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誰
柳永,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詞“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
柳永出生在一個崇尚儒學、世代為官的家庭,柳家世代重視教育。柳永父輩六人,都是朝廷命官。而柳永的仕途一路坎坷,人到暮年才登科入仕,實現功名夢。他自嘲“及第已老”。柳永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監(jiān)等職,最終以屯田員外郎的身份“退休”,因此又稱“柳屯田”。
誦讀推薦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雨霖鈴》是柳永的名作,是他從汴京(今河南開封)南下,在長亭與愛人惜別時寫的。當時由于仕途失意,他心情非常壓抑憤懣。《雨霖鈴》以凄涼的秋景為襯托,抒發(fā)了詞人的感傷。
詞人趣事
淺斟低唱
當時的皇帝宋真宗趙恒反對文辭浮夸、華而不實的風氣。柳永初次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后,產生不滿情緒,滿懷憤慨寫下《鶴沖天·黃金榜上》。詞的結尾,柳永負氣地寫道:“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表達了他寧愿放棄對功名的追求,也要享受手中的美酒,聆聽耳畔婉轉的歌聲。這首詞很快流傳開來,最后也傳到了皇帝的耳中。
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初選及第。皇帝宋仁宗審閱答卷時看到柳永的名字,不由一笑:“此卿何要浮名?”皇帝的意思是,柳永你不是看不起皇家的功名嗎?隨即揮筆將柳永的名字從名單中刪去,說:“且去填詞?!?/p>
柳永索性利用皇帝的御批,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白衣卿相\"的身份,出人各大樂坊歌樓“淺斟低唱”。還別說,他的這一舉動,極大地推動了曲詞的發(fā)展和歌舞的創(chuàng)新。
一首詞作感慨萬千
在《望海潮·東南形勝》中,柳永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繪了杭州西湖桂子飄香、荷花亭亭玉立的江南盛景。
相傳,一心想要攻打宋朝的金國皇帝完顏亮,讀完柳永的這首詞,對江南美景、繁華都城更是心生向往。后來,完顏亮率大軍南下攻宋,但最終未能實現其征服中原的想法??梢姶嗽~傳播之廣,影響之大。
宋詞釋疑
宋詞流派
婉約派是宋詞風格流派之一。婉約派作品語言含蓄,表達的感情婉轉纏綿,用詞講究精雕細琢,題材相對較窄,往往寫個人遭遇、男女情感、山水景色等,代表詞人有柳永、晏殊、李清照等。
與婉約派相對的流派是豪放派。豪放派作品氣勢磅礴,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多寫家國天下、歷史興衰與人生哲思,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蘇軾、辛棄疾、岳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