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吹
讀完了“瑪莎的青春”,好久沒肯把書放開去,顯然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給自己帶來了難忘的印象,因而心像弓弦似的緊繃著,同時也還不停地在激動著。
這篇中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蘇聯(lián)的一個女大學生,從她在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年代里的各方面生活中,寫出了她思想品質(zhì)成長的道路?,斏那啻菏枪廨x的。而圍繞在這個中心人物四周的,不論是老一輩的或者同一代的,也不論是女的或者男的,都是品質(zhì)高貴的人,對祖國無限忠誠,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為了保衛(wèi)和建設融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而貢獻出自已全部的力量。
一九三九年,瑪莎從十年制學校畢業(yè)后進入了師范大學文學科,那時她已經(jīng)十七歲了,卻還決不定將來干哪行職業(yè);而很多十年級生在畢業(yè)前就堅決地選定了自己前進的道路:地質(zhì)探測家、工程師、醫(yī)生、天文學家、教師等等光輝的崇高的職業(yè)。
“當教師?”瑪莎一想起來就會覺得害怕?!斑@個職業(yè)總顯得有點庸庸碌碌,一年,二年,三年,甚至十年,接連不斷地在班上重復講著:普希金什么時候出生的?什么是主詞?……”因此她的念文學,不是為了將來當教師的業(yè)務學習的準備,只因為文學——“在文字中重新創(chuàng)造生活的藝術(shù),學習這種藝術(shù),接近這種藝術(shù):這是令人無法遏止地問往的”。
瑪莎只是從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從個人的理想和前途出發(fā),了望著自己幸福生活的遠景。卻沒考慮到個人的命運正聯(lián)系在國家的命運上面,而集體的利益中正有一份個人的利益在里面。
但是,瑪莎并不是一個壞學生。你瞧,她在星期日義務勞動爬上車皮卸木材的事,就夠證明她是個熱愛祖國的女青年。她聽得教學實習指導員妮古拉也芙娜談到“敵人的進攻在整個前線都被阻住了,”她就反駁著:“難道只是阻止了進攻嗎?在莫斯科附近他們被打退了許多公里,而且損失慘重呢。”你能說她不關(guān)心國家的命運嗎?
瑪莎有她自覺的基礎,她遲早必然會認清她所應該走的道路,那就是她從前曾經(jīng)說過的:“是的……我必須到更需要的地方去?!?/p>
瑪莎終于在思想上認識到“教育事業(yè)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并且進一步意識到“創(chuàng)造真正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這樣,事實得到證明:瑪莎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因為沒有經(jīng)驗,既忘了點名,又把課文進行得太快,提早十分鐘趕完了計劃,盡管竭力想辦法,還是不能不早了六分鐘退課。
但是,瑪莎是認真?zhèn)湔n的。正像教學實習指導員在討論她的上課時所說的:“如果教師在家里備課的時候,受到思想和感情的激動,孩子們就會在班上反應出來。如果教師冷冰冰地、空空如也地到教室里來,我的天,那可就多么枯燥無味??!孩子們所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這一切都從教師身上來的!”
這堂課雖然早退了六分鐘,但在學生們來說,對課文全都搞清楚了,而且班上的空氣那樣活潑?,斏诠ぷ鲗嵺`中深深地體會到:“珍惜自己內(nèi)心的那朵火花吧!如果它不在心里燃燒,就不能點燃別人。”
在認識了自己過去的錯誤以后,勇敢地坦白地改正過來,瑪莎就是這樣的好青年。她在當天晚上寫信給她的姨媽:“……做一個教師是枯燥無味的,波莉雅姨媽,看來我是錯了?!?/p>
不過,成功的道路上從來不會是沒有困難的。譬如登山、譬如航海,總會有石塊絆著你的腳,總會碰上逆風阻滯你的行程,然而這些都是給你的鍛煉與考驗,看你能不能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踏實地克服接連而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才能登上高峰,才能揚起風帆勝利地進港。
瑪莎以為“只要路上第一步!——就已經(jīng)跨上了?!边@想法是急躁的、也是簡單的。所以在她正式開始了教師生活、一年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她想過:“直到現(xiàn)在,我差不多每天都還要碰到一些困難。”因而不自禁地向姨媽訴苦:“我看不見盡頭。“
但是這個數(shù)十年如一日、忠實于自己崗位工作而獲得列寧勛章的女教師姨媽卻回答她:“我們的工作沒有盡頭。這樣正好。爬上一個山頭——才看見前面還有更高的山?!边@使瑪莎認識到每一個困難的日子,每一個困難的事件,都是向前邁進的一小步,一里地,積了無數(shù)的一小步、無數(shù)的一里地,就踏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來。
在那些艱難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的日子里,瑪莎所碰到的還不只是學習上和工作上的困難。父親死了,為了他愛國的熱情和強度的工作勞動;母親病了,為了她在戰(zhàn)時的奔波和營養(yǎng)的不足;自己心頭的煩惱,為了在愛情的湖里掀起了風波?!撬词乖谧罾щy的時候,也決心堅持下去。“如果你的祖國不能堅守住自己的陣地,這個世界將會變成怎么樣呢?”作戰(zhàn)不一定在前線,和法西斯匪徒的戰(zhàn)斗,也還需要武裝頭腦,要教育、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接班人。一切為了將來!
姨媽拿給她看的日記簿里,寫著阿爾卡基想出了的一句格言:“幸福時要忠實,患難時要忠實,歡宴時要忠實,戰(zhàn)斗時要忠實?!彼恢挂淮斡忠淮蔚胤x那本小冊子,小心地把這一頁頁發(fā)黃了的日記簿藏到書包里,心頭老惦掛著:“父輩的青春呵!”“多久以前他們就開始爭取今天這樣的日子了呵!”
當瑪莎搞得心力俱瘁而病倒了時,在休養(yǎng)一些日子以后,沒有等到醫(yī)生的準許,就走出門去工作,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她不是在家里待不住,或者,是因為孤寂苦悶,而是為了記掛著她的那些六年級生,黨和政府把一個多么巨大的責任和重要的工作交給了她,她要努力擔負起來。
瑪莎的青春是光輝的。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在事業(yè)上的成功是只依靠自己的奮斗和決心,單槍匹馬地,就能夠獲得輝煌的成就的。恰恰相反,瑪莎若不是有姨媽親切地思想指導和工作榜樣,若不是有朋友謝爾蓋的為國準備獻出自己生命的英勇戰(zhàn)斗的鼓勵,若不是有老師瓦列金教授的正確的指點和同學烏斯科夫的時時幫助和督促,以及其他許多崇高的人對她的影響和支持,瑪莎盡管怎樣懷有美好的理想、怎樣重視自己的前途,究竟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很難說的。也正因為瑪莎能夠聽取人家的批評,虛心接受意見,才能夠在自覺的基礎上得到別人的幫助而各方面逐漸提高,首先扭轉(zhuǎn)了學習落后的形勢,然后對生活和工作有了清楚的認識,“渴望起在那邊等待著她的那種艱苦的、獨立的、成人的生活來了?!倍矣X得:“她不是獨自一個人——仿佛有寬厚而又嚴厲的朋友同她并肩前進?!?/p>
現(xiàn)在,瑪沙喜愛學校里的一切:充滿著陽光和嘈雜聲的走廊,接著畫片和偉人像的墻壁;在自己的教室里,坐滿了她所愛護的活潑而勇敢的孩子們,她和他們在一起,用了喜悅的眼光,看他們也爭吵、也友好、也在成長。而在教師休息室里,還能在談論教學的情況和工作的困難中、在那些堅毅而勤勉又愉快的女友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因為誰也不跨耀自己的成就,卻誰也關(guān)懷誰的工作,大家所談的話題絕大部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怎樣更好地為國家服務。
瑪莎正像是一個登山的旅行者:穿過了灌木叢林,越過了亂石碎磚,氣喘吁吁地只覺得攀登吃力,山路難行,只看到腳尖抵著峭坡陡壁,沒注意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上升,待到走到一個平坦的開闊的地方,回頭一望,哦,自己已經(jīng)在山上了。——不過,行百里者半九十,登上最高峰,還要加把勁、出身汗呢。
她仿佛前后判若兩人,甚至自己正沉浸在為苦痛所煎熬的愛情漩渦里,目睹同學的戀愛成功而跑開去,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能夠不屈地、豪邁地自己問自己:“難道世界上就真的只剩下你一個人了嗎?”回答是:不,她還有著學校。
這個女青年的形象,真是令人可愛極了。讀者隨著她前進的腳印,情不自禁地像對自己的嫡親姊妹一樣關(guān)心著她的命運,一直到她接到從戰(zhàn)地寄來的她的強使自己不去想他、可是總還想到他的米佳的來信帶給了她的幸福時,緊強的心弦才算松弛下來,但是還是忘不了她——這青春的閃耀的光輝呵!
這是作品最動人的、也是最有教育意義的描繪。
在我們偉大祖國的遼闊的士地上,青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經(jīng)濟的和文化的戰(zhàn)線上,他們也是閃耀著青春的光輝,光芒四射的。而在文化建設崗位上,青年教師中也有不少像在“瑪莎的青春”中所描寫的一些優(yōu)秀教師,正在夙興夜寐、不辭勞累地培養(yǎng)新生的一代成為社會主義新人。他們的工作的積極性,帶來了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使教學工作成為是一種藝術(shù),使自己成為一個先進的模范教師,這些同志是值得敬愛的,正像我們敬愛瑪莎一樣。
“忠于職責!”讓每一個青年在自己工作崗位上隨時隨地記得這句話。
“瑪莎的青春”這一本書,對于青年們來說,是一本有啟發(fā)、有幫助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