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是一種具有銅鐵礦結構的功能陶瓷材料,具有寬帶隙的特點,在可見光范圍內
具有高透明度與高電導率,因此
被廣泛應用于透明導電氧化物、光催化劑、微電子器件、光伏材料、熱電材料等領域。
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固相反應法;凝膠溶膠法;電子束蒸發(fā);磁控濺射;脈沖激光沉積;化學氣相沉積-等。
在透明導電氧化物領域, 常被用于制作磁控濺射的靶材。馬丙闖等為了獲得高電導率的
,在用固相燒結法合成
陶瓷時加入不同含量的的鋁硅酸鹽玻璃,探究了鋁硅酸鹽玻璃的添加量對
活性的影響,并進一步探究添加鋁硅酸鹽玻璃后
的最佳燒結工藝。趙旭光等在用固相燒結法合成
時,發(fā)現未摻雜與摻雜 1% 金屬Co時燒結樣品為純相的
,當Co摻雜濃度大于 5% 時,燒結的樣品會產生雜相并且樣品磁性由順磁性轉變?yōu)殍F磁性。
在催化領域, 被用于甲醇重整制氫的催化劑。慶紹軍等采用固相球磨法合成了
緩釋催化劑,隨后探究了其在甲醇水蒸汽重整反應中的催化性能。主要研究了焙燒溫度、焙燒氣氛和加熱速率對
緩釋催化劑的結構影響。肖書衛(wèi)等首先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了水分子在
和O缺陷
表面的吸附以及穩(wěn)定性,隨后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了甲醇分子在清潔
和O缺陷
表面的吸附以及甲醇分子和水分子的共吸附,進一步闡明了
催化劑構效關系。
在陶瓷金屬化領域, 是直接敷銅陶瓷基板的共晶層,銅氧化物與氧化鋁陶瓷在共晶溫度1065℃與銅熔點
之間燒結的共晶產物
可以潤濕銅與陶瓷,解決銅與陶瓷之間熱膨脹系數不匹配的問題,讓銅與陶瓷緊密的鍵合在一起。基于此原理張富啟等3利用CuO漿料在AIN陶瓷上通過還原燒結制備多孔銅層,開發(fā)新型AIN陶瓷金屬化工藝,其中銅層與氮化鋁陶瓷之間連接的中間產物為
在陶瓷金屬化方向是重要的界面層產物,研究其在不同燒結參數的微觀性能能夠為開發(fā)新型散熱陶瓷封裝基板提供指導作用。
鑒于 無毒性、價格低、寬禁帶等特點,
在微電子器件等領域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本文首先通過固相燒結法制備了
陶瓷并研究了不同燒結參數下的反應產物,其次制備了
厚膜并研究了燒結時間對厚膜厚度、顯微形貌、表面粗糙度的影響,進一步拓寬了
的應用前景。
2實驗
2.1實驗原料
蓖麻油、聚乙二醇400、乙基纖維素M9、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及松節(jié)油透醇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三氯化鐵購自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粉(粒徑 1μm) 購自鄭州中瓷科技有限公司; CuO 粉(粒徑 1μm 購自蘇州優(yōu)鋯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基板(厚度 0.38mm 購自南京中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2實驗過程
塊體制備
(1)配料:用天平按照1:1的摩爾質量比稱取適量 粉與
粉。
(2)球磨:將配好的兩種粉體混合,并將混好的粉與球磨子、酒精按照1:1:1.5的比例放人球磨罐,為實現配平須另備空的球墨罐裝入適當去離子水。配平完成后將兩種粉體球磨12h并放入烘箱中烘干。
(3)壓片:將烘干后的粉體倒入研缽,碾碎。利用液壓機使粉體受力形成塊體。(4)燒結:將樣品放人馬弗爐中燒結,升溫速度為 ,樣品需在
排膠燒結1h后才能繼續(xù)升溫。
厚膜制備
(1)配漿:將 CuO 粉體與有機載體按照8:2的質量比混合并攪拌至粘稠。有機載體的配制比例如表1所示。表1有機載體的成分與功能
(2)涂布:使用涂布機將CuO漿料涂布在 基板上并控制涂布厚度為 100μm ,待漿料流平后將樣品放入烘箱烘干。
(3)燒結:將樣品放入馬弗爐中燒結,樣品燒結時的熱處理曲線如圖1所示。
2.3性能測試與表征
使用Empyrean型X射線衍射儀表征燒結塊體的物相,測試角度為 ,掃描速度為
/min 。使用LYRA3GMU型掃描電鏡表征制備厚膜的形貌與厚度,由于樣品不導電測試前需要進行噴金處理。使用KC-X1010型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表征制備厚膜表面粗糙程度,掃描間距為 2μm ,采樣頻率為
,掃描方向為X軸。
3結果與分析
3.1燒結參數對燒結塊體物相的影響
圖2為通過固相反應法制備的樣品XRD。由圖2可知,樣品在不同參數下燒結的物相以 為主,部分燒結樣品在
"44.7°中行
處存在弱衍射峰,對應的物相為
。如圖2(a)所示,當燒結溫度為
時,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
相衍射峰的強度也在增大,而
相衍射峰的強度先增大后減小,因此
燒結時為獲得純相最佳燒結時間為 8h 。如圖2(b)所示當燒結溫度為
時,隨著保溫時間延長,
相變化不大,燒結時間為8h時,
相的衍射峰最強。對比燒結時間為8h時不同溫度下燒結的兩個樣品,
燒結時
相的強度最大,由此推斷固相反應法制備
的最佳燒結工藝為:
燒結 8h
3.2燒結時間對厚膜顯微形貌的影響
圖3為在 基板上涂布 CuO 漿料并燒結制備的樣品截面顯微形貌,根據圖3能夠直觀看出中間層的存在。如圖3(a)所示,當燒結時間為1h時,中間層厚度較薄,厚度約為 10.26μm 。如圖3(b)所示,當燒結時間為2h時,中間層相比圖3(a)更厚,厚度約為 19.46μm 。如圖3(c)所示,當燒結時間為3h時,中間層厚度為 27.88μm總的來說,隨著燒結時間的延長,中間層逐漸變厚。
為進一步驗證中間層產物對圖3(c)所示區(qū)域進行EDS面掃,面掃結果如圖4所示。根據圖4可以直觀看出上層區(qū)域主要有 Cu 與0兩種元素組成,為殘余的CuO 層。中間層包含 三種元素,為
與 cuO 反應形成的
層。下層主要由Al元素與0元素組成,該層為
陶瓷基板。
為研究 厚膜表面形貌需用
溶液將樣品表面殘存的 CuO 層腐蝕掉,腐蝕后厚膜的表面形貌如圖5所示。如圖5(a)所示,當燒結時間為1h時厚膜表面以大的立方體為主,有少量小顆粒。如圖5(b)所示,當燒結時間為2h時,厚膜表面主要由小顆粒組成,相比圖5(a)所示厚膜的平均晶粒尺寸更細小。如圖5(c)所示當燒結時間延長到3h時,厚膜表面幾乎沒有小顆粒,厚膜表面較為粗糙顆粒尺寸也最大。綜合比較反應時間為2h時厚膜表面最為均勻致密。
3.3燒結時間對厚膜表面粗糙程度的影響
圖6為制備厚膜表面的三維形貌圖,測試前用Fe-Cl3 溶液去除樣品表面CuO以防止雜相干擾。如圖6(a)所示,燒結時間為1h的樣品表面有少量毛刺,對該區(qū)域測得的面平均粗糙度為 21.129μm 。如圖6(b)所示,燒結時間為 2h 的樣品表面相對平滑,對該區(qū)域測得的面平均粗糙度為 19.955μm 。如圖 6(c) 所示,燒結時間為3h的樣品表面有較多尖銳的毛刺,對該區(qū)域測得的面平均粗糙度為 30.708μm 。因此保溫時間為2h時制得的 厚膜表面最為平整,這與掃描電鏡測得的結果一致。
4結論
(1)采用固相反應法制備 陶瓷時, CuO 粉與
粉反應充分,未在生成物中檢測到兩者物相。燒結后的反應產物以
為主,隨著反應時間延長,
相衍射峰的強度也在增大。這表明過長的反應時間容易引起雜質產生。XRD數據表明當燒結溫度為
,燒結時間為8h時,燒結制得的
純度最高。
(2)使用 漿料在
陶瓷基板上制備
時,能夠明顯觀察到中間層,EDS面掃表明中間層由 Cu 、Al、0三種元素組成,為
相。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中間層逐漸變厚,當燒結時間為3h時,厚膜厚度到達峰值 27.88μm 。
(3)將制備厚膜表面經過腐蝕處理后觀察其表面形貌與粗糙度,結果表明厚膜表面主要為多面體結構,隨著燒結時間延長厚膜表面晶粒尺寸先減小后增大,當反應時間為2h時,厚膜表面最為平整光滑。
參考文獻
[1]Jia-Xin Z,Zong-Yan Z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delafossite optoelectro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J].MaterialsScience in SemiconductorProcessing,2023,167.
[2]LuY,Nozue T,FengN,etal.Fabr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CuAlO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by high density [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5,650558-563.
[3]Jichao H,JiaqiM,BeiX,etal.Effectof annealing temperatureson properties of CuAlO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on 4H-SiC substrates[J].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O23,603.
[4] Kim D S , Choi S Y .Wet-oxidation effect on p-typ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CuAlO thin film [J].Physica Status Solidi, 2010,202 (15):R167-R169.DOI:10.1002/pssa.200521337.
[5]Jingjing X,Qingyou L,Xiao L, et al.Tunability of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Cu-Al-O films induced by thermal oxidation[J].Optical Materials,2023,136.
[6]Manuel JGC,MaríaJS.A review of typical PLDarrangements: Challenges, awareness, and solutions[J].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2023,168.
[7]WangY,GongH,Zhu F,et al.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of p-typ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Cu-Al-O thin films prepared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Materials Science amp; Engineering B,2001,85(2):131-134.
[8]馬丙闖 基陶瓷的制備及電學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 工業(yè)大學,2018.
[9]趙旭光,唐政.Co摻雜 粉體磁性的討論[J].材料導報, 2012,26(22):31-34.
[10]慶紹軍,孫遜,李興龍,等.固相球磨法可控制備 及其 甲醇重整制氫催化性能研究(英文)[J].燃料化學學報(中英 文) 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