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點亮航天征途
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我們不斷地邁出堅實的步伐,楊利偉在《太空一日》里就分享了驚心動魄的太空體驗。如今,中國航天成果斐然,從嫦娥六號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到可重復使用航天器的技術突破,航天人以無畏的勇氣披荊斬棘,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開拓進取,以堅定的信念砥礪前行,為人類持續(xù)叩響宇宙的大門。讓我們閱讀下面的文章,感受太空的無限魅力。
航天器的可重復使用技術是國際航天領域的焦點之一,也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一步。作為前沿航天技術,可重復使用航天器不僅可以“降本增效”,而且有望讓太空旅游成為可能??芍貜褪褂煤教炱魇侵缚梢灾貜褪褂谩⒛軌蜓杆俅┰酱髿鈱?、自由往返于地球表面與太空之間、運送乘員和有效載荷的航天器,也指較長時間在軌停留和機動、完成各種任務的航天器,包括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推進飛行器、行星著陸器、航天飛機等。
2023年12月14日,中國成功發(fā)射一型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在此之前,中國曾分別于2020年9月4日和2022年8月5日發(fā)射過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其中,2022年發(fā)射的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在軌飛行276天后成功返回地球,標志著中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可重復使用也是運載火箭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將成為人類大規(guī)模進出空間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中國在一次性運載火箭的技術基礎上開展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的相關技術攻關,取得了積極進展。
隨著進出空間規(guī)模需求的快速增長,一次性運載火箭在發(fā)射成本、展約周期和產能需求等方面均面臨巨大挑戰(zhàn),發(fā)展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在民營航天領域,中國航天企業(yè)近年來也相繼開發(fā)可重復使用的運載器。不久前,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術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完成首次飛行試驗,該火箭是中國首款不銹鋼液體運載火箭,以液氧甲烷為燃料。箭體直徑4.5米,一子級設計復用次數不少于20次,具備一箭多星、平板堆疊衛(wèi)星集群發(fā)射的能力。朱雀三號貯箱結構采用高強度不銹鋼材料,發(fā)射成本相較一次性使用火箭可降低80%至90%。
未來,在太空旅行過程中,可重復使用運載器動力系統(tǒng)沿用火箭發(fā)動機,起飛階段就像火箭發(fā)射一樣,爬升到距地球約100多公里的亞軌道上,停留約10分鐘后,再依靠慣性像飛機一樣返回地球,水平著陸。整個過程大約30分鐘,全程都按照預定程序:全自動飛行。游客不用穿宇航服,甚至可以帶手機拍照發(fā)朋友圈,像航天員一樣在艙內飄來飄去,透過窗戶從太空眺望地球。
當前,在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發(fā)展方面還存在許多挑戰(zhàn)。同時,維持航天器在軌期間的電力來源也需要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板或其他能夠在太空中可靠運行的發(fā)電系統(tǒng)等。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2月1日,有刪改)
◆賞析
文章圍繞航天器“重復用”展開,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發(fā)展成果,通過列舉具體數據,凸顯其降本增效的優(yōu)勢,并展望了太空旅行的前景,展現出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與潛力,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思考
隨著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技術的發(fā)展,若未來太空旅行普及,你認為這將對地球的旅游、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產生哪些深遠且廣泛的影響?請舉例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