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在全球范圍內,固體廢料問題日益嚴峻。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各類固體廢料大量堆積,不僅占用土地資源,還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破壞。固體廢料中的有害物質會污染環(huán)境,影響生物生存和人類健康。從經濟建筑角度看,固體廢料處理成本高昂,且大量可回收資源被浪費。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和綠色建筑的興起,固體廢料的資源化利用大幅度提升。將固體廢料用于新型混凝土生產,不僅減少了環(huán)境上的污染也減少了材料的浪費和增加資源的利用。
2固體廢料在新型混凝土應用中的現狀、目標與創(chuàng)新探索
在混凝土領域,固體廢料的應用取得了一定進展,像粉煤灰、礦渣粉已廣泛用于混凝土生產,可改善混凝土性能。不過,仍面臨諸多難題,如廢棄橡膠等新型固廢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不成熟,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機制有待深入研究。從經濟層面看,大量利用固廢會使生產成本增加,而且固廢來源不穩(wěn)定,給混凝土生產造成困難。
本研究致力于通過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將固體廢料高效應用于新型混凝土,達成環(huán)保與性能的平衡。研究重點是不同固體廢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并運用優(yōu)化算法確定最佳配合比。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綜合考量多種固體廢料,探索它們在新型混凝土中的協(xié)同作用,以此實現提升混凝土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雙重目標。
3固體廢料新型混凝土的性能
3.1固體廢料的性質與分類
再生骨料主要由廢棄混凝土破碎而來,具有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壓碎指標高、表面粗糙且附有舊砂漿等特點。粉煤灰是煤燃燒后的細顆粒產物,呈灰黑色,粒徑小,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與耐久性。礦渣粉為高爐礦渣經粉磨所得,細度較高,潛在水硬性良好,可提高混凝土強度和抗?jié)B性。甘蔗纖維則是甘蔗加工廢棄物,呈細長纖維狀,具有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物理性能,能增強混凝土的抗裂性等,植物纖維具有質量輕、比強度高、斷裂伸長率大等特點,可改善混凝土易開裂、抗拉強度低、脆性破壞等缺點,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保溫性能和耐久性。這些固體廢料按來源可分為工業(yè)廢料(如粉煤灰、礦渣粉)和農業(yè)廢料(甘蔗纖維)等,按性質又有活性與非活性之分,合理分類有助于更好地在混凝土中應用。
3.2固體廢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固體廢料對混凝土性能影響復雜。再生骨料因其高吸水率,會使混凝土早期水化反應受影響,降低抗壓強度,但適量使用可改善混凝土內部結構。粉煤灰和礦渣粉作為活性摻合料,能參與水化反應,生成水化產物,提高混凝土抗壓和抗拉強度,增強耐久性。甘蔗纖維則可起到增韌作用,有效阻止混凝土內部微裂縫擴展,提高
抗裂性能。不同固體廢料的摻入量和種類,會對混凝土性能產生不同影響,需通過實驗確定最佳配比。
3.3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方法
正交試驗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應用廣泛,它能快速、準確、高效地解決多因素、多水平下的試驗問題。通過設計合理的正交表,可大幅減少試驗次數,全面考察各因素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得出各因素對性能響應程度的順序和最優(yōu)組合方案。響應面法則是一種基于數學模型的優(yōu)化方法,它通過建立因素與響應值之間的函數關系,構建響應面模型,能更直觀地分析各因素間的交互作用,精準預測最優(yōu)配合比。這種方法可對混凝土性能進行連續(xù)優(yōu)化,找到更精確的最佳配比,為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提供有力工具。
3.4提升混凝土均勻性
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進行混凝土攪拌,先將水泥、固體廢料、骨料等干料攪拌均勻,再加入水和外加劑進行濕拌。攪拌時間應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攪拌機的性能合理確定,一般比普通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延長1分鐘至2分鐘,以確保固體廢料在混凝土中均勻分散,提高混凝土的勻質性。
將攪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采用振動成型的方法使混凝土密實。成型后的混凝土應及時進行養(yǎng)護,養(yǎng)護方法可采用標準養(yǎng)護、自然養(yǎng)護或蒸汽養(yǎng)護等。養(yǎng)護時間應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使用環(huán)境確定,一般不少于7天,以確?;炷翉姸鹊恼T鲩L和耐久性的提高。
4實驗研究設計
4.1實驗材料與設備
實驗所用固體廢料包括粉煤灰、礦渣粉和甘蔗纖維。粉煤灰為火力發(fā)電廠排放的細顆粒產物,粒徑小,具有火山灰活性能夠與水泥水化產生的 Ca(OH)2 發(fā)生二次反應,適量單摻粉煤灰對晚期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沒有明顯影響,適量摻入粉煤灰會改善混凝土晚期的耐久性能;礦渣粉是高爐礦渣經粉磨所得,細度高,潛在水硬性好;甘蔗纖維呈細長纖維狀,具有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物理性能?;炷猎牧嫌兴?、砂子、碎石等,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符合要求;砂子為中砂,細度模數適中;碎石粒徑連續(xù)級配。這些材料均需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確保性能指標滿足實驗要求。設備方面,主要有混凝土攪拌機、壓力試驗機、振動臺等,用于混凝土的攪拌、成型及性能測試。
4.2實驗方案與步驟
這次實驗,核心目的是系統(tǒng)地搞清楚固體廢料對新型混凝土性能會產生哪些影響。實驗里要變的參數,主要就是固體廢料的種類、加多少以及養(yǎng)護的條件。像水灰比、水泥用多少、試件大小這些關鍵參數,都是固定不變的。還要仔細控制它們的粒徑和含水率。按照提前設計好的配合比,把固體廢料和水泥、砂石攪拌在一起,然后用標準模具,做成 150mm×150mm×150mm 的立方體試件。最后就是養(yǎng)護和測試,養(yǎng)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標準養(yǎng)護,溫度保持在 20±2% ,濕度不低于 95% ;另一種是 co2 礦化養(yǎng)護為進一步明確實驗變量之間的關系,繪制用例圖如下:
該用例圖揭示了實驗變量的層次結構及其相互關聯(lián),為實驗設計提供了邏輯支撐。
實驗的具體實施中,首先通過正交試驗設計確定最佳配合比,隨后按照上述步驟制備試件并進行性能測試。例如,在摻量比例為 20% 的情況下,粉煤灰摻合料顯著提升了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而礦渣則對后期強度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
為了進一步驗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采用均勻設計方法對不同變量組合進行了多次重復試驗。實驗數據表明,固體廢料摻量與混凝土強度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具體表現為隨著摻量增加,強度先升高后降低。這一現象可通過固體廢料對水泥水化反應的雙重作用機制解釋:適量摻入可促進水化產物生成,而過量摻入則會削弱基體密實度。
綜上所述,實驗設計充分考慮了變量的多樣性與復雜性,通過科學的時間安排與變量關系分析,確保了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5固體廢料新型混凝土性能測試與分析
5.1抗壓強度分析
抗壓強度分析實驗采用標準立方體試塊,在規(guī)定條件下養(yǎng)護至規(guī)定齡期后,用壓力試驗機測抗壓強度。結果表明,適量摻粉煤灰和礦渣粉,混凝土早期抗壓強度略降,后期增長明顯,28d強度可達或超普通混凝土,因后期火山灰反應生成更多水化產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壓強度隨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而降低,因其強度低、界面過渡區(qū)薄弱,不過優(yōu)化配合比和預處理再生骨料可提升其強度。
5.2抗拉強度分析
固體廢料對混凝土抗拉性能影響顯著且機理復雜。再生骨料因其表面粗糙、多孔隙,會降低混凝土界面粘結力,導致抗拉強度下降。粉煤灰和礦渣粉能細化混凝土內部孔隙,改善微觀結構,適量摻入可提高抗拉強度。甘蔗纖維則像“微鋼筋”,在混凝土內部形成網狀結構,有效阻止裂縫擴展,顯著增強抗拉性能。不同固體廢料的協(xié)同作用對混凝土抗拉強度有重要影響,需通過實驗確定最佳摻量組合。
5.3韌性分析
固體廢料摻量對混凝土韌性影響明顯。再生骨料摻量較低時,混凝土韌性略有提升,因其與基體間形成薄弱區(qū),能消耗部分能量。但摻量過多會導致內部缺陷增多,韌性下降。粉煤灰和礦渣粉能優(yōu)化混凝土內部結構,使骨料與基體粘結更緊密,適量摻入可提高韌性。甘蔗纖維的摻入對韌性提升效果顯著,其細長纖維能有效抑制微裂縫發(fā)展,增強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當甘蔗纖維摻量為 0.5%-1% 時,混凝土韌性最佳。
5.4耐久性分析
測試結果顯示,混凝土耐久性受固體廢料影響較大。在抗?jié)B性方面,適量粉煤灰和礦渣粉能改善混凝土孔結構,降低孔隙率,提高抗?jié)B性;再生骨料和甘蔗纖維摻量過多則會降低抗?jié)B性??箖鋈谛阅苌希勖夯液偷V渣粉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而再生骨料和甘蔗纖維摻量過多會降低抗凍性。
6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與結果討論
6.1優(yōu)化算法的選擇與應用
在本研究中,選擇了遺傳算法作為優(yōu)化算法。遺傳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強、能夠處理非線性復雜問題的優(yōu)勢,非常適合混凝土配合比這種多因素、多目標的優(yōu)化場景。將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韌性及耐久性等性能指標作為優(yōu)化目標,結合工程要求和規(guī)范設置配合比參數約束條件。通過遺傳算法的迭代搜索,對不同固體廢料摻量組合進行優(yōu)化,快速找到滿足性能要求且成本較低的最佳配合比,為新型混凝土的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6.2優(yōu)化結果分析
優(yōu)化后的配合比在性能上展現出明顯優(yōu)勢??箟簭姸确矫妫诤侠頁搅肯?,粉煤灰和礦渣粉的加入使混凝土后期抗壓強度提升,且能滿足使用要求??估瓘姸壬希收崂w維的摻入形成網狀結構,有效增強抗拉性能。韌性方面,各固體廢料協(xié)同作用,在甘蔗纖維摻量為 0.5% -1% 時韌性最佳。耐久性上,適量粉煤灰和礦渣粉改善孔結構,提高抗?jié)B、抗凍性,經濟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綜合性能優(yōu)異,驗證了優(yōu)化效果。
6.3與傳統(tǒng)混凝土性能對比
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壓汞儀(MIP)等微觀測試手段對新型混凝土的微觀結構進行分析。SEM分析結果表明,摻入固體廢料后,混凝土的微觀結構得到改善,水泥石與骨料之間的界面過渡區(qū)更加致密,水化產物的數量和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MIP分析結果顯示,固體廢料的摻入使混凝土的孔隙結構得到優(yōu)化,總孔隙率降低,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比例減少,無害孔和少害孔的比例增加,從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與傳統(tǒng)混凝土相比,優(yōu)化后的混凝土在性能上優(yōu)勢突出??箟簭姸群涂估瓘姸鹊玫搅颂嵘?,能更好地承受各種荷載。韌性增強,使混凝土在受力時不易開裂,延長使用壽命。耐久性方面,抗?jié)B、抗凍及抗腐蝕性能更佳,能適應更惡劣的環(huán)境,且使用了固體廢料,更加環(huán)保,實現了性能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雙重目標。
7結論
7.1主要研究結論
本研究發(fā)現,通過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固體廢料在新型混凝土中可實現高效利用。粉煤灰、礦渣粉等摻料能提升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甘蔗纖維里的植物纖維可增強抗裂性能。再生骨料對抗壓強度雖然會產生負面影響,但適量使用能提高性能。合理控制摻量,利用遺傳算法優(yōu)化,可使混凝土性能提高,增加利用率。
7.2研究創(chuàng)新點
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綜合考慮多種固體廢料,探索其在新型混凝土中的協(xié)同作用。突破了單一固廢應用的局限,實現性能提升與成本降低的雙重目標。采用遺傳算法優(yōu)化配合比,為多因素、多目標混凝土設計提供新方法。研究成果對行業(yè)發(fā)展貢獻顯著,為固體廢料資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推動綠色混凝土技術進步,助力建筑行業(yè)實現綠色低碳發(fā)展,對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鄭永娟.粉煤灰和塑料廢料對混凝土力學和耐久性能的影響[J.塑料科技,2024,52(07):105-108.
[2]李敏,高緒,趙瑜隆.粉煤灰和礦渣粉對高強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J].山東交通科技,2024(06):17-21.
[3]劉茂軍,許國平.植物纖維增強混凝土性能研究進展[J].硅酸鹽通報,2024,43(10):3499-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