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點贊”、每一條評論,都承載著留言者的情感,字字句句,皆可跨越屏幕、直抵人心。
本期,我們精選軍嫂雜志社(junsaozazhi)公眾平臺部分文章的留言,“粘貼”在《留言板》上,與讀者朋友交流互動。
期待大家繼續(xù)踴躍“發(fā)言”:或“點贊”評論,或撰寫讀后感,或針對刊物提出意見、建議。感謝各界朋友的熱情關(guān)注和大力支持。
《專題策劃丨軍嫂為愛奔赴邊疆,一個月后愛人卻調(diào)離了……》(發(fā)表于2025年第3期《軍嫂》,原題為《逐夢邊疆》)
程娟的故事,像一首無聲的詩,在邊疆的遼闊土地上緩緩流淌。她帶著對愛人的深情和對邊疆的熱愛,毅然踏上援疆的征程。然而,命運的轉(zhuǎn)折讓她面臨兩難的選擇!
程娟的選擇,不僅是對個人情感的考驗,更是對責任與使命的深刻詮釋。她的堅守,讓我看到了一種無聲的偉大,一種深沉的家國情懷。她的故事,讓我明白,真正的愛不僅僅是相聚時的甜蜜,更是分離時的堅守與擔當。她的經(jīng)歷,激勵著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勇敢破繭,堅定前行。
致敬中國軍嫂!你們也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軍嫂都不易,有的放棄工作,回歸家庭;有的隨軍隨隊,四海為家……內(nèi)心沒有一個真正的家,想買自己喜歡的家具都不敢,搬家的時候太難了,揪心。
我們現(xiàn)在是三地分居,我和愛人老家都是山東一個地級市,我的工作在省會城市。
當年剛結(jié)婚時,愛人讓我隨軍,我們商量以后本打算在駐地買房定居,但是后來他又因工作調(diào)整,去了其他地方,我們只好放棄了在駐地買房的想法。再后來,我懷孕生娃,就安下心來,在我工作的城市生活,再也沒有了隨軍的想法。有了孩子以后,為孩子考慮得比較多,發(fā)現(xiàn)在他的駐地生活并不適合孩子。去年,我們在我工作的城市買了房,最近在裝修,我和孩子等他回來。
向中華民族的守護者致以最高敬意!向中華民族的守護者的堅強后盾——軍嫂致以最高敬意!
能成為軍嫂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她們心中有愛,為愛守護!
我現(xiàn)在也和作者一樣尷尬——隨軍隨調(diào)到他的駐地,離家鄉(xiāng)1700多公里。我正式上班的次月,他卻調(diào)到了另一個省。能怎么辦呢?自己選的男人自己支持。加油,希望我們一家四口能盡快團圓!
《專題策劃丨“試離婚”讓這位軍嫂找回自己,度過了婚姻危機……》(發(fā)表于2025年第3期《軍嫂》,原題為《最好的婚姻剛開始》)
有幸在這一刻讀到這篇文章,讓我也重新審視越來越暴躁的自己,并決定嘗試找回自己。但不知道“另一半”能否如文中的他那樣警醒,并有“曲線救家”的毅力!其實,只要能互相溝通并最終互相理解的,都不會走散吧!
愛情是雙方的,婚姻更是雙方的。想要改變,雙方必須都要有態(tài)度。
寫得真好,其實每個軍嫂都知道婚后會付出很多,但有些“隊友”卻當起了甩手掌柜,的確讓人接受不了。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易,“隊友”的醒悟難能可貴,雖然有磨合期,好在他們及時找到了平衡點,真是羨慕!
15年的磕碰打磨,所幸一路走來不是支離破碎的結(jié)尾,而是收獲了愛與惜的摩擦后的灼灼光輝,期待作者的再N個15年!
每天都看《軍嫂》推送的文章,積累人生經(jīng)驗,學習寫作手法。
這篇文章寫得不錯。不僅語言有特色,還給人以生活啟示。
編輯/劉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