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辣椒種植能突破自然條件限制,實現(xiàn)辣椒周年生產(chǎn)。提高辣椒種植總產(chǎn)量,是三穗縣辣椒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但設施辣椒種植并非一帆風順,在實際生產(chǎn)中面臨諸多挑戰(zhàn)。病蟲害防治是制約設施辣椒產(chǎn)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設施內環(huán)境封閉,溫濕度等條件易于病蟲害的滋生。一旦病蟲害發(fā)生,若不及時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將會導致辣椒植株生長不良、產(chǎn)量大幅下降。本文深入研究設施辣椒種植技術,探索科學病蟲害防治措施,提高設施辣椒的產(chǎn)量,保障辣椒產(chǎn)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
1設施辣椒種植技術
1.1土壤管理分析
當?shù)胤N植戶開展深翻曬垡,在辣椒種植前1-2個月進行。使用大型拖拉機對設施內的土壤深翻,深度達 深翻后讓王壤暴露在陽光下曬垡15-20d,利用紫外線殺滅土壤中的蟲卵,促進土壤熟化。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如雞糞、牛糞、豬糞等。將有機肥均勻撒在土壤表面,結合深翻將其翻入土壤中,使有機肥與土壤充分混合。使用土壤酸堿度測試儀檢測土壤的pH值,若土壤pH值低于6.0,施入生石灰
調節(jié)。若土壤pH值高于7.5,可施入硫黃粉
調節(jié)。
施入三元復合肥,N-P-K比例為15-15-15。劑量為50- 過磷酸鈣
,將復合肥和過磷酸鈣與有機肥混合均勻后一同施入土壤中。在辣椒幼苗定植緩苗后,追施尿素
,促進幼苗生長。辣椒開始開花坐果時追施三元復合肥
,滿足植株生長需要。辣椒結果盛期每隔10-15d追施1次三元復合肥,每次用量為
,結合葉面噴施 0 . 3 % - 0 . 5 % 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提高果實品質。采用滴灌系統(tǒng)灌溉,將水滴均勻地滴入辣椒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中,提高水分利用率,減少水分蒸發(fā)。在苗期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每隔3-5d灌溉1次,每次灌溉水量以濕潤根系周圍土壤為宜。開花坐果期每隔5-7d灌溉1次,每次灌溉水量為10-
。結果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每隔2-3d灌溉1次,每次灌溉水量為
搭配 4 0 % 福爾馬林溶液 . 5 0 %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完成土壤消毒,在辣椒種植前15-20d將藥劑按照規(guī)定的濃度稀釋后,均勻噴灑在土壤表面,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7-10d后揭開薄膜,通風換氣,待藥味散盡后即可種植。
在辣椒生長期間,每隔15-20d進行1次土壤松土。淺覆土深度為 3 - 5 c m ,深覆土深度為 松土可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根系生長。辣椒定植前使用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如用9 6 % 金都爾乳油 5 0 -6 0 m L 兌水
均勻噴灑在土壤表面,有效防除雜草。在辣椒生長期間謹慎使用除草劑,避免對辣椒植株造成傷害。
1.2辣椒的定植技術
設施辣椒的定植時間選擇在春季氣溫穩(wěn)定回升后,當 地溫穩(wěn)定在 1 2 % 以上時進行。結合三穗縣“倒春寒\"頻發(fā)特點,連棟溫室定植延至3月中旬(
地溫 ? 1 2 9 C ),露地設施建議4月初定植。主推本地品種“貴農(nóng)香辣螺二號”,采用寬窄行定植(大行
,小行 4 5 c m ,株距 3 0 c m ,密度3200株
,兼顧通風與產(chǎn)量。在保溫性能較好的連棟溫室中,定植時間提前至3月上旬;而對于耐寒性較差的辣椒品種,則需要等到氣溫更高時再定植。在定植前1-2周,對設施內的土壤深翻,深度為 2 5 - 3 0 c m 。結合深翻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三元復合肥
作為基肥。整平耙細做成高畦,畦高2 0-2 5 c m ,畦寬
,畦溝寬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具有6-8片真葉的辣椒幼苗定植,定植前1-2d對幼苗進行煉苗,適當減少澆水,降低溫度,增強幼苗抗逆性。
在畦面按照預定的行距和株距開溝,溝深 5 -6 c m 。將辣椒幼苗放入溝中,使根系舒展,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以剛好埋住幼苗根部為宜。定植后立即澆定根水,每株澆水約0.5-1L,使土壤與根系充分接觸,促進幼苗緩苗。設施辣椒的行距采用雙行定植,大行距為 6 0-7 0 c m ,小行距為 株距設置為 3 0-3 5 c m ;對生長勢較弱的品種株距縮小至 2 5 -3 0 c m ,定植密度為3000-3500株
定植后一周內設施內溫度白天保持在 ,夜間保持在 1 8-2 0 % ,促進幼苗緩苗。緩苗后降低溫度,白天保持在
夜間保持在
,設施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6 0 % - 7 0 % ,定 植后7-10d澆1次緩苗水,隨后展開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生長。在 門椒坐果前控制澆水,防止植株徒長。辣椒坐果后開始追肥澆 水,每隔10-15d追施1次三元復合肥,用量為
保持持續(xù)澆水使土壤濕潤。
1.3播種期的溫度濕度控制
1.3.1設施溫度控制
(1)播種至出苗期:白天溫度保持 ,夜間溫度不低于
種植戶使用溫室加熱系統(tǒng)提高溫度。注意通風換氣,避免溫度過高導致幼苗徒長。
(2)幼苗期:白天溫度控制在 2 2 -2 5 % ,夜間溫度保持在15- 。白天適當增加通風量降低溫度,夜間額外覆蓋保溫材料。
(3)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保持在 ,夜間溫度控制在1 8-2 0 % 。搭配溫度傳感器和自動控制系統(tǒng)精準調節(jié)溫度,溫度過高時通過噴霧降溫。
(4)結果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夜間溫度保持在 1 6 -1 8 ‰ 果實著色期適當降低溫度延緩果實成熟速度,提高果實品質。
1.3.2出苗期的濕度控制
(1)播種至出苗期:保持土壤相對濕度在 8 0 % - 9 0 % ,空氣相對濕度在 70 % - 8 0 % 。覆蓋保濕膜保持土壤和空氣的濕度,播種后及時覆蓋保濕膜減少水分蒸發(fā);在幼苗出土后,適當減少噴霧次數(shù)避免濕度過高導致病害發(fā)生。
(2)幼苗期: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 70 % - 8 0 %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加強通風換氣,降低空氣濕度。白天增加通風量排出濕氣,陰雨天氣使用除濕設備降低濕度。
(3)開花坐果期: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 6 5 % - 7 5 %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5 0 % - 6 0 % 。嚴格控制濕度,避免濕度過高導致花朵脫落。開花前減少澆水次數(shù),降低王壤濕度。
(4)結果期: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 6 0 % - 7 0 %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4 5 % - 5 5 % 。果實膨大期增加澆水次數(shù)保持土壤濕度,果實著色期減少澆水次數(shù),加強通風降低濕度。
2設施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治
2.1采用土壤消毒措施
采用土壤消毒措施,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蟲卵和雜草種子,為辣椒生長創(chuàng)造安全的土壤環(huán)境。以多菌靈為例,其是高效的苯并咪唑類殺菌劑,對多種真菌性病害具有理想防治效果。設施辣椒種植中多菌靈常用于王壤消毒,預防辣椒疫病、炭疽病等常見病害。其用量為 5 0 %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對土壤翻耕,將土壤翻松至 2 0-3 0 c m 深,打破土壤板結,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將稱量好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半干細土混勻,半干細土使用
確保多菌靈均勻分布在土壤中,發(fā)揮最大殺菌效果。將混拌好的藥土均勻撒施在翻耕后的土壤表面,用旋耕機將藥土與土壤進一步混合均勻。王壤濕度以半十半濕為宜,若土壤過干可適量噴水增加濕度。撒施藥土后用塑料薄膜將土壤表面覆蓋嚴實,悶堆
悶堆結束后揭開塑料薄膜,讓土壤充分通風換氣,散發(fā)藥氣。通風7-14d后土壤中藥氣散盡,即可進行辣椒的播種定植工作。
2.2設施辣椒輪作倒茬
輪作倒茬有效防治辣椒病蟲害,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辣椒產(chǎn)量。小麥根系發(fā)達,能吸收土壤中的多種養(yǎng)分,與辣椒的病蟲害譜系差異較大。選擇小麥作為設施辣椒的輪作植物,在設施辣椒收獲后及時清理殘株敗葉,對土壤深耕細作,為小麥的種植做好準備。在秋季辣椒收獲后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種小麥,此時氣溫適宜,有利于小麥發(fā)芽。小麥生長周期大約為230-240d,到來年5月下旬-6月上旬成熟收獲。小麥收獲后再進行土壤翻耕整理,于7月下旬-8月上旬完成辣椒定植。設施內種植小麥時采用畦播方式,畦寬為 1 . 5 -2 m ,小麥的行距設置為 2 0-2 5 c m ,株距保持在 3 - 5 c m ?
2.3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
三穗縣是辣椒種植的重要地區(qū),培育多種抗病性強的辣椒品種,為設施辣椒種植提供支持。例如“貴農(nóng)香辣螺二號”具有采收期長、抗病性好、品質佳等特點。該品種對辣椒疫病、炭疽病等常見病害具有較強抵抗力,適合在設施環(huán)境中種植。在設施種植中,貴農(nóng)香辣螺二號表現(xiàn)出良好的生長勢。植株生長健壯,葉片濃綠,果實形狀整齊,辣味適中,深受市場歡迎。“金黔香螺”同樣具有抗病性強、產(chǎn)量高、品質好等特點。其果實細長,辣味濃郁,適合加工。在設施種植中,金黔香螺表現(xiàn)出較強穩(wěn)定性。植株生長旺盛,分枝能力強,果實掛果多且均勻。
2.4生物防治技術分析
針對辣椒疫病選擇木霉菌作為生物防治微生物菌劑,木霉菌能產(chǎn)生多種抗菌物質,對多種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在設施辣椒種植中,推薦劑量為土壤使用 木霉菌制劑。辣椒定植前將木霉菌制劑與
細土充分混合,撒施在翻耕后的土壤表面。用耙子將藥土與土壤混合。辣椒定植時在每個定植穴中撒入適量木霉菌制劑,每穴 0 . 5 -1 g ,覆蓋土壤,使木霉菌與辣椒根系密切接觸。在辣椒生長中若發(fā)現(xiàn)疫病癥狀,可采用灌根的方式防治。將木霉菌制劑配制成懸浮液,用灌根器將懸浮液灌入辣椒根部周圍的土壤中,每株辣椒灌根量為
亦可將懸浮液用噴霧器均勻噴施在辣椒葉片的正反面,每隔7-10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2.5物理防治技術分析
(1)防蟲網(wǎng):例如面積為 的設施辣椒種植大棚,需要準備約
防蟲網(wǎng)。覆蓋大棚頂部、四周通風口等害蟲侵入?yún)^(qū)域,額外計算在實際安裝中的損耗重疊部分。對大棚的框架進行加固,確保框架穩(wěn)固承受防蟲網(wǎng)重量。將防蟲網(wǎng)按照大棚的尺寸裁剪,從大棚頂部安裝,用專用的卡扣將防蟲網(wǎng)固定在大棚骨架上。通風口處將防蟲網(wǎng)緊密覆蓋在通風口上,用壓條密封,防止害蟲從縫隙中鉆入。安裝完成后仔細檢查防蟲網(wǎng)的各部位,確保沒有破損之處。定期檢查防蟲網(wǎng)狀態(tài),清理防蟲網(wǎng)的灰塵,保持其透氣性。
(2)燈光誘殺:如 的設施辣椒種植大棚,可安裝3-5盞殺蟲燈。將殺蟲燈安裝在大棚內相對開闊之處,避免被辣椒植株遮擋。遠離辣椒種植區(qū)域 2 - 3 m ,防止燈光對辣椒生長產(chǎn)生不利影響。殺蟲燈安裝高度為 1 . 5 -2 m ,根據(jù)害蟲活動規(guī)律,在18:00-19:00開啟殺蟲燈,到次日清晨6:00-7:00關閉。
(3)懸掛色板:在 的設施辣椒種植大棚中需要懸掛200-300塊色板,每
懸掛1塊色板。防治蚜蟲可選用黃色色板,防治薊馬可選用藍色色板。將色板懸掛在辣椒植株上方1 0-1 5 c m 處,用繩子將色板固定在辣椒植株支架上,使色板能隨風晃動,增加對害蟲的吸引力。每隔1-2周檢查色板的使用情況,根據(jù)需要更換。
2.6化學防治- 一煙青蟲、蚜蟲為例
針對蚜蟲選擇吡蟲啉,吡蟲啉對多種刺吸式口器害蟲具有理想防治效果,且對辣椒植株相對安全。吡蟲啉使用劑量為 10 %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 1 5 0 0 m L 水中加入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充分攪拌溶解后即可使用。種植戶使用背負式噴霧器噴霧。確保噴霧器干凈、無殘留農(nóng)藥,以免影響藥效。選擇在晴天噴霧,避免高溫時段噴霧。將配制好的吡蟲啉溶液均勻噴灑在辣椒植株的葉片正反面、莖稈和嫩梢中,重點噴灑蚜蟲密集部位,確保藥液能充分接觸害蟲。根據(jù)辣椒植株的生長情況和蚜蟲發(fā)生密度合理調整噴霧量,噴灑藥液量為
吡蟲啉在辣椒的安全間隔期為7-10d,收獲前確保最后1次噴藥時間距離收獲時間超過安全間隔期,保證辣椒安全性。
針對煙青蟲防治,當?shù)胤N植戶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結合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多種手段。殺蟲劑選擇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如甲維鹽15L水中加人 5 % 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0-15g,氯蟲苯甲酰胺15L水中加入 2 0 %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 5 -1 0 m L ,高效氯氰菊酯15L水中加入 4 . 5 %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在煙青蟲幼蟲孵化盛期至3齡幼蟲前展開噴霧防治,此時幼蟲取食量小,抗藥性弱,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噴霧器將配制好的藥液均勻噴施在辣椒植株的葉片正反面、嫩莖、花蕾和果實等部位,確保藥液充分接觸到害蟲。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噴藥,避免藥液被風吹散。在上午9點-下午4點之間噴藥效果較好,此時害蟲活動頻繁,易于接觸藥液。種植戶根據(jù)煙青蟲的發(fā)生情況,每隔7-10d噴藥1次,連續(xù)噴藥2-3次,直至煙青蟲得到有效控制。
3結論
綜上所述,設施辣椒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是提高辣椒品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當?shù)胤N植戶為辣椒生長構建理想的環(huán)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精心規(guī)劃溫室結構,確保通風與光照條件優(yōu)越。土壤管理中采用輪作、深翻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水肥管理中依據(jù)辣椒生長階段精準灌溉施肥,滿足其養(yǎng)分需求。定植技術中則注重株行距的合理設置,為辣椒植株提供充足生長空間。病蟲害防治中種植戶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策略,有效減少病蟲害對辣椒的危害。保障辣椒健康生長,顯著提升辣椒的品質與產(chǎn)量。
參考文獻:
[1]陳綺琦,王紫君,陳云忠,等.生物炭對熱帶地區(qū)辣椒種植土壤 排放及其功能基因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2023,44(6):3418-3425.
[2]秦小軍.BGA土壤調理劑在砂質土壤辣椒種植應用研究[J].農(nóng)業(yè)科學,2024,14(8):893-897.
[3]宋黎,冉黔東,李卓卓,等.福泉市辣椒種植氣象指數(shù)保險淺析[J].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2024,14(7):236-238.
[4]劉梅.基于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辣椒種植運用和推廣研究[J].吉林蔬菜,2024(1):106-107.
[5]丁娟,馬永發(fā),劉君妍.阜寧縣國富七號辣椒種植密度試驗[J].上海蔬菜,2024(2):34-36.
[6]段啟容.遵義市辣椒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中南農(nóng)業(yè)科技,2024,45(6):91-93.
[7]茍匯敏,劉洪濤,從“兵二代\"到新疆辣椒種植大戶[J].農(nóng)民文摘,2024(3):26.
[8]何建榮.辣椒種植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全文版)農(nóng)業(yè)科學,2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