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U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5)08-0077-03
0 引言
隨著交通流量的日益增長,舊公路的路面性能逐漸下降,嚴重影響了道路的使用壽命和交通安全。傳統(tǒng)的道路修復方法通常耗時長、成本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新材料,導致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負擔加重。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作為一種經濟、高效、環(huán)保的道路修復與擴建技術,近年來得到了廣泛應用[12]。該技術通過對舊路面材料進行高溫處理和再生劑添加,恢復其黏結性和結構性能,從而形成新的均質路面層,減少了對新材料的需求,并縮短了施工工期。該文結合某市一條舊公路擴建項目,系統(tǒng)分析了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包括施工設備的選型、具體的施工步驟、施工質量檢測以及路面性能提升效果,研究成果旨在為類似工程提供技術參考與經驗借鑒[3]。
1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概述
1.1技術原理
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通過高溫處理舊瀝青材料,使其恢復黏結性和可塑性,再與新瀝青和再生劑混合,形成均質的再生路面層。加熱后,舊路面中的黏合物質軟化并恢復物理性能,顯著減少了新材料的需求。新瀝青與再生劑的加入彌補了老化成分,增強了再生層的耐久性和強度,保證新舊材料結合,提升再生層的抗壓、抗裂及耐磨性能。根據(jù)施工需求,熱再生分為表面熱再生、就地熱再生和廠拌熱再生三種,其中就地熱再生因能在現(xiàn)場高效處理舊路面,減少運輸和工期,降低成本且兼顧環(huán)保與經濟效益,特別適合舊公路擴建項目,已成為此類工程的優(yōu)選技術。
1.2技術優(yōu)勢
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在舊公路擴建與維護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經濟效益。首先,再利用舊瀝青材料大幅減少新材料需求,降低了采購和運輸成本。其次,該技術減少了廢棄瀝青處理量,減輕了環(huán)境負擔,實現(xiàn)了環(huán)保效益??焖俑咝У氖┕み^程能夠短時間完成大面積路面修復與擴建,最小化了交通影響,尤其適合交通繁忙區(qū)域。此外,通過精確工藝和材料配比,熱再生后的路面在抗壓、耐磨、抗裂等性能上往往達到甚至超過原設計標準,確保其長期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綜上,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以其經濟、高效、環(huán)保的特性成為舊公路擴建工程的優(yōu)選方案。
2 工程概況
該文基于某市一條已使用15年的舊公路擴建項目,探討了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的實際應用。該項目路線起點為A鎮(zhèn),終點為B鎮(zhèn),全長 2 5 k m ,原設計為雙向兩車道。由于長期使用,舊公路路面出現(xiàn)了明顯的龜裂、坑槽等病害,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和路面使用壽命。傳統(tǒng)的修復方式因涉及大規(guī)模銑刨、運輸和鋪設新材料,不僅費用高昂,還需耗費較長的施工時間,且對交通影響較大?;诮洕浴h(huán)保性和施工效率的綜合考慮,最終決定采用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進行擴建,將道路擴展為雙向四車道。該技術有效減少了新材料的使用和廢料的處理,同時縮短了工期,保證了道路擴建工程的順利推進。
3施工工藝
3.1熱再生設備的選型
在就地熱再生施工工藝中,設備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施工效率和最終路面的質量。為了確保舊瀝青路面能夠得到充分的加熱、銑刨和再生處理,該工程根據(jù)路面狀況和施工需求,選擇了適配的機械設備[46]。施工中主要采用了五種核心設備:加熱機、銑刨機、再生攪拌機、攤鋪機和壓路機。每種設備的配置均經過精心挑選,以確保在施工過程中實現(xiàn)最佳性能。表1展示了這些設備的型號和關鍵配置參數(shù)。
這些設備不僅適應舊公路擴建中的多重工序需求,還通過精準控制溫度、深度和攪拌速率,確保施工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高效性。其中,加熱機的高溫加熱功能使舊瀝青路面軟化,銑刨機的深度控制保證了銑刨的均勻性,再生攪拌機則在最大產能下將新舊瀝青料混合均勻,攤鋪機和壓路機則確保了路面的平整和密實,從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再生路面的最終質量。
3.2 熱再生施工步驟
瀝青路面熱再生施工步驟包括多個相互銜接、嚴格控制的工序,確保路面再生效果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首先,通過紅外加熱機將舊瀝青路面加熱至 ,該溫度范圍可以有效軟化路面表層,為銑刨做好準備。其次,用銑刨機對加熱后的路面進行銑刨,銑刨深度根據(jù)設計要求設定,一般控制在 5 ~ 8 c m 之間,以確保去除受損的路面層并保留必要的基層強度。銑刨下來的舊瀝青材料與新瀝青混合料及再生劑一起在再生攪拌機中進行均勻混合,確保再生料的均勻性和新舊材料的充分結合。隨后,用攤鋪機將混合好的瀝青料鋪設在路面上,攤鋪厚度嚴格控制在設計范圍內,以確保路面結構的整體強度。最后,使用壓路機對攤鋪后的路面進行多輪壓實,確保路面的密實度和平整度,使其達到施工規(guī)范要求的壓實度標準,從而保證路面再生后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整個熱再生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4質量檢測
4.1檢測方法與流程
為確保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的施工質量,施工完成后需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以確保路面的性能符合設計要求。質量檢測流程如圖2所示。首先,使用核子密度儀對再生路面的壓實度進行檢測,核實路面的壓實均勻性和密實度是否達到施工標準,該步驟至關重要,因為不均勻的壓實可能導致早期路面破壞[。其次,采用 3 m 直尺對路面的平整度進行檢測,確保誤差控制在 3 m m 以內,以保證車輛行駛的舒適度和路面的長久使用。隨后,通過鉆芯法進行厚度檢測,采集再生層的樣本,驗證其厚度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保證路面的承載能力[8。最后,利用馬歇爾試驗法對再生后的瀝青路面進行抗壓強度和抗剪切強度的檢測,確保路面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這一系列檢測環(huán)節(jié)相互補充,從多個方面驗證了施工質量,為路面性能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4.2 檢測數(shù)據(jù)與分析
通過對施工后的瀝青路面進行一系列檢測,該項目得到了關鍵的性能數(shù)據(jù),進一步驗證了熱再生技術的有效性和施工質量。
表2展示了壓實度、平整度、厚度和強度的檢測結果。由表2可知,路面的壓實度全部達到了 9 6 % 以上,明顯超過了 9 5 % 的設計標準;平整度誤差控制在 1 . 5 ~ 2 . 0 m m 之間,遠低于 3 m m 的上限,說明路面的整體平整性良好;厚度檢測顯示再生層的厚度穩(wěn)定在 6 . 5 ~ 6 . 8 c m 之間,與設計要求的誤差范圍一致;強度方面,抗壓強度和抗剪切強度分別達到了 1 . 2 ~ 1 . 4 M P a 和 1 . 0 ~ 1 . 2 M P a ,均超過設計規(guī)定的最低值。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施工質量良好,路面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和長期耐久性,完全滿足工程需求。
5性能提升分析
為了評估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對路面性能的實際改善效果,該文通過施工前后路面的抗壓性能對比試驗,以再生路面的抗壓強度 σ 作為關鍵評價指標[1]??箟簭姸仁呛饬柯访娉休d能力的重要參數(shù),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σ (20 抗壓強度( , P 最大承載力(kN),A 受壓面積
。
施工前后不同路段的抗壓強度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各路段施工后再生路面的抗壓強度均有顯著提升。具體來看,施工前路面的抗壓強度普遍在 0 . 9 ~ 1 . 0 5 M P a 之間,而施工后均提升至 1 . 1 8 ~ 1 . 3 1 M P a 不等,平均提升幅度在 2 1 % ~ 2 5 % 之間。這表明了熱再生技術有效改善了路面承載能力,特別是在路面受壓較大的情況下,提升效果尤為明顯。數(shù)據(jù)還表明:通過再生劑和新舊瀝青混合料的結合,路面材料的物理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在提高路面抗壓強度和耐久性方面表現(xiàn)突出。這種性能提升不僅確保了再生路面能夠更好地承受交通荷載的長期作用,同時延長了道路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了后續(xù)維護成本。
6 結論
該文通過實際工程案例,詳細探討了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在舊公路擴建中的應用及其效果。研究結果表明:該技術通過高效的設備和合理的施工工藝,成功實現(xiàn)了舊瀝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有效提升了路面的抗壓、抗裂和耐磨性能。質量檢測結果顯示,施工后的路面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標準,特別是在壓實度和平整度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施工后路面的抗壓強度提高了 20 % 以上,顯著增強了路面的承載能力和長期使用的穩(wěn)定性。此外,熱再生技術還減少了新材料的使用和廢棄物的排放,兼具經濟和環(huán)保效益。綜上所述,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是一種適用于舊公路擴建的理想方案,為道路建設和維護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黃學勇.公路路面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J].運輸經理世界,2023(31):38-40.
[2]喬向軍.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20(25):102-103.
[3]陳倩穎.高速公路改擴建施工中的舊路基處置深度控制[J].中國公路,2024(12):110-112.
[4]許偉偉,許丁,梁坤,等.銑刨齒鋼體冷擠壓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分析[J].熱加工工藝,2023(17):63-67.
[5]吳昆侖,龔志起,吳佳.西寧市建筑垃圾再生處理設施布局的動態(tài)優(yōu)化[J].環(huán)境工程,2023(6):194-201+258.
[6]李璟孜,婁蒙蒙,黃世燕,等.基于光熱利用的金屬有機骨架/石墨烯復合膜對印染廢水的再生處理[J].紡織學報,2023(9):116-123.
[7]王亞曉,王來碩.核子密度儀法與灌砂法檢測路基壓實度的相關性分析[J].公路與汽運,2022(6):68-70+74.
[8]李雪雪,孫彬,毛詩洋,等.鉆芯法檢測薄壁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2023(24):74-79.
[9]熊子君,潘春輝.廣東濕熱重載交通條件下高速公路半柔性無縫路面技術研究及應用[J]廣東土木與建筑,2023(10):76-80.
[10]馬倩敏,劉倩,李黎山,等.高溫歷程對堿礦渣混凝土殘余抗壓強度的影響[J].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報(中英文),2024(5):16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