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假期時跟著媽媽來了一趟,這里有大城市里所沒有的簡單、舒適與恬靜,還有這片紅色沃土所展示出來的獨特風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萌生了不想回到城里小學讀書的念頭,多次纏著爺爺要來讀書。爺爺看她如此執(zhí)著,仿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心里開始松動,與當?shù)貙W校簽訂了一份靈活的借讀協(xié)議一—想在這兒讀多久就讀多久。很快,菜菜順理成章就成為的一名學生。其實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此也算是滿足了她一個小小心愿,或許在如此接地氣的學校讀書,換個新環(huán)境,可能更有利于她的成長。
現(xiàn)在,菜菜已是三年級六班的插班生了,她在這里放飛自我,做了一只天底下最快樂、最自在的小鳥。加之菜菜爺爺?shù)男录揖o挨著,她去上學可以穿過小區(qū),顯得十分便利。讀小學的孩子往往都是自來熟,相處一段時間后就彼此認識,經(jīng)常一起相約前去上學。
里居住著近數(shù)百戶人家,好多孩子都在讀書。每天早晨,小區(qū)里都是背著書包、睡眼惺松的孩子,他們從樓間的各個出口匯入通往學校的道路,差不多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到達校園。在平凡的日子里,小城每天都在上演著一曲動人的上學交響曲。
每天早晨,小區(qū)里有好幾個好伙伴都來叫菜菜,畢竟菜菜的爺爺是漢昌縣近年來返鄉(xiāng)辦工廠的知名企業(yè)家。他們也是崇拜名人的,莫看他們只是小小年紀,其實也懂得很多的人情世故。混熟悉了,他們總是快樂地談笑著一起上學。那段一千多米的路程總是洋溢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
穿過小區(qū)的后門,有一大片密集的私人住房,往前不遠處就是。從門口出來往前數(shù)第三排十二棟的居民樓里,住著一位老奶奶,可能是她的兒子們怕她上下樓梯不便,于是就將底下一層的空房讓她住著??拷ǖ肋呥€有一間小屋,老奶奶將它騰空塞滿了雜物,這些都是她從外面撿回來的廢品。過往嗅覺靈敏的人,總會掩鼻快速通過,然后就是搖頭嘆氣,心里嘀咕,年紀這么大的老人還在外面四處奔波,這樣做到底是為何?因此人們心里總會私下滋生出無數(shù)個問號。
每次,菜菜他們看到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在翻找垃圾桶時,心里總是覺得極不舒服。老奶奶年紀已然不小,應是在家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如此年邁還在街道四處撿拾廢品,不知她這樣辛勤地奔忙,到底是生活所迫,還是生活中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孩子們見得多了,心里也產(chǎn)生了諸多的疑問,認為她肯定是一位受后人虐待的老人,因此對她多了份同情。
老奶奶有一個怪癖,就是喜歡從別人手里討要廢棄物。遇到的次數(shù)多了,孩子們也有些怕她,以為她精神不太正常,都對她避而遠之。菜菜并沒有覺得老奶奶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因此一點兒也不怕。她認為君子應成人之美,她有要丟的東西時,總想著留給老奶奶,希望老奶奶能獲得一些快樂。
一次,正在翻找垃圾桶的老奶奶看到菜菜在路邊喝礦泉水,她直勾勾地盯著菜菜手里的礦泉水瓶,甚至還跟著菜菜走了好一段路程。見菜菜要把喝完的空瓶扔掉,她馬上提高聲音喊道:“別丟別丟,小姑娘,那個給我行嗎?”說完,她指了指瓶子,生怕菜菜不懂她的意思。
菜菜聽到有人叫她,轉(zhuǎn)過身,愣了一下,見老奶奶指著她手里的瓶子,她馬上回過神來,客氣地回了一句:“可以!”然后快步過去把空瓶交給了老奶奶。此時她分明看到,老奶奶布滿皺紋的臉上蕩起一圈快樂的漣漪,十分欣喜的樣子。菜菜也很高興,自己小小的舉動,竟能讓老奶奶如此欣慰。
如此幾次,有心的菜菜熟悉了老奶奶的情況。原來,老奶奶是一個退休職工,身體健碩的她,一向閑不下來,總喜歡找些事做。原先家里的田土沒被征收時,她就樂意在土里種菜,將家里的“菜籃子工程”搞得十分紅火,不僅保障了一家人的食用,吃不完時還送給鄉(xiāng)鄰,分享自己的勞動果實,當時可說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美好時光。后來,土地被征收,習慣了勞動的雙手,一時無事可做,人也變得病恢的,真應了那句“人閑病多”的古話。老奶奶整天坐在樓房下面的空曠處,不僅心無所寄,空虛無聊,手腳也變得浮腫起來,身體每況愈下,再后來,她生了一場奇怪的大病,人也差點兒沒了。
經(jīng)過治療,老奶奶的狀態(tài)慢慢又好了起來。她開始四處游走,四處去找事做。忙碌起來的她,不但心情舒暢了,臉色也紅潤多了,先前病恢恢的樣子徹底消失了。家人看到這種狀況,也不再勉強她了,只要她喜歡,就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要不短缺她生活費就行。
這不,唯一令家人不認可的是老奶奶居然喜歡上了撿廢品這個事情,并且她為之樂此不疲。家里條件本來可以,兒女們一再提到讓她安心養(yǎng)老,就像那些活躍的大爺大媽得空時去跳跳廣場舞、做做保養(yǎng),去過更加體面的生活,何苦要去接觸那些骯臟的東西。但她就是不聽,一直忙到現(xiàn)在還樂此不疲。在不知內(nèi)情的人看來,她好像生活艱辛得過不下去一樣,根本不像是個拿著國家退休金的人。親朋好友多次委婉勸告,就是勸不過來,他們看改不了她的生活習慣,也不再勉強,只好隨她。
當然,好多人笑她可能是窮怕了,這么拼命掙錢,享受國家的退休補貼,還要從事第二職業(yè)多賺多占,是不是想錢想瘋了。這些不堪入耳的風言風語傳到家人的耳朵里,兒孫們顯得很無語,只好暗自在心里難受,但又沒有辦法去改變,顯得十分無奈。相反,老奶奶一笑而過,并不在乎別人的評論。面對他人的冷眼,她還是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認為人最重要的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自己覺得活得有尊嚴有意義,別人三言兩語完全不能動搖自己。
說了這么多,我們還不知老奶奶到底是什么來歷。其實,老奶奶姓童,名叫童七芹,不過大家習慣了都叫她童婆婆,這根本就不是她真名。但“童”字與“窮”字的讀音,在本地方言中幾乎同音,因此不好區(qū)分。加之老奶奶雖然是個退休職工,可能退休金不多而缺錢吧。現(xiàn)在生活成本這么高,她想方設法掙錢,讓手頭變得寬裕一些,也很正常。于是,大家各自猜測,把老奶奶的真名給淡化了,既然她這么窮困,“窮婆婆”這個帶著貶義的叫法就此流傳開了,相反她的真名真姓反而被淡忘,幾乎沒有人記掛在心頭了。
早年退休金雖然不多,但對于一個健康的老人來說,不生病花大錢,用于自身應該綽綽有余,再不濟還有兒孫養(yǎng)啊。聽說她兒子家境很好,根本不差錢,在當今重視孝道的情況下,怎么會短了老人的仨瓜倆棗呢?本來,征地拆遷補償?shù)拇婵疃忌掀呶粩?shù)了,兒子在劃給的置換地基上建了七層小洋樓,除了賣掉的三層盤活資金,還有四層用來商用,光租金就已經(jīng)不少。按理說,窮婆婆生活無憂,根本不需要去做有失體面的拾荒營生呀。但現(xiàn)實卻很打臉,為什么感覺她特別缺錢呢,何況這么大把年紀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一分錢當作兩分錢花,將錢看得比什么都重,如此慳吝的行為確實令人費解。何況吃穿用度都是子孫們準備好的,基本沒有什么需要大把花錢的地方,不知她的錢到底去了哪兒?這成了大家心中的一個巨大疑團。到了現(xiàn)在這樣的年齡,她本該待在家里享福的,卻還風雨無阻地在外面撿廢品奔忙,不僅讓家人擔心她的安危,也讓家人感到不解,但她樂意如此,即使感覺臉上無光,家人也拿她毫無辦法。退一步來說,與其關在屋里閑出病來,不如讓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可多活動一下。想通了這些也沒什么,別人愛怎么說就讓他們?nèi)フf吧,只要老人開心,其他的什么都是浮云,因此順其自然,生活慢慢就平靜了下來。
基于這些分析,大家認為老奶奶可能是真窮,過慣了苦日子,于是用帶點輕蔑挪揄的口氣喊她“窮婆婆”,從此大家就把這個外號順理成章地安在她的身上了。不過,窮婆婆并不在乎這些,她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每天反正沒其他事可做,因此一有空就去外面轉(zhuǎn)悠,撿撿可回收的廢品,并樂此不疲,完全不將別人的議論與輕視當作一回事。
集中建房居民點有三十多棟小高樓,窮婆婆的家就在十二棟,處于第三排的位置。窮婆婆將自己撿來的廢品堆放在底層的一間小屋里。你要找到她很容易,要么在外面拾荒,要么就待在小屋。她從外面回來,就手忙腳亂不停地將廢舊金屬歸類,將塑料另外收集,將廢紙盒什么的壓扁收攏,等有了一定積存量就用小三輪推車運送。廢品將小車堆得滿滿的,她再一個人費力地將當作寶貝看待的廢品運送到回收站。正因為她的勤快,每隔幾天就可以收集一小車,因此她的這項額外收入還真不賴。這些用汗水換來的鈔票,她一分錢也舍不得花費,都存起來準備隨時取用。不過,大家看到她每天如此樂此不疲,而賺得的錢卻很少自己使用,不知她的錢都到哪里去了,因此大家都很納悶兒,弄不清她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在這條每天的必經(jīng)之路,菜菜走的次數(shù)多了,遇見窮婆婆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菜菜知道窮婆婆那間小屋,從生活狀況來看,從感覺上判斷應該是家境貧窮。小孩子根本不會深度聯(lián)想,這兒差不多整棟大樓都是她家的,怎么會窮呢?但現(xiàn)實就是如此打臉,單純的菜菜對窮婆婆不知根底,可說是“貧窮限制了想象”,心里不由生出一份憐憫來,何況窮婆婆到了這把年紀還在自力更生維持生計,本身就令人同情,外加一份敬佩,這與好多年紀不大就“躺平”向后人伸手討要的老人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態(tài)度。勤勞是最令人敬佩的美德。菜菜支持窮婆婆,希望她的晚年過得幸福快樂。
有次,媽媽整理網(wǎng)購后的廢紙盒,準備丟掉處理,菜菜看到了,就從媽媽手中要過了這些紙盒,全部交給自己來處理??吹侥昙o尚小的菜菜如此懂事,媽媽當時心里一暖就全部交給了她。其實,菜菜心里想的是幫窮婆婆收集廢品,對愛收集廢品的她來說,最好的成全就是關心和幫助,而不是指責與評價。因此,菜菜發(fā)現(xiàn)哪兒有廢品,總是集中收納后一并交給窮婆婆,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里的孩子特別喜歡跟風,看到菜菜這樣做,知道她這樣做的目的后,大家也跟著行動,基本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不管哪兒有可回收的廢品都不再亂扔了,一著到窮婆婆來小區(qū)轉(zhuǎn)悠,立馬就將自己收集的廢品從家里拿出來一并送給她。每次,窮婆婆總是十分欣慰地看著孩子們笑,額頭上的皺紋立馬舒展開來,仿佛盛開著一朵漂亮的芙蓉花。
由于有大家的努力,窮婆婆的小屋堆積廢品的數(shù)量越積越多,送去收購換錢的頻率也變得越來越快,看來窮婆婆在大家的幫助下,應該賺到了不少的錢。一間不起眼的小屋由于有大家的持續(xù)關照與支持,即使是在寒風呼嘯的冬天,里面也是其樂融融,顯得特別溫馨。
后來,聽人說到一件事,深深地震撼著菜菜幼小的內(nèi)心。四年級有個叫黃家慶的同學得了白血病,需要一大筆錢治療,這可是不能久拖的大病,患者時刻在生死線上徘徊,要闖過鬼門關就得需要大筆的治療費用。黃家慶的父母早些時候為他治病已是負債累累,早就家徒四壁了,再也拿不出后續(xù)的巨額醫(yī)療費了。學校了解情況后,本著人道主義救助精神,發(fā)動全校師生募捐,希望大家能用綿薄之力奉獻愛心,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消息一經(jīng)傳出,學校便開始了如火如荼的捐款獻愛心倡議。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活動倡議剛一發(fā)出,就來了一個令人倍感意外的人物一窮婆婆。她找到學校的負責人,二話沒說就從內(nèi)衣口袋里拿出3000元交到負責人手里,說是為了救治那個可憐的孩子略盡綿薄之力。大家被眼前的一幕震驚得無以復加,還沒來得及說聲謝謝,窮婆婆卻又敏捷地拿著那個每天出門必帶的收納袋,快速地走出校門,留下一眾目瞪口呆的學校領導和孩子們。看著她離去的身影,大家思潮翻涌。因為整個過程太突然了,大家甚至有些難以置信,但3000元的現(xiàn)鈔是實打?qū)嵉?,這是學校近期收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要是按照這個進度,看來黃家慶有救了。此時,沒有人喊口令,大家一起朝著窮婆婆身影消失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眼里滿是敬佩與感動。
后來,大家又陸續(xù)聽到了更多關于窮婆婆的故事。
窮婆婆的鄰居年老體弱,經(jīng)常受家里人虐待,窮婆婆看在眼里,感覺人老到這個地步,沒有人照顧真是太可憐了。為了失能的鄰居,她決定以一己之力助老人渡過生命的最后難關。
窮婆婆早年生活的村子里還有個貧困戶,這是個因病致貧的家庭。因為孩子多,父母又經(jīng)常生病,三個孩子讀書都成了問題。窮婆婆了解到情況后,以匿名資助的方式,給他們捐錢捐物解燃眉之急,而且一幫就是多年。三個孩子不僅順利讀完了初中,其中一個今年還考上了大學,家庭情況正在好轉(zhuǎn),這是好多人都知道的事情。窮婆婆想用扶貧先扶智的方式,改變那些可憐孩子的命運。
今年,漢昌縣又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大半個縣城變成一片澤國,城區(qū)損失慘重。面對家園被毀后的凄涼景象,災區(qū)群眾一籌莫展,臉上盡是漠然與失望。不管是誰見了這場景,都會瞬間淚目,一起跟著傷心難過。
擺在面前的是災區(qū)重建,但啟動需要資金與物資。救援機構以各種形式發(fā)出倡議,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出錢捐物幫助災區(qū)重建。一時間,倡議內(nèi)容猶如一道溫馨的電波迅速傳送到各地,很快就引來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援。
窮婆婆知曉這個消息后,也是思潮翻涌,很不平靜。雖然年紀大了些,但她知道縣城受災的嚴重性,這可是她有生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特大災害,她懂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道理。她沒有多想,回家去取出折子里僅剩下的4000元,然后邁著細碎的腳步,慢慢踆到設在公園的受援機構,毫不猶豫地就捐出了這筆愛心款。這是當時重建家園最先到位的首筆大額捐款,驚愕的工作人員還沒來得及與窮婆婆交流,她就悄悄消失在大家的視野里。
等工作人員反應過來,想著這樣的愛心典型應該好好宣傳一下,可惜只在捐款人的名字一欄,找到了一點兒模糊的印記,只見上面赫然寫著“窮婆婆”三個字,家住何處,真名叫什么,不得而知。負責人發(fā)話,一定要摸到老人的詳細信息,這樣的典型人物一定要好好宣傳。
呆愣在原地的工作人員,此時才清醒過來,仿佛工作出現(xiàn)重大失誤一般,為此感到十分自責。最后上級一再強調(diào),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找到那個有大愛情懷的好人。后來通過強大的搜索與群眾網(wǎng)絡,他們才知道了窮婆婆的具體情況,原來她是一個退休在家的老職工,現(xiàn)在只是一個忙碌的拾荒老人。
隨后繼續(xù)挖掘,人們發(fā)現(xiàn)了窮婆婆更多的“底細”,好多隱藏的事跡也被翻了出來。原來,她這些年一直將自己的退休金和拾荒所得的費用捐贈給各界有困難的人們。據(jù)統(tǒng)計,她至今捐助的金額超過了35萬元。這一長久的愛心接力幫助無數(shù)的人走出困境,實現(xiàn)人生的成功逆襲。窮婆婆愛心援助他人的事跡被挖出來之后,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轟動的影響,就連后來評選感動縣城的十大人物,童七芹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自此之后,周圍的鄰居對窮婆婆刮目相看了,不再是厭惡和冷眼,而是崇敬和感動,原來她是物質(zhì)上的窮人,精神上的富翁。
現(xiàn)在菜菜每天經(jīng)過那個小屋,心情也是截然不同的,不再掩鼻而過,氣味也不再難聞,而是感到一股溫馨在心間蕩漾,從此她更加喜歡上了這座溫暖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