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作家講讀經典名著,理解文學與人生。本期特邀作家許冬林品讀《古文觀止》。許冬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作品《海棠寂靜》《菖蒲幽遠》《春風里一直走》《豆青》等18 部,多篇散文入選中學語文試卷。
【原著精選】
蘭亭集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作家品讀】
暮春之會 □文/ 許冬林
那是一場暮春的集會,地點在山陰縣的蘭亭。每次讀《古文觀止》,總喜歡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開始。讀著讀著,總以為那場雅集正在眼前舉行,只要我走進春光中,走向一片有山有水有亭子的地方,就能遇到王羲之和他的那幫朋友。
參加過這場暮春雅集,沿著時間的小徑,在書中再往前走一段路,可以去旁觀一介平民的曹劌與國君魯莊公論戰(zhàn),那場論戰(zhàn)也發(fā)生在“十年春,齊師伐我”的那個春天?;蛘呔驮跂|晉的附近轉悠,跟著陶淵明一道,去桃花源里人家感受一下鄉(xiāng)居生活。落英繽紛,讀書讀到暮色四起,也別急著回家,我們還可以去尋李白,跟著他一起參加一場春夜宴。宴畢,我們扶一把微醉的詩仙,好讓他把那篇《春夜宴桃李園序》寫完……許多時候,讀書也像是參與一場雅集,那么多名流賢士在文字間人影憧憧地穿越,來與我們晤面,這實在是一種奇妙的讀書體驗。
這么多年讀《蘭亭集序》,我依然最喜歡第一段?!坝篮途拍辏瑲q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段文字里充滿了少年感,說的都是春天里的事情。風日和暖,大家都衣衫薄下來,一身輕盈,可以在春風里走得更遠一點。在暮春讀《蘭亭集序》,窗外一株晚櫻正盛開。一樹的粉紅,是暖色調,剛好可以襯一襯我手中書里 “茂林修竹”和“清流激湍”微冷的色調。書里書外的兩個世界,就這樣在我的閱讀和凝思中完美地接壤了。(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