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周六下午,我蹲在樹下?lián)烊~子。爺爺晃著老花鏡,笑道:“葉子要挑筋絡粗的,能雕出山水畫哩!”
葉片鋪在青石桌上,爺爺用毛筆蘸墨勾線,葉脈在陽光下像金色河流?!跋碌兑欢ㄒp!”他示范著刻出半朵牡丹,我卻手一抖,葉片“刺啦”裂成兩半。爺爺拾起碎葉,對著光:“這裂紋像不像閃電?咱們改刻雷神鼓!”
重新選了片樹葉,我手持刻刀沿著葉脈游走,葉肉簌簌掉落,露出蛛網(wǎng)般的脈絡。突然葉尖翹起,爺爺忙摁住葉片:“得用濕毛巾敷著刻,不然葉子要卷成小船嘍!”蒸騰的水汽里,刻刀終于勾出嫦娥的飄帶,桂樹枝丫從葉脈里自然生長出來……
老師心語
本文以葉雕創(chuàng)作為載體,通過“選葉—勾線—雕刻—補救—呈現(xiàn)”的敘事順序,展現(xiàn)傳統(tǒng)手藝的靈動之美。“晃”“蘸”“勾”“摁”等動作串聯(lián)起祖孫互動的溫情畫面。
【作者系江西蘆溪縣蘆溪鎮(zhèn)第二中心學校二·8班學生,指導并置評:胡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