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寶 宋文豫
朋友,當你漫步北京街頭時,不是常常會感到一陣陣濃郁的果香襲人嗎?這時,你往四下一瞧,嗬!無論是水果店、冷飲店,還是街上流動的售貨車,甚至路邊的小攤到處都堆滿了琳瑯滿目的水果:鮮紅的蘋果,鵝黃的鴨梨,披滿白霜的紫葡萄多么招人喜愛!這些日子來,首都的人民,誰不是懷著喜悅的心情驚嘆著:“今年的水果真是大豐收呵!”的確,今年北京郊區(qū)人民公社的水果大豐收,每天運往市內(nèi)的水果竟達一百萬斤左右呢!親愛的朋友,當你品味著又香又甜的蘋果和蜜一般的葡萄汁時,一定樂意知殖北京郊區(qū)的水果之鄉(xiāng)的故事吧!
果園話今昔
最近,我們走訪了北京市郊果鄉(xiāng)之一——十三陵人民公社。提起十三陵來,人們并不陌生:1958年,在這里修筑了全國聞名的十三陵水庫,這里有遠近皆知的地下宮殿。如今,十三陵又成了花果滿山的大果園!在東起德陵,西至茂陵的四十平方公里的山地上,有三分之二的面積布滿了林園果樹。這里有杏、桃、梨、蘋果、沙果、香果、葡萄和柿子。去年,十三陵公社共產(chǎn)水果一百六十萬斤。今年預計比去年收成更好。全公社有十二個大隊,果品收入約占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像老君堂大隊、裕陵大隊,果品收入竟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然而,幾年以前,特別是公社化以前,這里的果樹并不很多。遠在日本鬼子占領時期和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敵人修炮樓,要“官柴”,大肆砍伐果樹。裕陵大隊支部書記許祟芳告訴我們,裕陵村原先有五千棵柿子樹,到解放前夕只剩下四千來棵了。那時,這些山上的果樹,幾乎都被地主霸占著。但這么多的果樹他們根本無法進行細致的管理。每年開春,雇上幾個長工,能在每棵果樹根附近刨上幾鎬,就很了不起了。三四月間,他們又蒸幾籠饅頭,給山神爺上供,乞求一個好收成。遇到病蟲災害時,只好燒香求神了。要是碰上嚴重蟲災,這家地主雇些人,趁著黑夜把蟲子轟到另一家地主果園里去。于是地主之間又常常為此干超仗來。就這樣,一大片一大片的花果山就被地主老爺們糟蹋了。
解放以后,果農(nóng)雖然翻了身,但仍未完全擺脫窮困的“命運”。一家一戶單干的果農(nóng),力量單薄,更談不上技術管理。果樹不是遇到病蟲害,就是歇枝不掛果,收成總不太好。所以這里曾流行這樣的山歌:“黑山頭,水不流,年年盼望不得收?!迸级龅截S年,果子大批地成熟了,但一家一戶人力有限,收摘不下來。就是收摘下的果子,也常常來不及運出去。那時,山路崎嶇,用毛驢馱果子到北京,要走一天一夜多,往返一次就得三天。好容易用毛驢把柿子馱運到城里,收購水果的私商,又故意壓低價錢,一馱柿子(一百八十多斤)只能賣二三元,換不回二斗小米。要是遇到連綿的秋雨,就眼睜睜地看著大批果子爛掉。
1956年合作化后,組織起來的農(nóng)民,齊心協(xié)力修建了公路,社社添置了膠輪大車,再也不用毛驢馱運果子了。供銷社開始有組織地收購農(nóng)業(yè)社里的水果,再也不必擔心私商搗鬼了。各社也開始采用了給果樹刮皮、涂白等新技術。果樹的病蟲害減少了,產(chǎn)量也逐漸增加。但是果品的顯著增產(chǎn)還是公社化以后的事。
人民公社化以后,由于公社強有力的領導,許多行之有效的新技術都逐漸推廣開來。過去,這里的果樹從來沒剪過校,果農(nóng)們也不懂得剪枝技術。遇到病蟲害時多半用些土辦法,不懂得、也沒有力量買那樣多噴霧器和農(nóng)藥來進行大面積的藥物防治。1958年,公社請上級派了技術員,到社里傳授剪枝等新技術。在澗頭村、裕陵村試剪幾棵以后,果子果然獲得了豐收。接著公社就辦了剪枝技術訓練班,從各隊調(diào)來老果農(nóng)和知識青年,由技術員進行現(xiàn)場傳授。老果農(nóng)對剪枝特別信服。林業(yè)隊副隊長許祟佑腰里經(jīng)常揣著大剪刀,逢人便說:“果樹剪枝就跟婦女梳頭一樣,不剪就亂了,咋能多結果子!”于是,新技術在全公社普
遍開了花,隊隊的果樹普遍進行剪枝。這樣一來,歇枝的現(xiàn)象大為減少,樹枝上年年都掛滿了豐碩的果子。公社化后,有了更大的經(jīng)濟力量,社里又購置了大量的噴霧器。如今,各隊都能普遍及時地給果樹噴灑藥物,有病治病,有蟲殺蟲,果樹的病蟲災害也減輕了。此外,公社還推行了多松土、施化肥等新措施。所有這一切,使得果樹越長越旺,果子越結越多。今年裕陵大隊果子的產(chǎn)量達到三十多萬斤,比公社化前提高了50%。公社還購買了兩部大卡車,哪個生產(chǎn)隊的果子大批成熟了,就調(diào)到那里幫助運輸;一天往返北京三次,能拉一萬五千斤水果。這樣,新鮮的水果就及時暢銷出去了。
公社化后,許多幾十年上百年的老果樹也重新恢復了青春。當許崇芳同志陪我們走進柿子樹林時,只見棵棵柿子樹都被累累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其中一棵又粗又大的柿子樹,茂密的樹枝掛滿了果實,像一柄巨傘似地復蓋下來。我們驚奇地問道:“這棵樹結了八九百個柿子吧,它有多大年紀了?”許祟芳笑著說:“柿子樹的壽命最長,這棵樹起碼有一百來年了。土改以前是地主的,那時每年最多能掛五六百個柿子。到了咱們手里,就一年比一年掛得多;特別是公社化以后,進行了剪枝、噴藥,掛得就更多了。去年,這棵樹就掛了一千一百多個柿子。今年,我看摘一千三百個柿子沒問題?!甭犓@么一講,我們不禁望著這棵樹直出神;這時忽然發(fā)現(xiàn)在交錯縱橫的枝丫之間都有葛藤纏著,不知是什么緣故。許祟芳告訴我們,因為柿子掛得多。不用繩子綁系起來,秋風一刮,樹枝容易折斷。從公社化以來就開始綁柿子樹了,每年買繩子就得花二百多元。不過,今年七月間,生產(chǎn)隊里二十幾個青年人出了大力。他們翻山越嶺,攀登上高山的陰坡,砍了三百多斤葛藤。緊接著又突擊了七八天,把全隊四千多棵柿子樹都綁得結結實實。即使秋風大作,也是萬無一失!
我們走出古老的柿子林,遠遠就望見一片郁郁蔥蔥的蘋果林;附近幾個山頭的山腰、山坡,也都是一片翠綠。許崇芳指點這些山頭說:“過去這里全是些荒山坡。這些果樹都是1958年以來栽種的,今年都開始結果了。你聽,社員們哼的山歌!”從不遠處傳來了歡愉的歌聲:“青山頭,水汪流,幸福的日子開了頭!……”
是??!幸福的日子已經(jīng)開了頭。裕陵村的七十戶人家在解放前有三分之一出外逃荒,而如今有五十多戶在信用社中有存款,平均兩戶有一個礦石收音機,每三戶就有一輛自行車。光今年就蓋了十五間嶄新的磚瓦房。去年,社員平均收入七百元,最高的竟達一千三百元呢!而面前這一座座新建的果園,不是像征著更幸福的日子也正向他們招手了嗎?
水蜜桃的啟示
走出柿子林不久我們便進入茂陵大隊的一片桃林。蜜桃已經(jīng)摘了,綠油油的葉子迎風抖動。李德如等幾個大隊干部和老農(nóng),正在觀察桃林,規(guī)劃今年秋后栽種果樹的事兒。
茂陵大隊能產(chǎn)水蜜桃,這可真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成果。他們開始栽種水蜜桃,是在人民公社成立后不久的1958年。
林業(yè)隊副隊長、共產(chǎn)黨員李文生是個有經(jīng)驗的老果農(nóng)。那時候,他每逢到北京去送水果,看到別的公社出產(chǎn)的水蜜桃,總是非常羨慕;心想,如今大躍進,為什么我們公社不能種點試試?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隊里的干部和社員。在大躍進的時代,誰沒有一顆躍進的雄心?大家莫不拍手贊成。公社立即從國營農(nóng)場苗圃買進了水蜜桃的樹苗。這一年,他們就試種了一百五十棵。在李文生老漢的精心培育下,1959年居然全部抽芽成活了。于是,又栽了兩百棵。桃樹三年掛果,到了1961年的秋天,茂陵大隊破天荒地第一次收摘了水蜜桃。
茂陵大隊生產(chǎn)的第一批水蜜桃,立即在青年人心里引起很大的震動。在一次基于民兵會議上,黨支部書記李德如說:“人家李文生老漢這樣大的年紀,還能領頭栽下這么多的桃樹。咱們這些年青人為什么不能把那荒涼的干旱河岸也栽上水蜜桃呢?年青的共產(chǎn)黨員高保生說:“是??!人家老一輩人為咱們栽下果樹,咱們也得給后代種上果樹??!”民兵隊長李長生嚷道:“對呀!我看咱們就搞個民兵果園吧!”“咱們還要幫助每家社員的院里都栽上桃樹,將來吃起桃來該多方便啊”……
青年人嘛,說干就干。他們立即分頭去買樹苗,準備山鎬等工具。戰(zhàn)斗開始了。十八名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掄起山鎬,在干旱河岸上刨起樹坑來。李文生老漢聽到這消息,笑得合不攏嘴,連聲說:“好,好,你們青年人也為后代栽樹,好極了。咱們是得這樣干!”他也親自來到工地上,到處奔跑著給小伙子們當技術指導。干旱河岸上盡是些老樹根子、鵝卵石,鎬頭下去,火星直冒。小伙子們手上的虎口震裂了,還是不停地揮舞著山鎬,誰也不肯罷休。就這樣,他們一股勁刨了三天,終于挖成了四百五十個直徑三尺、深二尺半的樹坑。有些樹坑盡是些沙土、石子,他們又從好幾里地以外運來黃土墊上。
栽樹苗那天最吃力的活是到一里多地以外去擔水。支部書記李德如也擔著水桶來了。小伙子李德倉一見,勁頭更大了,擔著水走起來簡直是一溜風。這一
天,他一個人就挑了二十一擔。桃樹栽完了,李德倉的肩膀也壓腫了??墒?,第二天還得給每窩樹苗補上一擔水,才能栽活。李德倉就在肩上墊一個布墊,一天又挑了二十四擔。
社員們看到這些虎虎勢勢的小伙子們,誰不暗暗地翹大姆指!飼養(yǎng)員李長存老漢說:“年青人干得好。咱們這山溝就是缺蜜桃,你們干的可是子孫萬代的事兒??!果農(nóng)李長明老漢也興高彩烈地說:“眼看著這一片片千年的沙灘都得變成花果灘!家家戶戶都是桃李滿院啦!
公社化這四年來,茂陵大隊一共栽了八百多棵水蜜桃樹。這些樹去年已經(jīng)開始結果。今秋已收摘一千多斤水蜜桃,全部運往北京。社員們自豪地說:“咱茂陵也有了大蜜桃,這可是人民公社化后的新品種,是勝利果?!薄斑@回也該讓首都人民嘗嘗咱十三陵公社的大蜜桃啦!”
談完了水蜜桃的故事,支書李德如又興致勃勃地拉我們?nèi)タ刺伊峙赃吀珊岛影兜目盏?,他滿懷信心地說:“等到十一月上旬,場光地凈之后,我們要出動三十幾個人,大干它一個月,把干旱河兩岸全都栽滿果樹,種上一千二百棵核桃、二百棵杏!”
從他們種水蜜桃的那股闖勁看來,誰能不深信李德如的這個規(guī)劃一定會付諸實現(xiàn)呢!
讓首都人民嘗嘗十三陵的“玫瑰香”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路過長陵大隊。只見東山腳下,一片綠油油的葡萄藤,一串串珍珠般的葡萄,在夕陽的余暉中顯得格外耀眼。這便是有名的珍貴品種“玫瑰香。北京市場上的這種葡萄,多半來自“四季青和“十三陵”這兩個公社。特別使十三陵公社社員引以自豪的是,在大躍進、公社化以前,他們從來沒有種過葡萄。
公社化那年,長陵大隊的社員們說:“咱們十三陵啊,什么果子都有了,可就是還缺一樣——葡萄。能不能種點試試?可巧,那年北京農(nóng)校的師生來到長陵大隊參加勞動。社員們便向他們述說了這一心愿。農(nóng)校師生立刻大力支持,給他們找來了三百棵葡萄秧,并跟社員們一起開了荒地、草坡,栽種上了。
農(nóng)校的師生在這里勞動了三個月后離開了??墒窃韵碌钠咸疡R上得有專人管理。當時大隊長杜順就想起了“老積極——李永富。自從組織林業(yè)隊時起,李永富就是頭一名果樹迷。這回,從栽上葡萄起,沒有一天他不往葡萄園里跑的,叫他負責管理葡萄一定能成!
李永富今年五十六歲了,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果農(nóng);但就是沒種過葡萄。當他接受了這個任務后,困難也就跟著來了。
正當綠秧在東山腳下的葡萄園里成長起來的時候,誰知就遇到了天旱。要澆吧?沒有水。長陵村只有一眼井,遇到天旱,人們吃水都比較緊張,哪有那么多水澆葡萄!李永富發(fā)愁了。就在這東山坡上,他往東走一趟,往西走一趟地想主意。有一天夜間,他躺在炕上尋思著:村東幾個大山哪個山頭雨季時流過的水最多?哪個山有過泉眼?他翻來復去地想著,后來索性坐了起來。忽然他想到東山梁股上在1957年曾經(jīng)流過泉水。
第二天一早,他就忽忽忙忙奔上東山坡。在一個小山腰下邊,果然一股小山泉水嘟嘟地在往外流。李老漢好不高興!如果把這泉眼開大一點,再挖個蓄水池,把水積起來,不就能澆葡萄了嗎?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隊干部。
隊干部說:“好主意呀,這件事就由您辦吧!”隊里的一伙青年人聽說要挖蓄水池給葡萄澆水,便紛紛報名參加。團支書趙明組織了二十來名青年,在李永富親自帶領下,用了三天時間,便把泉眼擴大了,又挖好了一個一丈多長、四尺多深的蓄水池。水源有了,可是還得用人來擔水呀!能不能自流灌溉呢?李永富就在這盤山道上,一次又一次地測量。當隊里要組織人力開渠時,青年人都積極報名參加。共青團員劉悅鳳和胡悅鳳是剛回鄉(xiāng)參加生產(chǎn)的學生,上次挖蓄水池,她們沒趕上,這回她倆悄悄地商量好要搶個先。
第二天大清早,隊里還沒打集合鐘,兩個姑娘早就扛著山鎬來到了工地。
三月,春寒料峭,但為了開渠澆葡萄,她們脫下絨衣,掄起山鎬;鎬尖落在青石頭上,火星四濺。手起泡了,腰也酸了,口也渴了。但是,她們看到李永富這么大的年紀照樣干勁沖天,再想到那“玫瑰香”的美味,勁也就越來越大了。二十多個青壯年大干了四天,一條三百來米長的支渠終于勝利地完成了。幾天以后,清清的水就“嘩嘩地流進了葡萄園。
葡萄秧很快地長起來了。李老漢整天不離葡萄園,追肥、鋤草、松土,忙個不停。社員們一走進葡萄園就要嚷嚷:“什么時候能吃上你的葡萄?”“用不了幾年!”李老漢信心百倍地回答著。“等長出了葡萄,你的心也熬碎了!”社員們都不自禁地稱贊他。
哪知,沒過多久,葡萄葉慢慢由綠變黃,生病了。李永富非常著急心想這是公社化后的珍品,說什么也不能讓它出毛病。他就跑到南口農(nóng)場,打聽怎樣防治?;貋硪院?,就買了硫酸銅,又找石灰,趕著配藥。配藥要用水桶,隊里一時騰不開,他就往家里去拿水桶。老伴不讓使,說:“你弄了藥,還怎么挑水吃呀!”
“咳,葡萄樹壞了,還怎么收葡萄呀!”
一連打了幾次藥,葡萄葉子才緩過來。接著,他又到南口、南苑等地的國營農(nóng)場的葡萄園去參觀,學習技術。慢慢地,李老漢終究能跟葡萄“說上話”了。比如,一看秧子就知道該不該澆水;一看葉子,就知道有沒有毛病。
這幾年,李永富一邊管理,一邊培育。現(xiàn)在,全大隊的葡萄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二千三百多棵,去年第一次收秧。就摘了兩千多斤葡萄。而今年更是豐收了,產(chǎn)量達到了五千多斤,比去年增加一倍!當公社的大卡車滿載葡萄駛往北京時,社員們真是說不出的高興。他們充滿豪情地說:“讓首都人民嘗嘗這公社果吧!”
四年來,十三陵人民公社正以巨人的步伐向前邁進。光從果品來看,1957年共有果樹十九萬多棵,而公社化以后,新栽的各種果樹就有五萬六千多棵。此外還新栽了葡萄五千多株。1958年以來新種的蜜桃蘋果、葡萄等新品種,也都已經(jīng)摘果供應北京市場了。轉(zhuǎn)眼,又是紅柿滿山收摘柿子的大忙季節(jié)了。今年可產(chǎn)柿子一百六十萬斤。
今秋,供銷社原計劃收購核桃一萬二千多斤,但社員們?yōu)榱俗屖锥既嗣穸鄧L嘗十三陵的核桃,現(xiàn)在已經(jīng)交售了二萬四千斤,超過了原計劃一倍。
十三陵公社的社員們,就是這樣齊心協(xié)力,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為首都人民精心栽培了越來越多的果樹,讓果樹掛上了越來越多的水果;同時,使公社的集體經(jīng)濟更加鞏固壯大,也使社員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富裕。今秋,社員們干勁十足,收完了柿子以后,要掀起一個建造果園的高潮。他們滿懷信心地說:“我們不僅要讓首都人民吃到更多的水果,還要讓其他省市的人民也嘗到咱們十三陵公社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