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喜歡用荸薺、大蒜、臘肉一起炒菜,便是一道家常的時令小炒,臘肉的咸香夾雜著濃郁的蒜香,配上荸薺的清甜爽口,別提多美味了。
荸薺又名“馬蹄”,為莎草科荸薺屬植物的球莖,是廣泛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一種水生植物。夏天長著綠油油的像細蔥葉一樣的葉子,根莖都在水里;到了冬天,葉子枯萎,荸薺就藏在泥土里,于10—12月挖取,洗凈后風干或者鮮食。荸薺甘甜多汁如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荸薺還有藥用價值,具有清熱、化痰、消積的功效,可治溫病消渴、黃疸、熱淋、痞積、目赤、咽喉腫痛、贅疣等。
荸薺入藥,最有名的當屬清代吳鞠通創(chuàng)制的五汁飲了。這道著名的五汁飲,以5種新鮮植物(梨、鮮藕、鮮蘆根、鮮麥冬、荸薺)榨汁取飲,甘甜可口,具有清熱養(yǎng)陰、生津潤燥的功效,適用于溫病邪傷津液所致身熱不甚、口中燥渴、干咳不已等癥。
雪羹湯,也是有名的藥膳方,由荸薺和海蜇組成,有清熱化痰、清肝降火、滋陰潤燥、生津通便、消癥化積等功效,后世溫病學家王孟英等對該方極為重視,臨證中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