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5-0106-03
禽腺病毒是一種無囊膜的雙股DNA病毒,主要感染雞、鴨、鵝等家禽。該病毒可在健康禽體內存在,并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在體內大量復制,從而感染家禽。該病毒也作為原發(fā)性病原體,引起禽類多種病癥。感染禽腺病毒病的雞群,容易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臨床報道過多起從腺病毒感染雞身上檢測到多種病原的病例。腺病毒在放養(yǎng)雞群體中,由于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開放性,家禽與自然環(huán)境接觸的機會增多,禽腺病毒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徑感染放養(yǎng)雞的風險顯著增加,感染后,不僅影響雞的生長和生產性能,還可能引起嚴重的死亡現象,給養(yǎng)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病原
禽腺病毒根據群特異性抗原的不同分為I群、Ⅱ群和Ⅲ群三個群。我國主要流行禽腺病毒I群(FAdV-I),其部分血清型引起心包積液肝炎綜合征(HPS)、包涵體肝炎(IBH)和肌胃糜爛(GE)。腺病毒粒子無囊膜,直徑為 70~90nm ,表面由252個殼粒組成,包括240個六棱體和12個五棱體;病毒核心包含雙股DNA和核蛋白[1]。
禽腺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強,對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和脂溶劑均有一定的抵抗力,耐酸(pH值3\~9),耐熱, 下可存活 30min ,在室溫下病毒可存活6個月。
2流行特點
腺病毒可感染各日齡的雞,但以4\~7周齡的雞更易感,引起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2]。該病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春秋季節(jié)由于氣溫、濕度適宜,非常有利于腺病毒的存活和傳播,因此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在林下放養(yǎng)環(huán)境中,雞群可通過被腺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或接觸被病雞排泄物污染的土壤、植物等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徑感染病毒。
3癥狀表現
感染腺病毒的雞通常表現出精神萎靡,還伴有食欲降低、體重下降,羽毛蓬松雜亂而失去光澤;部分病雞皮膚發(fā)黃,或皮下出現出血點;雞冠和髯可能變得蒼白、褪色,甚至壞死[3];排水樣或粘液樣糞便,顏色呈淺黃色或白色。個別病雞后期出現角弓反張等神經抑制癥狀,嚴重時無法站立,可能突然倒地死亡。
4剖檢變化
腺病毒感染的一個典型病變是心包腔內有黃色清亮水樣或膠凍樣液體。肝臟腫大,邊緣鈍圓,顏色變淡或發(fā)黃,質地變脆,有時表面可見出血點或壞死灶。脾臟腫大,有時伴有出血點或壞死灶[4]。肺組織充血、水腫;氣囊壁增厚,有時可見纖維素性滲出物。感染嚴重時,腸道卡他性炎癥,腸道黏膜充血、水腫。部分病雞胸腺萎縮與出血。胰腺邊緣有出血點。
5 實驗室診斷
包涵體檢查方法是診斷雞禽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從患病雞的肝臟取肝細胞印片,經蘇木精-伊紅染色法后鏡檢,觀察肝細胞核內是否存在嗜堿性或嗜酸性包涵體。若肝細胞核內存在嗜堿性或嗜酸性包涵體,通常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周邊有明顯的蒼白暈,則可初步判斷為雞禽腺病毒感染。此外,還可通過其他的實驗室方法進行診斷,如病毒分離培養(yǎng),將疑似感染的樣本(如肝臟、脾臟等)接種到雞胚或細胞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觀察病毒的生長情況,最后通過免疫熒光、電子顯微鏡技術進一步鑒定病毒的存在;PCR方法,通過設計針對雞腺病毒特異性基因的引物,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出腺病毒的存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IF)等血清學方法,通過檢測雞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判斷雞是否曾經感染過腺病毒。
6 治療方法
對已感染的病雞和疑似病雞,應及時隔離,防止病情擴散。對雞群緊急注射抗體控制病情。腺病毒精制卵黃抗體 1000mL+ 速倍林 8g+ 干擾素 10mL ,混合均勻后,頸背部皮下注射,2mL/kg 體重,每日1次,連用 7d 。獸用雙黃連,每 250mL 雙黃連口服液兌水 200kg ,每天集中飲用1次,連用 3~5d 一周后,對患病雞群補免腺病毒滅活疫苗,皮下或頸部注射, 0.5mL/ 羽[5]。同時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物質,提高其免疫力,促進恢復。
7病因分析
7.1養(yǎng)殖管理粗放
放養(yǎng)雞感染禽腺病毒與其管理密切相關。若養(yǎng)殖戶欠缺養(yǎng)殖經驗;放養(yǎng)場地未經過嚴格消毒,雞舍、器具等清潔和消毒不徹底,會大大增加雞群感染腺病毒的機會;飼養(yǎng)密度過大,導致雞群間的接觸機會增多,使腺病毒更快在雞群中傳播。
7.2養(yǎng)殖環(huán)境較差
放養(yǎng)雞舍設施簡陋,密封不嚴,多處漏風,無法有效抵御降雨、大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容易導致雞群受寒。雞群長時間處于寒冷、潮濕的環(huán)境中,導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菌而發(fā)病。尤其是在山區(qū)或濕潤地區(qū),環(huán)境濕度較大,確實有利于病原體的生存和繁殖,增加了雞群感染的風險。此外,放養(yǎng)地區(qū)的水源可能受到雨水積聚、動物排泄物等污染,若雞群飲用不潔凈的水,更易導致雞群感染禽腺病毒等疾病的發(fā)生概率增大。
7.3飼料發(fā)霉變質
山區(qū)空氣濕度大,帶來的另一個嚴重后果是易使存儲在山上的飼料發(fā)生霉變。霉變的飼料中可能產生黃曲霉素等多種毒素,當雞食入后可能會損傷免疫系統(tǒng),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此外,霉變的飼料還可能影響雞的消化系統(tǒng),導致雞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進一步降低雞的抵抗力,增加感染腺病毒等病原體的機會。
7.4雞群不良刺激
高溫、低溫、濕度過大、空氣質量差等不良的環(huán)境因素都可能對放養(yǎng)雞造成應激。放養(yǎng)地設在山地上,不僅面臨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的挑戰(zhàn),可能誘發(fā)雞群應激。另外,養(yǎng)殖戶管理不當,如隨意驅趕雞群、頻繁更換飼料、斷水斷料等,也是引起應激的重要原因,而由應激導致機體免疫抑制的狀態(tài)會使放養(yǎng)雞更容易感染禽腺病毒等病原體。
7.5免疫接種不當
免疫接種是預防禽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若養(yǎng)殖戶免疫接種意識薄弱,購買雞苗后未定期接種疫苗,或疫苗接種方式不當、接種劑量不準確,可能導致免疫空白期的出現,即雞群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足夠的抗體保護,容易導致免疫抑制病的發(fā)生,進而繼發(fā)禽腺病毒的混合感染[。
8預防措施
8.1改善養(yǎng)殖環(huán)境
從長遠發(fā)展來看,養(yǎng)殖場應完善養(yǎng)殖設施,加強雞舍建設,提高雞舍的保溫、防潮性能;安裝通風設備、遮陽設備等,以應對惡劣天氣。保持雞舍內外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定期對放養(yǎng)場地、雞舍、器具等消毒,減少病原體的滋生。雞舍應具備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采光條件,降低環(huán)境濕度,如使用除濕設備、增加通風量等,以減少病原體的生存空間。
8.2加強飼養(yǎng)管理
雞舍內部布局應合理,確保雞有適當的活動空間。提供足量的飼喂器和飲水設備,方便雞群采食和飲水。飼養(yǎng)密度應根據雞的品種和生長階段進行合理規(guī)劃,避免擁擠。確保良好的飼料質量,提供均衡、富含營養(yǎng)的飼料。飼料儲存注意防潮、防霉變、防鼠害,儲存室保持干燥通風。應隨時給雞群提供新鮮的水源,飲水系統(tǒng)要定期清潔和消毒,防止污染。炎熱時應給雞群提供較低溫度的飲水,并增加供應量,滿足其生長、生產的需求。
8.3減少應激刺激
提供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確保雞舍內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適宜,避免雞群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使用遮陽網、霧線、水簾或放置冰塊等方法降低高溫天氣對雞群的熱應激。保持雞舍周圍環(huán)境的安靜,定期清理雞舍內外的糞便和雜物,減少異味的產生。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應激藥物或添加劑,如電解質類、維生素類、有機酸類、糖類、中草藥類等,提高雞群的抗應激能力。
8.4疫苗免疫接種
目前用于預防雞禽腺病毒的疫苗主要有滅活疫苗。選擇的疫苗應與當地流行的腺病毒血清型相匹配,確保免疫效果達到預期。對于無母源抗體的蛋雛雞,可在5\~7日齡首免腺病毒滅活苗(新流法腺)。如果雛雞有母源抗體,可推遲到15\~21日齡首免腺病毒滅活苗。40日齡左右,免疫新流腺滅活苗。產蛋期,根據蛋雞體內抗體水平與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及時補免新流(腺)滅活苗[。按照疫苗說明書上的推薦劑量進行接種,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影響免疫效果。
9總結
禽腺病毒具有傳播性廣、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癥狀表現復雜的特點,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會加劇腺病毒感染的癥狀和死亡率。感染腺病毒后,放養(yǎng)雞可能發(fā)生包涵體肝炎、呼吸道感染、出血性腸炎、蛋雞產蛋量減少等一系列癥狀,需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做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加強免疫接種、及時發(fā)現和處理病雞以及加強疾病防控知識宣傳等有力措施,有效防治該病,降低放養(yǎng)雞禽腺病毒感染的風險,保障養(yǎng)雞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潘永安.放養(yǎng)雞禽腺病毒感染的診治[J].家禽科學,2024,46(9):112-114.
[2]米顯勇,吳忠勇,姚華清.放養(yǎng)雞禽腺病毒混合感染的處置[J].湖南農業(yè),2023(6):17.
[3]周燕歌.禽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學、病理學和防控策略[J].中國畜牧業(yè),2023(19):113-114.
[4]朱順.1例后備蛋雞禽I群腺病毒病治療[J].養(yǎng)殖與飼料,2021(11):143-144.
[5]周校國,逯永強.雞禽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防控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9):111-112.
[6]洪楓,吳春香.蛋雞禽腺病毒與沙門氏菌混合感染的診斷及藥敏試驗[J].畜禽業(yè),2024(8):77-79+83.
[7] 顧皓天,周佳心,仲淇.蛋雞禽腺病毒與沙門菌混合感染的診斷[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2023(4):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