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
摘 要: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小學的語文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中所有字詞句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作為學習的啟蒙學科,學習語文對其他方面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也能鍛煉小學生積極向上的人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應對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問題 對策
語文作為小學生素質教育階段的基本學科,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以及今后的全面發(fā)展具有意義重大。所以,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加以重視,教育者要積極探索出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其予以整改,改善小學生語文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的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新課標的具體實施,教育工作者對于小學語文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1],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也逐步加深。但是當前很多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新課標的要求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學要不斷提升自我素質,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有部分教師教學的重點還是放在考試上,重視成績的高低,對于小學生能力思維的培養(yǎng)、性情感情的陶冶和文學藝術修養(yǎng)的方面還是存在著忽視的地方。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即使學生應試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綜合能力卻沒有提升。另一方面,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是按照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實施教學,但是教學的過程中缺少了探究性的方法,教學中過于追求形式主義,導致教學缺少了重點,這也就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實質性意義,學生綜合能力沒有得到提升。
2.教學方法過于落后
由于小學生的實際年齡偏低,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提起學生們的興趣。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師心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師還是無法完全摒棄。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先讓學生識生字,然后閱讀分析課文,最后歸納總結[2]。整個教學模式就是這樣進行的,這就導致學生語文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發(fā)揮不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制定合理多樣性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3.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這樣提高學生積極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發(fā)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3]。但是就目前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多教學的課堂上,師生之間沒有太多的互動性,也就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的效率很低,學生參與度不高,從而無法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方法
1.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學水平高低還是取決于教師素質高低,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也是在于教學,所以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化中,現代教育中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教學水平是基本的要求,還要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保持先進的教學思想素質。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們更多的關愛,不僅在學習上進行督促,還要注重其身心全面的發(fā)展。所以,小學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自身也要加強學習進步,從而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2.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特點,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4],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不同的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教”與“學”相結合,注重把我教學時機切入教學點,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學生們的語文基礎知識,著重鍛煉學生們的能力,培養(yǎng)其綜合素質,也能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重知識教育而忽視能力教育的傾向,讓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將來的全面發(fā)展。
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還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完整的教學課堂上,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需要在感情上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5]。正確的互動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不斷交流發(fā)展的過程,讓教師提出教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究來解決問題,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也能鍛煉其自身的能力。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時效的基礎,也符合課程改革下的要求。
4.教學與生活情境相結合
生活化的情景教學在各個學科中的教學都是很常見的方法,在教學中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教學成果。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生活中通俗的教學化語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列舉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案例和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這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可以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時期處于教育發(fā)展的啟蒙階段,也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基礎階段,影響學生今后的綜合方面發(fā)展,所以教育者要予以高度的重視。要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提出積極思考,尋找正確的解決辦法。加強教師自身學習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帶動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發(fā)展,為小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岳艷輝.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措施[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0):359-360.
[2]夏斐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6(2):170-170.
[3]趙海霞.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3(1):202.
[4]劉松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J].科學導報,2014(1):110-110.
[5]李淑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