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謙
袁家坪同志認為,要解決徐進同志的問題,只有改變社會現狀,沒有物質待遇上的平等,思想教育是徒勞無益的。這個結論未免下得過于武斷,也未免把今天青年的覺悟估計得太低了。
的確,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里,還不能做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由于工作性質的不同而帶來的物質待遇上的差別是存在的,你要說它是不平等也可以。但是這種差別,不僅今天存在,今后若干年也還要存在,這是我們現在社會的客觀規(guī)律所決定的,不是由那個人主觀地
制造出來或能夠立即改變的。
其實,問題的主要一面是徐進和袁家坪等同志怎樣對待這個客觀事實。要求改變現狀,提高生活本來是我們革命的目的。但是怎樣去改變現狀呢?如果是出于一種對革命的愛,對人民的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那么應該是一種充滿熱情,滿懷信心,群策群力,兢兢業(yè)業(yè)地去建設社會主義,以求從根本上改變現狀,但是徐進和袁家坪同志不是這樣想,他們的著眼點不是在如何繼續(xù)努力。從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利益著想,而是在打算我現在如何能得到高的地位,多的待遇,他們看上了“專家”“教授”的物質生活,最好現在也和他們一樣,要不就來一個“甲加乙用二除”,從專家、教授那兒去分一點,大家都一樣,這樣他們就惹來許多煩惱 。所以他們總是埋怨好的工作條件總是挨不到自己頭上好的命運總和自己作對;而對那為數不多的高級知識分子的“地位”“待遇”羨慕不已或大為不平 ;過去在革命中有過一些貢獻的人會說:“我種的樹,怎么叫你乘涼,真是豈有此理!”沒有功勞的人,也會不知足的說“我也是人,你也是人,為什么你偏要比我高呢?為什么不派我到蘇聯去留學,要不我也不就成為專家了嗎?”這就是他們思想的實質,他們并不是希望大家都生活得很美好,而只是因為“我比有些人過得差?!?/p>
所以我認為,盡管現實生活中還存在某些缺陷,但整日怨天尤人的同志,主要的應該從自己思想上去解決。如果真的是客觀現狀不改變,就不能解決徐進的思想問題,那么,我們就很難理解在我們國家中千千萬萬的無名英雄,他們的確物質條件也許比徐進同志還要差,地位還要低,但他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是傻瓜,吃了虧。他們經常想到的是集體,而不是自己,是事業(yè),而不是地位和享受,正因為這樣,他們受得住委屈,經得起考驗;既能做有名英雄,也能做無名英雄。我想,如果不從思想教育去解決徐進同志的問題,即使他有朝一日當了“專家”“教授”,他又會得隴望蜀的,因為物質上的欲望是永遠也填不滿的。
這些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但要做到,卻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