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剛下班回到家中,一個剛回了一趟農(nóng)村老家的老鄉(xiāng)便給我送來一袋東西,說是我母親托他帶來的。我打開一看,里面是母親親手做的紅薯干??粗鴿M袋的紅薯干,我頓時淚眼朦朧,想起了許多的往事。
我的母親是桂北山區(qū)一名普通的農(nóng)民,沒有什么文化,卻是一個做零食的高手。小時候,我家的生活條件很不好,父母也沒有錢給我們買零食吃。母親很心疼我們,生怕我們嘴饞,就常常就地取材,做些零食給我們吃。比如,把黃豆、花生等放進鍋里慢慢炒熟;把一些野菜跟糯米粉混合后蒸成一個個爽口的糍粑;把南瓜、紅薯等放進鍋里慢慢加熱,蒸熟后再曬成干......
母親做的零食都很好吃,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薯干,可以說是百吃不厭。記得小時候,我們家每年春季都要種好幾畝紅薯。每當(dāng)立冬時節(jié),紅薯葉由綠轉(zhuǎn)黃時,我們便挖出那些長在地下的紅薯,挑選出最粗壯、最甘甜的放進地窖里儲存起來,以備日后將它們變成另一種美食一紅薯干。
紅薯干的制作,其實就是一場關(guān)于時間與耐心的較量。首先,要有耐心地將全身是泥巴的紅薯洗凈、去皮,再放入鍋中,燒大火將其蒸熟。然后,要有耐心地把蒸熟后的紅薯切成薄片或條狀,擺放在簸箕里,放到陽光下慢慢晾曬。一日晾曬不好,第二日再拿出去晾曬如此反復(fù)晾曬,直至紅薯干變得軟硬適中為止。晾曬好的紅薯干軟糯甘甜,嚼勁十足,十分好吃。
后來,我家的生活條件好了許多,母親還是會經(jīng)常給我們做紅薯干,說是習(xí)慣了。我知道,母親這句輕描淡寫的“習(xí)慣了”,飽含著對我們無限的愛。
長大后,我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務(wù)工,每次從農(nóng)村老家返回工作的城市之前,母親都會給我的行囊里塞好多晾曬好的紅薯干。好多次,我都勸她好好保重身體,不要再做紅薯干了,但母親就是不聽,非要不辭勞苦地自己做,說是自己做的綠色、環(huán)保,孩子們吃了放心。我知道,她是把愛和牽掛都放進了紅薯干中。
收到紅薯干的這天晚上,我打電話回家,是憨厚的父親接的電話。他告訴我,母親在曬紅薯干的時候差點從梯子上摔下來,幸好母親反應(yīng)快,及時抓住了梯子才沒事。父親還說,母親總喜歡把紅薯干曬到屋頂上,說那樣曬的紅薯干沒有灰塵,比較干凈。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只聽見母親好像有些生氣地對父親說:“你跟孩子說那些干什么?”
放下電話,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母親一手扶著梯子,一手拿著盛有紅薯條的筱箕,小心翼翼地爬到屋頂上曬紅薯干的情景,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