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方
一
在談到友誼問題的時候,有的青年覺得要夠得上稱做朋友,就應該對朋友“忠誠”,即使朋友有了錯誤,做了違背人民利益的事,也應該“隱惡揚善”,替他掩飾。就應該遇事不問是非,一律站在朋友方面,去“打抱不平”,“誰跟我的朋友過不去,我就同他勢不兩立”。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算是與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才算是為朋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才算講“義氣”。在這種看法的支配下,甚至有人說:流氓也是講義氣的。你看,馬小彥在監(jiān)獄里,還不肯招認出流氓組織,把一切罪行都拉到自己的頭上。馬小彥腐化陷落了。但在這一點上,總算還不錯呵!
顯然,這種把盲目“忠誠”于朋友的行為,當作“義氣”,是極為荒謬的,如果。不加以澄清,那是很危險的。因為,它將導致我們背離真理。去講“小忠小信”,障礙同志間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開展!破壞友誼的崇高原則。其結(jié)果,不但損害了集體利益,而個人也有受騙上當,被壞人引上歧途的可能。
二
究竟什么是“義氣”呢?古語說,“義者,正義也”、“仗正道曰義”,在過去的年代里,人們是常把那些正義的行為,仗正道的行為稱做有“義氣”的。但是什么是“正義”,是“仗正道”呢?在剝削階級和勞動人民中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在勞動人民看來是正義的行為,是仗正道的行為,在剝削階級看來卻是不義的行為。有些在勞動人民看來是罪惡的行為,而剝削階級卻認為是非常正義的。
自古以來,在人民心目中,總是把義氣同正直無私、嫉惡如仇、扶危濟困、反抗強權、忠誠相助、恪守信用、舍己為人等美德聯(lián)系在一起的?!傲x氣”的含意通常是指被壓迫者團結(jié)一致反抗壓迫者的一種英雄氣概。在過去的時代里,義氣這兩個字眼,對于團結(jié)人民進行反壓迫的斗爭是有著一定的意義的。流傳至今的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小說、戲曲、神話、歌謠、詩篇以及民間故事中,熱情地歌頌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患難同濟,生死與共”的崇尚義氣的英雄好漢,潮笑那種膽小怕事,見死不救,棄朋友於災難中的利己主義者,痛斥那種賣友求榮的不義之人。當我們在“水滸傳”中看到魯智深把惡戰(zhàn)“鎮(zhèn)關西”拳打在地并踏上一雙足的時候,當我們在舞臺上看到宋士杰(京劇“四進士”中專愛打抱不平的老翁)在公堂上大義凜然地揭發(fā)贓官罪行的時候,禁不住拍手稱快,這正是反映人民群眾對正義與非正義的愛憎分明的情感。
可是,過去封建的統(tǒng)治者,為著鞏固自己的階級地位,常常故意把“義氣”曲解為奴才式的忠誠,利用“義氣”作為他們駕馭臣屬,豢養(yǎng)爪牙的手段。舊小說“彭公案”中把對一姓王朝一家之主盡了奴才式的黃大霸式的人物,當作“義俠”來歌頌,即是一例。目前某些不法的資產(chǎn)階級分子以及社會上的各種腐朽勢力,為了抵抗社會主張改造,在利用金錢色情腐蝕青年工人的同時,也常常采取“講義氣”“交朋友”的手段,以小恩小惠籠絡工人,模糊工人同志的階級意識,一步步地把他們拖入罪惡和痛苦的泥坑。某些封建會門、流氓盜竊的集團也往往利用義氣作為鞏固內(nèi)部欺騙群眾的“法寶”,他們訂立密約,拈香結(jié)拜,飲血為盟,說什么“不求同生,
但求同死”,哄騙以至協(xié)逼他的同夥,寧死不瀉露秘密,不牽累朋友。由此可見,原本是一個種美德的義氣行為,卻被反動腐朽的階級孰瀆了,變成了與原來面目完全不同的東西。
某些青年所以把那種對朋友盲目忠誠的行為叫做“義氣”,正是由于他們在這種錯綜復雜的情況面前,不能明辨是非,為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應該指出:決定一種行為是義還是不義,就要考察這種行為是有利于人民,還是有損于人民,是為了個人,還是為了群眾,是為了小集團,還是為了國家民族,是推動歷史的前進,還是障礙著歷史的前進。我們之所以稱頌梁山好漢的義氣行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是農(nóng)民起義的英雄,而在人民政權統(tǒng)治下的今天,為非作惡的封建道門、盜竊、騙子、流氓的集團,是人民的公敵和社會主義的公敵,這樣的社會敗類,根本就談不上什么“義”,對他們的寬容包庇,也正是對人民的殘忍。馬小彥以及某些流氓,不肯向政府供出流氓組織,只不過是證明他中毒太深,執(zhí)迷不悟,乃至企圖繼續(xù)作惡,與人民為敵。對于那些破壞社會主義發(fā)行改造的不法資本家,他們破壞社會主義改造就是不義的行為,不管他們對你如何“好”,不管他們是你的親戚還是你的朋友,只有徹底揭露他們,那才是大仁大義的行為。
三
一個真正懂得友誼的人,決不是盲目忠誠于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奴才。
大家知道黑旋風李逵是正直無私,嫉惡如仇的梁山好漢,他在鬧江州劫法場的千軍萬馬中拚死救出了宋江的性命,和宋江結(jié)成了患難與共的兄弟。以后他奉宋江之命至沂縣探糧,臨行時,宋江告誡他不可飲酒誤事。他下山路過杏花村酒店,該店的主人王林和女兒滿堂嬌與李逵相熟,請李逵到店中敘談,并煮酒相待。李逵一時高興,無意中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但頓時記起宋江的囑咐,即時放下酒杯,辭別王林父女,繼續(xù)趕路。李逵在歸途中又路過杏花村酒店,這時他聽說宋江搶走了杏花村酒店主人王林的女兒滿堂嬌,李逵怒不可遏,就在王林酒店,痛飲一番?;氐缴秸车剐狱S旗,大鬧忠義堂,逼宋江下山到王林處當面對質(zhì)。直到弄清楚了搶走滿堂嬌的不是宋江,而是盤剝租稅,囤積糧米的惡霸曹登龍;李逵才痛悔自己的魯奔行為,到忠義堂負荊請罪。①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李逵是多么熱愛梁山,他同宋江的交情又是多么深厚,以至“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可是,正因為他熱愛梁山,因而他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而又損害梁山聲譽的不義行為,是深惡痛絕的。他同宋江雖然是交誼深厚的患難兄弟,但當他誤認搶親之事是宋江所為的時候,就正直無私地起來作不調(diào)和的斗爭。這正是李逵的品格之所以令人敬愛的地方。
現(xiàn)在,時代變了。舉出這個故事的用意,自然不是要大家機械地去模仿李逵的行為,更不是要大家學習李逵的莽撞,而是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凡是真正懂得朋友交情的有志之士,他的行為總是以正義以人民利益為依歸的,而不是不問是非專講“小忠小信”,以私人恩怨為轉(zhuǎn)移的。
對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敢于“仗義執(zhí)言”,自然是好的事情。我們正是需要無數(shù)維護真理嫉惡如仇的勇士,可是,那種遇事不問是非,只從私人情感出發(fā),盲目地站在朋友一邊去“打不平”的人,那是很危險的,因為私誼很可能蒙蔽了你的良知,使你喪失了正確辨別真象的能力。說不定你所以為“不公平”的事恰恰是最公平的事,你的心目中以為別人跟你朋友“過不去”,說不定人家正是站在真理,站在人民利益方面,甚至正是為著愛護你的朋友,而你所同情的你的朋友的行為,說不定倒是違背真理,違背人民利益的行為。毛主席教導我們:“對于任何東西都要用鼻子嗅一嗅,鑒別其好壞,然后才決定歡迎它,或者抵制它?!雹诖魃纤饺硕髟沟挠猩坨R,盲目“忠誠”于朋友個人的人,就會有喪失警惕,錯“打不平”的危險。
四
作為集體主義的我國現(xiàn)代青年,應該怎樣以忠誠的態(tài)度對待同志和朋友呢?
我想,主要應該發(fā)展同志式的互助互勉,提倡舍己為人的大公無私的精神,堅持友誼的崇高原則,使友誼有助于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
忠誠,是以高度原則性為前提的。做一個有原則性的人,就是說在決定任何一個問題,即使是很小的事情的時候,都要以國家的利益,全體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偉大的志愿軍戰(zhàn)士在朝鮮戰(zhàn)場上真正實踐了革命軍人的格言:“寧死也要救出同伴?!背霈F(xiàn)了無數(shù)黃繼光、羅盛教式的為人舍身取義的英雄人物。馬特洛索夫“為了勝利,為了朋友的生命”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關槍口,這才是真正的忠誠,真正的義氣。這種對同志的忠誠是與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對一個革命者來說,盲目地為任何個人或少數(shù)人講犧牲,是最不值得,最不應該的。但是,為了正義,為了幫助自己的同志,為了千百萬人的最大多數(shù)的人類利益而犧牲,那對于無數(shù)革命者來說,簡直是視死如歸,“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所以,我們講忠誠,應該立場堅定,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應該去掉盲目性,提高自覺性,克服個人主義,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
有的同志不大了解同志的忠誠與對革命事業(yè)忠誠的統(tǒng)一,把對同志的忠誠同堅持友誼的原則性對立起來,這是由于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友誼,不是建立在保護個人或少數(shù)人利益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解放軍人類的偉大集體事業(yè)的基礎上。集體的利益,國家和全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的友誼正是被這一崇高的原則制約著的。我們珍重友誼,提倡朋友
(下接第三十一頁)
(上接第二十一頁)和同志間在工作、學習和戰(zhàn)斗中忠誠相助,必要時甚至可以把生命獻給友誼,為了它作出各種最勇敢的舉動。但是,這種同志的忠誠相助,不是僅僅出于狹小的私人感情,而是出自工人階級的崇高階級感情和偉大事業(yè)的利益。列寧寫道:“我們承認同志間的義務,承認有援助一切同志的義務,承認有耐心聽取同志們意見的義務,但對我們來說,同志間的義務是從對俄國的和全世界社會民主黨的義務產(chǎn)生出來的,不能把它顛倒過來”。㈡那種把包庇朋友錯誤當作“義氣”的人,那種不問是非,為了私人恩怨去“打抱不平”的人,正是從私人間的狹小利益出發(fā),把兩者的關系“顛倒過來”了。其結(jié)果不但違背了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危害了朋友,他們的友誼也絕不可能發(fā)出光彩來的。
在“三反”運動中,我看到兩個鮮明對比的例子。
有兩個做機關行政管理工作的青年,原先是同學又是同鄉(xiāng),到一塊工作以后,結(jié)成了知心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看戲、吃館子,有了缺點誰也不批評誰,其中一個人,因為生活鋪張,錢不夠用,就經(jīng)常占公家的便宜,有時甚至還拿點公家的東西,送給他的朋友。他的朋友看到這種現(xiàn)象,礙于面子,既不批評他,又不向組織反映。結(jié)果這個青年的錯誤就越發(fā)展越嚴重,以至盜賣公物接受私商賄賂,終于在“三反”運動中被檢舉了出來,判了徒刑。這時候,他的朋友才恍然大悟,痛悔自己當初不該對朋友無原則的寬容,放棄了同志的應有的責任。
另一個與此相反的例子,也是發(fā)生在兩個做機關管理工作的青年身上。他們兩個人一個是黨員,一個是團員,原先感情很好,后來,那個團員同志申請入黨,在支部大會上那個黨員同志對他提出嚴厲的批評,說他在管理財務工作上手續(xù)不清,有假公濟私的現(xiàn)象,其他同志也證實他確有這個毛病,值得提起警惕。支部大會討論的結(jié)果,決定暫緩接收他入黨。當時,他非常生氣,埋怨他的朋友不講人情,接著他們的友誼也就破裂了。到了“三反”運動,這位團員同志的覺悟提高了,他說:要不是他的朋友和同志們批評他警惕他,從錯誤的邊緣上挽救了他,他也許有犯罪的可能。他衷心地感激朋友和同志的幫助,他和他的朋友的友誼不但恢復了,而且比以前更深刻了。同時,由于他改正了缺點和錯誤,支部就接收他參加了黨。
從以上兩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朋友之間,只有維護正義,堅持真理,掌握批評與自我批評,互勉互助,共同進步,才是真正夠得上稱朋友,使友誼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
正在成長著的青年人難免會有缺點和錯誤的。我們?nèi)绻M约旱玫胶芎玫倪M步,那就應該從集體中來吸取力量,從親近的同志那里取得友誼的幫助。我們不應該厭棄朋友的批評。越是尊重友情,就越應該負起朋友的責任,幫助親近的同志及時地、在萌芽狀態(tài)的時候,去克服缺點或錯誤,不要使他的錯誤得到滋長,以致危害了自己的前途,更多地損傷人民的利益。對同志堅持原則,正是關心人民利益、同志利益的表現(xiàn),這種優(yōu)良的品行,又怎么能說是“對朋友不忠誠”“不夠朋友”呢?
㈠參照京戲“黑旋風李逵”本事。
㈡引自一九五四年四月四日“人民日報”社:“提高革命警惕”。
㈢引自斯列波夫的“論布爾什維克的原則性”一文;這里所說的社會民主黨是指工人階級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