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基層的干部群眾反映,一些理論宣講報告“老一套”、“炒冷飯”,闡釋得不新、不準,解讀得不系統、不權威,有時不免讓人感到曾經聽過、沒啥新意,似曾相識、不過癮。對理論宣講者來說,常學常新才能保持常講常新,而只有常講常新才能使干部群眾常聽愛聽。要保持理論宣講的常講常新,理論宣講者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持續(xù)學習掌握理論。理論創(chuàng)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是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本質要求和重要特征。自己先學好是向干部群眾講好的基本前提。要原原本本、深入系統學,結合實際、聚焦重點學,觸類旁通、融會貫通學,跟進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深入傳播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理論宣講好不好,首先要看準不準,而新不新是準不準的題中應有之義。必須及時學新、持之以恒,在全面、系統、深入上學深悟透。比如,黨的精神譜系,在建黨百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建黨精神第一次作了精辟概括,又公布了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批46 種精神。這既是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最新發(fā)展成果,也是理論宣講的最新內容,應當按照這些新的定論開展宣講,及時闡釋和運用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講清講新這些重大理論觀點和判斷。
二是要廣泛深入閱讀思考。哲學、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科技是理論宣講中經常要涉及的學科領域。閱讀是最好的老師,能幫助我們借此拓寬視野、拓展知識面、拓開思想空間,不斷提升自己,豐富和完善理論宣講的素材。講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需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作為時空坐標,經常會用到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知識。經常研讀這方面的專門書籍,就能熟練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邏輯、發(fā)展邏輯的認識和理解。問題導向下的持續(xù)思考和深入研究,能幫助我們根據對象講得更實、應對需求講得更準、圍繞問題講得更透、結合實際講得更明,確保整個宣講報告觀點鮮明、思想活躍、知識點和信息點更新,如“半條被子”“半根皮帶”等長征路上生動感人故事就能信手拈來,新中國、新時期、新時代國慶閱兵規(guī)模和實力對比等鮮活例子和數字就能娓娓道來,在例理結合、定性定量結合中縱橫捭闔、深入淺出,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三是不斷修改補充講稿。宣講稿是開展宣講的基礎。有的人講課的PPT 一用半年一年,千遍一律,甚至有的宣講題目是新的,而內容是老的,這就很難做到及時跟進、常講常新,不能讓人“眼睛一亮”。 應當把持續(xù)宣講的過程變成不斷學習思考、不斷提升質量的過程。根據最近學習和最新思考,對宣講稿適時作出增添和完善,精益求精地打磨課件,不斷豐富和優(yōu)化講課內容。而有的人嫌麻煩,不愿意一次次進行修改、補充,宣講時就容易遺漏最新鮮的觀點和素材,也就不免讓人感到陳舊、過時。
理論宣講常講常新,最忌“炒冷飯”。只有堅持學習思考“最新”、全面深入掌握“最新”,才能實現出新出彩,確保常講常新、聽后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