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順
摘 要:幾何部分的教學是學生們對于圖形的理解分析過程,作為初中課程的重點跟難點之一,它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有具有抽象的思維,才能學好數學的幾何部分。在課堂上,除了學生本身具有的理解力之外,還要在在課下多加練習,時常鍛煉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找出學習幾何知識的規(guī)律,完成幾何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幾何 概念 圖形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095-01
1.熟知概念
在初中的幾何學習,不僅需要抽象的思維,還需要概念理解,概念理解是我們進行幾何學習的基礎,要想完全理解初中幾何,就要掌握以下三個要點: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推理總結。第一,文字語言。我們先拿平行線的定義來分析。在初中數學課本上,平行線的定義是“在同一平面內,不能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這句話的成立的條件有兩個,在同一平面和不能相交,對于剛學習幾何知識的學生來說,很難注意到這個定義中的同一平面,只關注不能相交,這就犯了數學課程中基礎性的錯誤,即使數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學科,它仍然會含有真理性定義,要注意定義中的每一個字,缺一不可。針對學生的這種問題,出題老師會在這個上面設置陷阱,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就可以掌握這一知識點。但是有的學生還是注意不到老師出題的重點,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墨守常規(guī),不愿意跟老師交流,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時候,需要老師進行引導,在課堂講解時注重這部分的講解,讓學生明白自己錯誤的知識點是什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實際物體舉例,通過身邊的物體位置,向學生們展示什么是同一平面,在同一個正方體中,存在平行的兩條線,同時也存在不相交也不平行的兩條線,通過真實物體的展示,學生會加深平行線的記憶,這種方法既簡單方便,又通俗易懂。第二,符號語言。我們要進行幾何知識的學習,就離不開數學符號。例如:“∠1+∠2=180°”,“∵a∥b∴∠1=∠3”,對于這些符號,學生們要做到牢記和熟練運用,要看的懂符號,記得住符號和會運用符號。第三,推理總結。對于書中含有的公式、公理和定義要熟知,明確各個定理中的所有條件,總結出題設和結論,學會舉一反三,通過長期經驗的積累,得出正確的數學概念,將需要論證的問題有條有理的證明出來。
2.重視作圖
初中生作為剛剛接觸幾何知識的一部分學生,對于作圖、畫輔助線的理解還很模糊,對于剛接觸的新知識來說,很難短時間內掌握知識的重點,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做圖,多畫圖,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這些會有利于幾何知識的學習,比如在以下的數學證明題中:“四邊形ABCD中,BA=BC,∠ABC=60°,∠ADC=120°,請說出線段AD、DC之和與線段DB的關系”,根據題意可知,我們只簡單地分析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它們并沒有什么聯系,這就需要輔助線的加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某些地方添加輔助線,形成完整的構圖來方便學生的解答,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輔助線來解決問題。以下面的數學題為例子,我們延長CD到點E,DE=DA,連接BD、AC.∵∠ADC=120°∴∠ADE=60°∴△ADE為等邊三角形,同理可證明三角形DAB≌三角形EAC,∴AD+DC=DE+DC=DB=CE.圖形在幾何中有著重要的表現形式,是學生學會幾何知識的基礎,快速有效的畫出輔助線,可以把復雜的幾何問題簡單化,方便學生的解答。
3.推理的運用
教師在幾何知識教學的作用是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學會動腦,熟知幾何知識中的定理和定義,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幾何知識作為邏輯思維比較強的一部分,教師要掌握好教學的方法,讓學生一步步的適應由抽象理解向實證的方向過度,讓學生盡快適應幾何的學習。在學生遇見復雜的幾何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引導,鼓勵學生逐步思考,由已知條件可以推出什么結論,要證明題目最后的結論需要什么條件等,在做題過程中,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列出來,由條件出發(fā)一步步證明出結論的正確性。幾何題中考試的重點大多一樣,要讓學生掌握數學題中常用的幾個證明方法和常用的輔助線畫法,在遇見問題時,多讓學生來進行解答,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但是要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的幾何學習是由易到難的過程,只有在入門時打下了堅實的幾何基礎,才能應對以后的復雜幾何。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初中幾何的教育,讓學生學會幾何中的難點重點,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解題方法,了解各種解題思路。老師也應該對學生實行鼓勵政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大對于學習數學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趙群中.初中幾何概念 教學方法初探[J].教學天地,2014(01)
[2]葉長如.初中幾何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策略[J].數理化學習,2015(09)
[3]朱宏.在初中幾何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J].金色年華,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