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風吹過,掀動樹葉,發(fā)出“嘩嘩”的聲響,陽光穿透窗欞,投下一片陰影。輕推雕花木門,映入眼簾的是浩如煙海的書籍。新鮮的油墨香攜著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我沉醉其中,品一杯香茗,讀一卷詩詞。
起承轉(zhuǎn)合,仄起平落,詩詞蘊藏著悠遠的意境。
回望歷史,屈原獨行江畔,高聲吟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讓后人一窺戰(zhàn)國時局的黑暗;張若虛抬頭望月,寫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一千古名句,讓人看到春花春月、萬物初醒的生機勃勃之景;王勃登滕王閣,揮筆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佳句,讓人感受到“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開闊胸懷;黛玉荷鋤葬花,泣誦“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使人哀嘆落紅滿地的憂傷之情。平仄起伏中,詩詞的音韻牽動著我們的思緒,引領我們走向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詩詞承載著豐富的情感。
詩人的情感是詩詞的靈魂。讀詩,讓我們在失意落寞時,能吟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鼓勵自己繼續(xù)前行,也能吟誦“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學習蘇軾的樂觀曠達,不懼風雨;在國家需要之時,能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堅定豪邁;在風雨過后,又能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表達自己的釋然;漂泊在外時,能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這些豐富的情感,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詩詞的寶庫中,又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里,成為我們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引發(fā)人們的共鳴,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揮毫潑墨,舊詞新曲,時代的旋律在詩詞中回響。
今天,社會日新月異,科技飛速發(fā)展??吹捷d人潛水器“蛟龍”號,我們會想起“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看到“鵲橋”地月中繼衛(wèi)星,我們會聯(lián)想到“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看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我們會想起“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這些被賦予新意的意象里,我們見證時代的偉大跨越,品味獨屬于中華文化的浪漫。
往事越千年,時代有新篇,詩詞里的中華文化滋養(yǎng)著我們的心魂。在新征程上,青年當繼續(xù)傳承和弘揚詩詞文化,書寫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輝煌篇章。
【湖北通山縣第一中學,指導老師:胡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