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我們小學(xué)畢業(yè)已逾十載,我卻總想起劉老師。因為他是我生命里永不熄滅的星光。
我剛升入四年級時,對讀書興味索然。剛退休的劉老師得知我校師資緊缺,便主動請纓義務(wù)代課。他說,農(nóng)村的孩子更需要知識的滋養(yǎng)。
秋日清晨,我們恢恢地走進教室,劉老師笑嗔:“一日之計在于晨,早讀可是背東西的黃金時刻!多背些名家名篇,寫作文時自會文思泉涌?!彼诤诎迳瞎ふ貙懴吕仙?、冰心、巴金等作家的名字,隨即聲情并茂地背誦起《濟南的冬天》與《小橘燈》。他的聲音如清泉流淌,伴著涼風(fēng)里簌簌落在窗臺的桂花上,將我們帶入文字的畫境。那一刻,我們忽然懂得:原來墨香這般沁人心脾。
劉老師讓我們每人做一盞小油燈一那時鄉(xiāng)下尚未通電,晨讀全靠它照明。我興致勃勃地用玻璃瓶和棉線制成油燈,次日捧著它奔向?qū)W校,卻沒有煤油點燈。我走進教室,只見講臺上劉老師的油燈像一根燃燒的黃豆芽,在暗夜里鑿開一個透亮的洞口。他從抽屜里搬出一個鐵皮煤油桶,挨個為我們的油燈注油。25盞油燈次第亮起,橘色的光暈染了整個教室,我們的晨讀聲如潺潺溪流,載著年少的夢想與老師的期許飄向遠方……
劉老師還是個“故事簍子”。每當(dāng)我們倦怠時,他便說起往事?!拔夷菚r候去市里求學(xué),從老家到城里足有百里路,不通車,只能摸黑背著被子走。走到半路突降小雨,到學(xué)校時渾身透濕,鞋底磨出個窟窿?!彼f著,眼眶里泛起了光。我們靜靜地聽著,鼻尖不禁泛起酸澀一—原來知識的火種,是有人這般跋山涉水才點燃的。我們擒著淚圍到他身邊,爭著說要好好讀書,他便挨個撫摸我們的頭,他掌心的溫度暖透了我們的心窩。
我們一旦認準了目標,便會拼盡全力。我們升七年級那年,劉老師擦緊拳頭為我們鼓勁:“孩子們,往前沖!”發(fā)榜那日,我們班24人考入縣重點中學(xué)。劉老師笑了,眼里含著淚花,那淚花像春日里解凍的溪流,泛著喜悅的光。
如今劉老師已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始終是照亮我們生命的那束光。那盞煤油燈的暖光、那些晨讀的瑯瑯書聲,還有他轉(zhuǎn)身時閃爍的淚光,都化作永遠閃亮的星光,嵌在我們記憶的夜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