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在北方,而北方人大多喜吃面,不喜食米,一日三餐多以面食為主。
一是饅頭。饅頭作為餐桌上的主食,在我看來委實不是饅頭有多好吃,而是人們?yōu)閳D方便。饅頭房星羅遍布,商店供應(yīng)充足,買兩個提回家,再整兩個菜,就是一頓飯。
在吾鄉(xiāng),“饅買”這個稱謂的流行尚沒有幾年,原來帶餡的包子、死面的饅頭都統(tǒng)稱為“包子”。若誰家有喜事去參加,有人問:“干嘛去?”答日:“吃包子去”。此處的“包子”就是指饅頭,沒人真的會給客人預(yù)備帶餡的包子。小時候,家里的主食是餅,很少吃饅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蒸幾鍋。所以,誰家有喜事,我都喜歡跟著去,一是能吃到暄騰騰、熱乎乎的大饅頭,二來還能順便品嘗一下豐盛的宴席,打打牙祭。
二是烙餅。烙餅的江湖地位現(xiàn)在不及饅頭,這著實讓人始料不及。其實,故鄉(xiāng)的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吃烙餅,因為它扛餓又好吃,不用就菜也能吃一張。
過去,白面金貴,烙餅多是用棒子面,稍好的在里面摻點白面。要想吃到純白面餅,除非家里有客人來。我喜歡家里來客人,因為除了白面餅,母親還要攤幾個雞蛋當(dāng)作下酒菜。小小的我不能上桌,只能眼巴巴地遠(yuǎn)遠(yuǎn)看著,就盼著能剩下一些烙餅和雞蛋,那是我認(rèn)為最好的美味。那時候有個順口溜,“烙餅攤雞蛋,好吃又好看”,在清貧的日子里,偶爾一次的改善也會讓人心滿意足。
餅有死面餅和發(fā)面餅之分,死面餅涼了可以做炒餅和燴餅,發(fā)面餅則不能,但發(fā)面餅軟乎。如果烙餅時在夾層中加些餡料,則可以讓其來個華麗轉(zhuǎn)身加糖,就是糖餅;加菜料或肉料,就是餡餅?,F(xiàn)在隨著營養(yǎng)均衡、粗細(xì)搭配的健康需要,棒子面餅又漸漸回歸人們的餐桌。其實,棒子面餅并非難以下咽,這要看配什么菜,如搭燜酥魚亦是美味,讓人越吃越想吃。
三是面條。面條的吃法有很多種。手搟面宜做成炸醬面,勁道、有嚼頭,越嚼越香。炸醬實為肉丁炸醬的簡稱,肉是五花肉,醬是干黃醬,炸好的醬上面飄著一層油,十分誘人食欲。紅花雖好,必有綠葉相扶,炸醬面的“綠葉”就是菜碼。依個人口味之迥,許多時蔬皆可作為菜碼,如綠豆芽、黃豆嘴、黃瓜絲、胡蘿卜絲、豆角、白菜絲、芹菜、香椿、菜椒等。我吃面條必用一“巨碗”,碗內(nèi)三分之一是面條,三分之二是菜碼,每樣菜碼都要來一點,冒冒尖尖一大碗,再就幾瓣大蒜,直吃得酣暢淋漓。
除了炸醬面,還有雞蛋西紅柿面、茄丁面、黃花木耳面、麻醬面等,若想簡單,在煮熟的面條上直接來點花椒油或炸蝦米皮也可以。就季節(jié)而言,夏天最宜吃麻醬面。面條用涼水一過再過,直過得透心涼,輔以青蒜苗、黃瓜絲、豆角等菜碼,拌上芝麻醬,“呼嚕呼?!币怀裕墙幸粋€爽。冬天則應(yīng)吃熱湯面,一碗面下肚渾身暖和,外面冰天雪地都不怕。
四是餃子?!昂贸圆蝗顼溩?,舒服不如倒著”,這句老話直接道出了人們對餃子的偏愛。最早,餃子也和饅頭一樣,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還深藏“交子”之意,如果誰家平時能吃上一頓餃子,真如過年一般?,F(xiàn)在,餃子已經(jīng)成為很常見的餐桌食物,既能當(dāng)主食又能當(dāng)菜,還可以就著酒吃,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嘛,“餃子就酒,越喝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