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困惑:
樂樂喜歡在客廳玩玩具,但是當游戲時間結束,媽媽提醒他收拾玩具時,樂樂總是噘起小嘴,一臉不情愿地說:“為什么只有我打掃?你們都不收拾?!”一開始,媽媽會耐心地跟樂樂講道理,告訴他:“玩具玩完了要自己收拾,這是你的責任?!钡珮窐匪坪趼牪贿M去,依然我行我素。爸爸有時會嚴厲地批評樂樂,甚至威脅說:“再不收拾就把玩具扔掉?!边@讓樂樂感到委屈和害怕,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終,在樂樂委屈的哭鬧下,媽媽無奈地幫樂樂收拾玩具,而樂樂則在一旁看繪本或聽故事。為什么樂樂不愿意自己收拾玩具?如何讓樂樂明白收拾玩具是他的責任呢?
家園常溝通:
首先,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收拾數量較多的玩具,工作量和難度都比較大,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單純地要求孩子收拾玩具,對孩子來說是一件枯燥無趣的事情;最后,孩子努力將玩具收拾好以后,往往在家長眼中這是他本應該做的事情,沒有給予積極的正向的反饋,孩子的價值體驗感不強。因此,孩子對收拾玩具產生畏難心理和抵觸情緒也是正常的。
老師來幫忙:
為了幫助樂樂養(yǎng)成主動收拾玩具的良好習慣,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游戲化引導,增加趣味性
家長可以將收拾玩具與游戲相結合,讓收拾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激發(fā)樂樂的興趣和主動性。
送玩具回家比賽:看誰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更多的玩具送“回家”(放回原處)。
我是小小收納師:給樂樂戴上“小小收納師”的徽章,讓他負責監(jiān)督和指導家人收拾玩具。
減少玩具數量,降低收拾難度
減少玩具數量,為樂樂創(chuàng)造一個易于收拾的環(huán)境,是減少孩子畏難情緒、提高積極性的好辦法。媽媽可以定期清理樂樂的玩具,將不常玩的玩具收起來或捐出去。還可以將玩具分成幾部分,每次只拿出一部分給樂樂玩,避免玩具過多造成混亂,也能降低整理的難度。
明確要求,培養(yǎng)責任感
另外,家長不僅要讓樂樂明白收拾玩具是自己的責任,還要清楚地告訴他具體的收拾要求,比如每天晚上睡覺前要把玩具放回原處;不同類型的玩具要分類擺放。這些要求可以用圖畫或照片的形式呈現出來,并張貼在家里醒目的位置,比如玩具柜上或墻上,還可以邀請孩子一起設計圖片或者幫忙張貼規(guī)則,以此來提高他的參與感和認同感。
及時鼓勵,強化正向行為
當樂樂主動收拾玩具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具體的表揚和鼓勵,比如:“樂樂真棒,自己把玩具收拾得這么整齊!”“謝謝你幫玩具們找到了家,它們一定很開心!”
家長還可以使用獎勵貼紙、積分卡等方式,記錄樂樂的進步,并在達到一定目標后給以適當的獎勵,比如集齊10張貼紙可以兌換一次親子游戲時間;積滿20分可以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