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問題
當前全國人民展開了學習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熱潮,青年們特別感到興奮和鼓舞。許多青年在總路線的燈塔照耀下,感到社會主義美麗的花園,已不再是遙遠的理想,而是正在自己周圍逐漸興建起來的現實??偮肪€的燈塔照出了通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青年們感到“眼睛亮堂了”“信心更足了”;總路線把青年們的工作和學習與社會主義的事業(yè)緊密地連了起來,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工作和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鼓舞著青年們奮勇前進。
青年們看到社會主義就在前面,看到祖國有無限美好的前途,很興奮,這是必然的,也是應該的。但是,我們同時必須了解,我們的國家畢竟還在過渡時期,在過渡時期,一方面,社會主義的因素不斷在新生、發(fā)展、壯大起來,另一方面,也還存在著許多落后的現象。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還擺著大大小小的困難。如果我們不了解這點,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就要灰心失望。根據我們的了解,目前有些青年,對于國家建設中的困難的一面,認識是不足的。
譬如有的青年在那里埋怨,自己剛出學校門,沒有一點實際經驗,就被放在領導機關審核計劃、看表報,感到任務太重。有的青年到了工廠則又覺得設備太差,幾部破爛機器,常出事故,生產管理也不上軌道,為什么不換些新機器呢?也有有人在為領導向志的加識和經驗還趕不上工作的需要而苦惱。
有些在農村工作的青年又覺得生活太苦?!俺商煸诟F鄉(xiāng)僻壤,走來走去十里大山,刮風下雨,寸步難行?!薄皼]有電影,看報紙要隔十幾天,缺乏文化氣息?!庇腥寺裨埂霸诠さ厣?,睡的是賬蓬,有的就住在破房子里用席子擋風。吃飯、看戲也得排隊”。有人說:“生了小孩沒有托兒所,很困難?!?/p>
還有許多高小和初中畢考生問:“為什么政府不多辦些中學讓我們上學呢?”有些在職的青年干部說:“我的文化水平低,為什么不讓我進學校學習呢?”有些學校里的學生嫌“教師太差了,為什么不換些好教師呢?”“校舍太壞了,為什么不蓋新的呢?”
總之,青年們一方面為祖國的美好前途歡欣鼓舞,但一遇到自己的工作有困難,學習條件差,生活苦,有的人就苦惱、埋怨起來,都要求到條件好的地方去。
我們是有困難的
這些青年提出的許多“不如意的事”,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難,恰恰是反映了我們國家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還有它艱辛的一面。
為什么會沒有困難呢?大家知道,我們從舊中國接受過來的經濟遺產是十分落后的。生產不發(fā)達,小農經濟還是“汪洋大?!?。近代化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還很少,而且也還有許多是破舊的,殘缺不全的,發(fā)展畸形的。我國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還沒有很好地勘測、開采。在舊中國落后的經濟情況下,當然更談不上有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達,勞動人民中文盲很多,各種有文化有技術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我們要在這樣的基礎上來進行建設,就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要改變這種落后的情況,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大家也都知道,我們要把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樯鐣髁x的工業(yè)國,而我們所走的又不是資本主義國家通常所走過的首先發(fā)展輕工業(yè)的道路,而是走首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道路。我們所以走這條道路,是因為只有走這條道路,我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強大的、獨立的工業(yè),才能鞏固我們的國防,才能使我們國家很快富強起來,建成社會主義的美麗的花園。正因為如此,我們就必須首先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當然,我們不是說其他方面不要發(fā)展,為了發(fā)展重工業(yè),也必須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材,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等,但只要能夠緩辦的就只好暫時緩辦,不可能一下子百廢俱興,不能要求一開始建設,各方面就都要馬上完全改觀。
我們沒有建設大工業(yè)的經驗,我們缺乏掌握科學技術的干部,幾年來我們雖
然已經培養(yǎng)出大批的技術干部,但遠遠趕不上建設的需要。因此,許多建設單位的干部,就不得不從領導向志起,都是從農村、部隊等單位,以及新從學校畢業(yè)出來的青年學生中調來。在這種情以下,領導上的知識和經驗不足,工作一時不上軌道,制度一時也不健全等缺點是難免的。剛從學校出來,沒有一點實際經驗的青年,其所以就要把他們放在領導機關審核計劃、看表報,也是由于我們技術干部缺乏,在目前情況下,只能如此。
有些青年參加革命早,文化低,想去學習;有些青年學生,在小學、中學畢業(yè)后,要求繼續(xù)深造,這些愿望當然并不壞。我們國家也在可能范圍內盡量滿足青年們的這些要求,人民政府曾不斷地送在職的青年干部去進修,解放以來開辦的學校、入學的青年人數都已經大大地超過了國民黨時代。這都是周知的事實。但無論如何總應該明白,由于國民黨遺留給我們的文化教育基礎差,我們今天又必須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建設重工業(yè),國家自然不可能很快地大量開辦足夠的學校。就只能讓一部分干部去學習,不能把建設停下來讓大家都去;也不可能讓所有中小學畢業(yè)生全都升學。在培養(yǎng)新師資、改造舊教師方面,幾年來我們已做了許多工作,獲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不能馬上要求全國師資在質量方面都完全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因此對于教學稍差一些的教師,如果不是耐心幫助他們逐步提高,動輒要求撤換,那就連現在這么多學校也辦不成。
我們要到“窮鄉(xiāng)僻壤”去測量路基、筑水庫,要在平地上建工廠,要在尖林山上掘寶藏;要在戈壁灘上挖油井;要在農村建立合作社,也就不免要翻山越嶺,奔忙工作,就不免要在工地睡帳蓬,“住在破房子里用席子擋風”。當工廠還沒有蓋好,工地上有這么多工人、職員,也就免不了“宿舍擠、飯廳擠”。“吃飯看戲也得排隊”。建設本身就包含著要從“無”建設成“有,從“落后”建設成“先進”,我們不但在“士敏土”“被開墾的處女地”等小說中,看到蘇聯建設初期人們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和艱苦的生活;而且也可以在波列伏依描寫共產主義建設的“建設偉大水道的人們”中,看到建設共產主義的人們也還要在荒山僻壤和蚊蚋,沼澤作斗爭。
解放以后,我們爭取了財政經濟情況的根本好轉,人民的生活已經大大改善了。但由于我們首先是集中力量建設重工業(yè),一個重工業(yè)的工廠建設起來往往要相當長的時間;就是建造好了,生產出來的是生產資料,也不能立即拿來改善生活。這就還需要我們目前節(jié)衣縮食、增產節(jié)約,不能希望生活一下提得很高。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發(fā)展重工業(yè)也就是為了根本改變我們的生活,如果今天要求多享受一些,就會推遲國家工業(yè)化的進程,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就要遲一些到來。
要建設,就必然有困難。我們要在經濟十分落后的基礎上進行建設,就會更加艱苦,更加困難。是不是可以因為困難而就不建設呢,大概沒有人會贊成。因此,就要求我們青年們正確地認識這些困難,并且正確地對待這些困難。
怎樣來面對建設中的困難呢?
青年們首先應該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來對待建設中的困難。其次,我們考慮任何問題都應從當前的現實出發(fā)。我們當前的現實就是,一方面,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因素不斷在生長,我們有著無限美好的前途,但是另一方面,在通向社會主義的路上還存在著許多困難需要我們去克服。
這就是說,我們不能站在一旁訴苦、抱怨,而是應該從艱難困苦中認識到我們青年責任的重大。這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今天的現實,幻想要是能夠如何如何該多好!而是應該考慮在今天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對國家對自己最有好處。
這就是說:既然客觀上有困難,有些干部不能進學校學習,有些學生不能升學,那就應該在工作崗位上好好學習,就應該積極地參加工農業(yè)生產。既然我們國家的技術干部缺乏,不可避免地有些領導干部經驗不足,有些工作中存在一些缺點,有些剛出學校的學生不得不放在領導機關,那我們就更應該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和學習。既然國家要首先集中力量建設重工業(yè),不能要求一下子百廢俱興,不能要求馬上把生活提得很高,那我們就應該自覺地節(jié)衣縮食,艱苦奮斗。只有這樣,才是主人翁的態(tài)度,才是實事求是,才對國家封自己有好處。如果不這樣,整天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苦惱,現實不會因你抱怨因而有所改變來遷就你,但是建設事業(yè)以及個人進步,卻會因你的消極而受到很大的損失。
實際上,現在很多建設崗位上的青年,正是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對待困難的。有一個基本建設單位的青年技術員,別人問他每天來回跑幾十里路,住房又擠,感到生活苦不苦?他回答說:“生活當然得承認是艱苦的,但就是因為這里一切都還沒有建設起來,條件差,才要我們來建設的??!”鞍鋼小型軋鋼廠的工人們,對于日本人所留下來的舊設備和惡劣的勞動條件,也并不是滿意的,但他們不是想丟開這些設備,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來改變舊有的情況,把落后的設備,改裝為自動化的設備,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勞動條件。鞍鋼設計處青年技術員李國恩,他原來是學煉鋼的,但因設計煉鐵爐的人材缺乏,他被分配上參加一個自動化煉鐵爐的設計工作。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務,他在工作中,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向老工程師學習,終于提出了很多件合理化建議,
創(chuàng)造了“梯形砌磚法”,為國家節(jié)約了兩億多元,而他自己也很快地掌握了業(yè)務。這種氣魄和主人按的態(tài)度,才是新中國的青年對待祖國建設事業(yè)中一些艱苦條件,應有的氣魄和態(tài)度。我們還看到郝建秀為祖國增產節(jié)約了巨量的財富;王崇倫在他的車床上做著一九五六年生產定額;在參加革命前只念過兩年半書的齊謀甲成了科學工作者,解決了制造青毒素的“染菌問題”;史瑞芬在偏僻的鄉(xiāng)村里精心地培養(yǎng)著祖國的下一代;沈蘊芬在平凡的打字工作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這些都是代表著新中國青年先進的一面,也是主要的一面。這些優(yōu)秀的青年,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條件是不是特別好,因而他們進步特別快呢?恰恰相反,王崇倫是在他的舊炮床上創(chuàng)造了“萬能工具臺”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六倍半;齊謀甲原來文化水平很低,但他利用一切可能條件來學習,從工作中學習,在試驗用石棉板解決“染菌問題”時,他曾遇到很多次的打擊;史瑞芬在清水塘的小學里教書,這個小學以前的一個教員就是因為教不好才調走的;沈蘊芬也是在做有些青年不愿意做的打字工作中放出她的光彩的。他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著忘我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克服著種種困難,才在工作中獲得成績的。而他們自己呢,也在和困難作斗爭中得到了鍛煉,得到了進步。
正如斯大林同志教導我們的:“只有那些不害怕困難,不躲避困難,反而前去迎接困難,以求克服和消滅困難的干部,才是優(yōu)良的干部。真正的干部,只能在和困難作斗爭中鍛煉出來?!保ㄗ⒁唬?/p>
前進中的困難一定會被克服的
我們還應該認識,目前我們國家所存在的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由于我們的經濟恢復和發(fā)展了,勞動人民已經擺脫了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能送子弟上學了,我們才有高小畢業(yè)生不能全都升學的困難。我們不是工廠倒閉,而是要新建許多工廣,才有建設工廠中的許多困難。我們是會克服困難向前邁進的。劉少奇同志在三年多以前,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困難還很多的時候,就指出過:“我們目前的困難乃是勝利中的困難,進步中的困難,而勝利與進步的本身就包含著克服困難的一切因素,只要我們善于利用這些因素,創(chuàng)造出必要的條件,我們就能克服這些困難。因此,我們的困難乃是暫時的困難。”(注二)
其實,我們要是把今天建設中的困難,青年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老一輩革命者所走過的艱難道路比起來,又算得什么呢?只要想起革命先輩們在被四圍白色反動勢力包圍的幾小點紅色根據地中堅持斗爭的情形,想起他們在長征中翻雪山、過草地,想起他們在抗日戰(zhàn)爭中粉碎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掃蕩”;再看看我們英雄的志愿軍兄弟們在朝鮮戰(zhàn)場上遇到的那種困難,還有他們那種勇敢堅韌,百折不撓的克服困難的精神,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來愁眉苦臉地面對自己面前的一些困難呢?
總路線的燈塔已經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社會主義的美麗的花園已在日夜興建。我們在鞍鋼無縫鋼管廠和大型軋鋼廠自動化的操縱電鈕上看到它,在松花江畔亞麻廠公園般的廠房上看到它,從國營商店川流不息的人群里看到它,在星火集體農莊堆積如山的谷堆上看到它。但這一切美麗的社會主義的花朵,每一株都是經過許多人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用點滴的辛勤的勞動栽種和灌溉起來的。我們今天還面對著許多建設中的困難,但是我們完全有信心,當今天還沒有托兒所進的孩子們長大起來的時候,社會主義的鮮花已經開遍了祖國,我們的生活也就完全變樣了!到那時,我們就可以毫無愧色地用手指著對他們說:這座美麗的花園是我們用艱辛的勞動建造起來的?。?/p>
注一、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莫斯科中文版,六五二頁。
注二、劉少奇:一九五○年在北京慶祝五一勞動節(jié)干部大會上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