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春
我班就“為什么有些人看過王若飛在獄中等革命故事后只能激動一時,而不能貫徹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這一問題,采用了自由漫談、暢所欲言的方式開展了討論。同志們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談出了自已的看法和想法。歸結起來,大概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不少同志認為:看過革命故事能引起很大的激動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因為有些革命英雄的形象和事跡確實太感動人了,而且善于激動也是青年人的一個特點。但是,為什么只能激動一時,而不能貫徹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呢?
首先,是因為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條件也不同了。
有些同志說,革命前輩處在無產階級受壓迫、受剝削的黑暗時代里,為了自己的生活,他們不得不起來同敵人展開你死我活的斗爭,在斗爭中創(chuàng)造出了英雄事跡。而今天呢,我們誰也不受壓迫、剝削了,因此,也沒有那種必要了。
也有些同志說,在看“甲午海戰(zhàn)”時,看到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非常憤恨;在看電影“庫茲別依”時,看到他的那種英勇行動,感動得流下眼淚,回到宿舍后,也還激動得不能入睡。同時還想:“要是在那種時代里,在那個場合下,我也一定拿起槍炮,把帝國主義趕出去;一旦戰(zhàn)爭在祖國的土地上爆發(fā),我也能象庫茲別依那樣,舉起戰(zhàn)刀,沖在最前,也能當個英雄……”但是第二天一起來,又換了一個世界,風平浪靜,沒有敵人的包圍,也沒有嚴刑拷打,投入學習,就沒有在戰(zhàn)斗中那樣得勁,精神一疲乏,什么激動也無影大蹤了。
其次,有些同志認為,我們根本不能與革命英雄相比,他們是偉大的人,他們從事的事業(yè)是偉大的事業(yè),跟他們一比,覺得自己太渺小了。既然自己干不出那樣偉大的事業(yè),又何必那么去干呢?當激動時這樣一想,勁又松了下來。心想,等我以后干大事業(yè)的時候,再好好地干一番吧!因此,有時被英雄的事跡所鼓舞,原來打算從明天起也出色地干它一下,但第二天一起來,又沒有那股勁了。于是又改變了決定,從明天再開始吧!明天又一個明天,后來又什么都忘得干干凈凈了,結果還是老一套。
再次,有的同志認為理論上容易認識,但是實際行動起來,可不是那么簡單。在理論上,誰都有一套。但一碰到實際問題時,又不能那樣想了??催^許多革命故事,看到革命英雄不惜犧牲的動人事跡,理論上也都認為他們確實偉大,確實了不起,應該向他們學習,但是再一想,假如真的要我犧牲,我還年青青的,未免太可惜了。學習上也是如此,理論上認為黨對我們這樣關懷培養(yǎng),給了我們上大學的機會,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但是在實際的學習中,要真正搞通每一個問題,也是困難重重,非常艱苦的。天天都這樣,怎能吃得消呢?
還有的同志認為,過去的革命者在對敵斗爭中,一個人不注意,就會對革命造成很大損失。而今天在和平環(huán)境中,比我能干的人還多的是。我一個人學得再好,也不能解決整個國家的問題。一個人學得不好,也沒有什么關系。同時,今天的學習,也不象過去的你死我活的對敵斗爭那樣嚴重,因此,要求也就不必那樣嚴格了。
也還有同志認為,學習革命故事的效果如何與各個人的性格有關。有些人喜歡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有些人卻不然。所以看過革命英雄故事后,雖然激動了一時,但是一想:英雄是英雄,是別人家,我有我的性格。青山好改,本性難移。根本不能千篇一律,何必裝模作樣去模仿別人呢?
最后,有的同志還提出了學習和貫徹革命者的革命精神的方法。他認為,看到革命故事后都能激動一時,在激動時干勁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最好是經??锤锩适?,經常激動,這樣,我們的干勁就能長久地持續(xù)下去。
對以上的問題,我們班還正在開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