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yè)簡介
山東東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龍泉鎮(zhèn),注冊資本3.78億元,是山東能源新材料公司打造“鈣基新材料”產業(yè)集群的主要載體,年可生產功能性粉體材料1000萬噸、鈣基新材料300萬噸,具備提供全場景、全價值鏈碳管理及工業(yè)數字化綜合服務能力。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廣泛應用于高鐵、輕軌、高速、機場、海底隧道等國家級、省級重大工程項目。近年來,公司先后獲得國家安全標準化一級企業(yè)、國家級綠色工廠、中國標桿智能工廠、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山東省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全員創(chuàng)新企業(yè)等榮譽稱號。作為山東能源集團與淄博市政府戰(zhàn)略合作的重要窗口示范,東華科技按照“一體兩翼”的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布局鈣基新材料、循環(huán)經濟、數字化和碳中和三大產業(yè)鏈,建設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四化”(高端化、生態(tài)化、智能化、集約化)、“四零”(零購電、零排碳、零排廢、零化石能源)園區(qū)。到“十五五”末,形成“六位一體”協同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架構,營業(yè)收入突破60億元,利潤總額超5億元,建成省內首個鈣基新材料全產業(yè)鏈融合發(fā)展集聚區(qū)和國家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fā)展先行示范區(qū)。
二、實施背景
(一)實施精益管理是適應產業(yè)發(fā)展形勢的需要
2015年,水泥行業(yè)產能過剩,市場萎靡不振,產品質量波動大、異常多,運營風險增加。生存發(fā)展的危機倒逼東華科技公司必須提升盈利能力,具體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如何通過管理變革守住成本生命線,并后發(fā)先至在成本上實現追趕甚至超越;二是如何以企業(yè)自發(fā)的力量改變行業(yè)環(huán)境,扭轉低價競爭的局面,在合理價格水平上取得較好效益。面對現狀,2016年,東華科技公司制定了精益導入、戰(zhàn)略突破、優(yōu)化提升“三步走”戰(zhàn)略,圍繞企業(yè)經營突出矛盾和問題,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和降低成本為核心,以降低經營風險,減少資源占用,提高運營質量和效益為重點,聚力實現精益東華愿景,決心通過精益運營,使東華真正完成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
(二)市場化融合是保證精益管理落地的有效手段
精益管理和市場化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又相得益彰、呈倍增效應。其基礎在精益管理,其動力在內部市場化。精益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的精細化和工作的高標準,輸出的是課題項目和改善成果,體現的是時時處處人人事事在控、可控、受控,每一個崗位、每一項工作、每一個流程、每一臺設備、每一寸土地都做到管理標準化。市場化重在發(fā)揮經濟杠桿的撬動作用,以外部市場倒逼內部市場,以健全的價格體系,倒逼崗位之間、工序之間、流程之間、板塊之間形成市場關系,從而使提質創(chuàng)效、降本增效、減人提效貫穿于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成為企業(yè)的價值追求和全員自覺行動。
(三)融入企業(yè)文化是推動精益管理的必然選擇
八年的精益之旅證明,只有把精益管理的思想融入企業(yè)文化,才能真正實現精益思想、精益方法、精益組織、精益流程在企業(yè)的落地生根。東華科技公司以“AI永筑”企業(yè)文化品牌建設為契機,把企業(yè)文化理念與精益理念、精益思想相融合,層層組織精益理念征集和提煉,確定了精益目標、精益愿景、執(zhí)行理念等文化理念,把減少浪費、提升效率效益、持續(xù)改善的精益思想植入公司文化理念體系,保證精益工具精準無誤導入,精益理念入腦入心入魂,根植東華管理血脈,使“精益”成為公司企業(yè)管理和企業(yè)文化的“真核”。
三、體系內涵
東華科技公司立足實際,以標準化為基礎,以精益化為手段,以市場化為主線,以信息化為支撐,聚焦效率、效益兩個維度,用市場化手段盤活精益管理工具應用,實現精益思想升華,探索構建了以戰(zhàn)略引領、全面融合、全員參與、崇尚創(chuàng)新為原則的DHOS(DongHuaOperationSystem)東華精益運營管理系統。該系統圍繞企業(yè)管理變革戰(zhàn)略,力求落實“消除浪費、持續(xù)改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將管理改善的重點放在運營質量體系的優(yōu)化改善上,從單純的產品質量,擴展到設計、計劃、制造、采購等整個交付價值鏈,對標先進找差距、優(yōu)化突破再提升,形成以持續(xù)追求浪費最小、價值最大的生產方式和文化理念。
精益目標:推進精益管理,構建精益東華。
精益愿景:效益優(yōu)良,環(huán)境優(yōu)美,先進簡約,職工幸福。
核心理念:消除浪費,持續(xù)改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執(zhí)行理念:精益從心開始,改善從我做起。
精益誓詞:我志愿投身精益變革,轉變觀念,精益從心開始,改善從我做起,努力做到:消除浪費,持續(xù)改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四、主要做法
(一)堅持文化聚心,鑄就精益管理之魂
精益是一種管理思想、管理哲學。東華科技公司堅持文化引領,以構建員工深度認同、身體力行的精益文化為抓手,把精益管理根植企業(yè)管理血脈,成為企業(yè)管理之魂。一是把握精益內涵,樹立精益思維。層層組織精益理念征集和提煉,確定了“效益優(yōu)良、環(huán)境優(yōu)美、先進簡約、職工幸?!钡木嬖妇耙约啊熬鎸?、戰(zhàn)略突破、優(yōu)化提升”“三步走”戰(zhàn)略和“消除浪費、持續(xù)改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堅持宣貫和培育同步進行,充分利用現場實訓、學習研討、對標交流等方式,引導員工正確認識精益、踐行精益。從領導班子做起,發(fā)動“管理人員上講臺”講精益實踐,組織員工通過OPL單點課、小組活動等談精益感悟,引導員工主動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自覺開展改善。定期邀請精益管理專家到公司把脈問診,保證精益工具精準無誤導入,精益理念入腦入心入魂,根植東華管理血脈,精益文化始終保持強勁的活力和動力。二是堅持全員參與,培育精益行為。始終把全員參與放在精益管理推進的首位來抓,堅持“一級帶著一級干,全員行動做改善”,各單位部門的“一把手”就是單位部門理所當然的精益專員,必須帶頭學、帶頭做;同時,廣泛開展改善提案、“星級示范區(qū)”打造和精益班組建設,把精益管理納入“人單酬合一”內部市場化考核,開展精益之星、改善標兵評選,以市場化的物質激勵和典型榜樣的榮譽激勵,喚起員工參與精益文化建設的熱情,把精益管理的工具和要求,轉化為公司的管理標準和員工的工作行為,逐步實現了精益管理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三是融入制度管理,打通精益之道。精益管理和精益文化相輔相成,方針、戰(zhàn)略、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員、作風、行為是軟性管理。文化引領管理,堅持把人放在企業(yè)的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樹立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使之積極參與企業(yè)管理;建立制度、體系等約束機制,以制度規(guī)范員工行為,增強團隊凝聚力,提高團隊戰(zhàn)斗力,有效激發(fā)團隊潛力,構建高效、清潔、低耗、本安、環(huán)保的全國同行業(yè)標桿示范企業(yè)。
(二)聚力現場改善,筑牢精益管理之基
精益管理的第一步是從現場改善開始,現場改善是精益管理的基礎。東華科技公司把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和國家級綠色工廠建設標準,設定為精益現場管理的工作基準,以高標準、高起點聚力推進現場改善,筑牢精益管理之根基。一是明確責任夯基礎。堅持崗責一致、動態(tài)管理,持續(xù)開展“網格化、編碼化”管理,把每一臺設備、每一件物品、每一平方厘米土地、每一項工作都責任到人,先后編制“專屬名片\"20000余張,管理手冊10余種,設置各類看板100余處,完成定點攝影圖片500余組,形成了專管員主導、崗位巡檢協助、設備維修配合的精益現場管理體系,實現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標準,事事有人管。二是系統推進解難題。綜合運用問題管理、系統思維、“菜單式”推進等精益管理推進工具,把精益現場管理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分解為不同的專題,并設立焦點課題,通過大墻會議、A3報告、魚骨圖、樹狀圖等工具和項目改善“八步法”,開展果因分析、確定系統改善對策,按專題壓茬推進,一大批長期困擾公司現場管理的“頑疾”得到解決。三是標桿引領再提升。針對生產現場區(qū)域廣、設備多,員工理解精益標準和要求不一的實際,東華科技公司堅持“樹標桿,再推廣”的推進策略,狠抓“6S”管理,通過層層打造“標桿”、復制“標桿”、推廣“標桿”,以點帶面、不斷拓展,最終實現全面提升。先后開展樣板班組、星級示范區(qū)打造和精益潤滑油站、鏟車、配電箱等專項治理活動,打造“五星”班組、崗位、設備1700余處,公司現場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了國家安全生產一級標準化企業(yè)復審,并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淄博市企業(yè)管理標桿企業(yè)。
(三)聚焦效率效益,打造精益管理內涵
精益管理的核心就是少投入、多產出,多創(chuàng)價值。東華科技公司堅持價值導向,聚焦效率效益,把精益思維引入成本管控,對價值鏈進行分析,通過對標改善,消除浪費,創(chuàng)造更多更大的效益。一是系統分析,提出“精益成本模塊化”管控模式。對產品成本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把可變動成本歸類為材料成本、燃料成本、電力成本、人工成本、環(huán)保成本和制造費用成本等六大模塊,并以公司近幾年的相關數值平均數為基礎,綜合行業(yè)內先進數據、國家行業(yè)政策變化及年度預算數值,研究確定成本模塊化管控基準數值,編制了《生產經營指導手冊》《崗位職責手冊》和《“人單酬合一”(二級六維度)全員內部市場化結算手冊》三大手冊,并通過內部市場化考核體系,把指標納入每個單位、每個車間、各工序、崗位的結算訂單。今年以來,東華科技公司深入實施低成本戰(zhàn)略,材料成本累計降低2400余萬元、配料成本累計降低320余萬元、維修成本累計降低140余萬元。二是聚焦目標,“工業(yè)大腦”系統降本。堅持問題就是課題、差距就是方向,聚焦精益成本“六模塊”控制目標、行業(yè)先進企業(yè)“領跑”指標,通過水泥“工業(yè)大腦”,用人工智能優(yōu)化熟料生產工藝操作,通過對海量的過程參數、結果數據進行挖掘、優(yōu)化、預測,建立起了能耗和質量控制優(yōu)化模型,使風、煤、料等工藝逼近最佳運行狀態(tài),實現同等條件下質量最好,相同質量狀況下產量最高、能耗最低。現在東華科技公司標準煤耗比從推進精益管理之初下降了15.04千克/噸,綜合電耗下降了10.18度/噸,兩項指標均位居行業(yè)前列,標準煤耗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三是著眼提效,構建市場化機制。建立起以五全管理為基礎、四級市場主體三級市場交易為框架、六大體系為保障、全面覆蓋十大要素市場的“543610”市場化運行體系。探索以精益管理為工具、市場化為手段、“五全管理”為控制的管理新模式,關注關鍵指標和成本管控,推進精益管理持續(xù)降本提效,建立市場化與精益化的“兩化融合”運營體系,做到了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都是經營者、細化要素定價格、日清日結核定單、機制完備成閉環(huán)、市場分級算好賬。
五、實施效果
(一)企業(yè)文化內涵顯著提升
堅持宣貫和培育同步進行,利用學習研討、對標交流、賦能實踐等方式,引導全員正確認識精益、踐行精益。將學、思、踐、悟貫穿于整個經營工作,堅持“以價值創(chuàng)造者為本”的人才理念,引導全員由“認識精益”向“認可精益”轉變,開啟了精益變革的新思維,搭建起了“精益學堂”平臺和職工“實踐陣地”,鍛造了內訓師團隊、打造了精益課程體系,形成了富有精益文化內涵的“東華力量”。
(二)重要經濟指標顯著向好
推進精益管理以來,東華科技公司緊緊圍繞“五個一流”精益東華的總體目標,以“目標、問題”為工作導向,形成可復制可輸出的DHOS運營管理系統,以市場化為手段盤活精益管理工具應用。2018-2021年,企業(yè)資產、營業(yè)收入、利潤、凈利潤等指標的增長率分別為 40.11% , 13.79% 、60.36%、57.12% 。在近兩年行業(yè)利潤嚴重下滑的形勢下,東華科技公司承壓奮進,主要產品產銷量均完成計劃目標,整體經營能力優(yōu)于周邊企業(yè),管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彰顯。
(三)企業(yè)品牌效應顯著擴大
以中標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跑道水泥為標志,東華品牌躋身省內一流品牌,近年來先后中標小清河復航工程、沾臨高速、濟高高速、濟南大西環(huán)、京臺高速等多個大工程,并與中鐵、中建等“中字號”單位以及省內大型水泥用戶建立了牢固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市場“命運共同體”取得重大進展。近年來先后獲得了全國煤炭行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中國標桿智能工廠、中國建材企業(yè)200強、中國最具成長性建材企業(yè)100強、中國創(chuàng)新建材企業(yè)100強、山東省全員創(chuàng)新企業(yè)、山東省瞪羚企業(yè)、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yè)等榮譽稱號,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能源集團新材料公司東華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