,這次成績提高更為顯著。在一級操縱方面,很多隊采用了上海產的660-A型單通道設備,“老式”的電磁鐵執(zhí)行機構,2.5毫升的發(fā)動機和小巧玲瓏的飛機等,飛行成績都很好。有幾個隊自制了比較高級的設備,如單通道比例程式,并選用了5毫升發(fā)動機,能操縱馬力,性能較好。
二級操縱是最引人注意的一個項目,難點也確實較多。在1962年,全國比賽時只有西工大和陜西隊能較好地完成全部動作。當時不少隊還因設備失靈等原因出了一些事故。這次情況卻大不相同。操縱設備基本上過了關,操縱技術也有較大進步,有十幾個隊能做各種動作。北航、山東等的進步更為顯著。發(fā)動機大部分采用8~10毫升,不少隊還加用穩(wěn)壓器和壓力油箱。飛機以下單翼的較多,出現了前三點和線操縱特技似的長條狀副翼,效果很好。在執(zhí)行機構方面,除了氣動式舵機外,采用電機式舵機的隊增加很多。有的還加裝升降微調機構,頗見效果。
賽后綜談
由于三個分區(qū)的氣象條件不同,加上特技動作評分難免稍有出入,不能將各隊的成績比較,但可加以研究和分析。如以得3000分以上的西工大、中國人民航空俱樂部、北航、江蘇、河北、陜西、四川、山東、解放軍、遼寧和河南等十一個隊來看,三項自由飛和一級操縱的成績均較接近,相差比較顯著的是二級操縱,這說明它正是需要共同努力提高的項目。
總的看來,這次比賽顯示了三項自由飛行模型的較普遍的良好技術水平和突飛猛進的無線電操縱技術。也出現了不少新手,如得牽引冠、亞軍的遼寧隊吳家昌(沈陽航空工業(yè)學校學生)和江蘇隊趙級、橡筋冠軍河北隊孟星(保定三中學生)、自由飛冠軍四川隊伍振中等都是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
通過比賽,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處,在自由飛行項目上,表現出臨場經驗不足,對生疏場地的氣流規(guī)律不能很快了解;備機性能掌握差;有些飛機只適合在干燥地區(qū)飛行,一到潮濕地區(qū)就變了形。在無線電操縱項目上,最大的問題是操縱技術還落后于設備及飛機性能,有不少事故是由于操縱錯誤造成的。
這次比賽再一次說明,要提高成績只有多飛,而且要按比賽條件頑強訓練。例如三項自由飛行就應在不同氣候、不同場地經常按比賽要求連飛五輪,只有這樣才能發(fā)現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